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的分析

2013-08-15 00:48张可可姚树森
河南科技 2013年14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

张可可 刘 硕 姚树森

(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一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

能源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维持人类更好地生存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的阿拉伯石油禁运,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油价一路飙升,世界开始关注能源危机这一命题。地球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大约还能开采半个世纪,核能与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其风险与费用太高,并且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广泛的运用于汽车工业的生产实践中。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0%,同时各国政府与社会机构组织也相继出台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可见,开发新能源汽车是世界经济发展、抑制全球环境恶化、减缓能源危机的必然要求,也将会是世界范围内各大型汽车公司的共同市场战略选择与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汽车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量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但是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且不断攀升,其中汽车工业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1/3。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一行业,这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个人出行车辆的需求在过去十年里迅速增加,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并且这种趋势将会更为突出。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排放、燃油经济性、全球变暖及能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能源转型,实施节能、减排,履行国际承诺的突破口。

二 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本节主要分析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两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汽车工程和电力电子工程的结合,它包含着发动机、推进电机、各种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系统。因此,电动汽车设计时应完美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充分运用电子、电气和控制技术的优势,从而获得最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也可保证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省去了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系统,车身质量轻,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实现了零排放,并已开始商品化与规模化,但其明显的不足是蓄电池能量密度、使用寿命、价格和续航里程都不理想。但由于电池一次充电能满足市区内交通的基本要求,因此适用于城市交通等短距离间的运输,如公交车、出租车、微型私家车、园区观光车和市区巡逻车等。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由于配备发动机和车载电动机(再生制动时充当发电机)两种设备,其中电动汽车的机载电动机(发电机)低转速时转矩恒定,高速时功率恒定,并且在汽车滑行、制动和发动机输出功率过大时能够收集汽车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或者是当发动机不足以提供驾驶员需要的动力时,提供额外的动力协助发动机驱动汽车,从而优化发动机的效率。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既能够满足行驶距离需求和满足驾驶成就感,又实现了燃油经济性与低排放。目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研究方向,成功的商业案例有丰田Prius和本田Insight,但其价格同比较高,市场份额还较少。

电动汽车不仅更加的环保与节能,而且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成熟与优化,使得车辆更加的智能化,人机环境更为优越。但电动车最大的不足是车载电机、电池,控制算法、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价格等因素。尽管如此,我们仍有理由相信随着更为严格的能源与排放准则的出台及其核心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将被更多的人认可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

1.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政府需制定与落实相关的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首先,对生产企业提供政府信贷担保,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并在技术引进与革新、产品研发与销售等方面对企业给予资金与技术的帮扶;其次,设立购车扶持资金,减免消费者的购置税,并为他们提供免摇号购车的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

2.产业发展的研发体系

全面调动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完善自主品牌创新的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培养专业化的电动汽车研发团队。首先,企业培养和激励公司内部人才的创新研发,同时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研究的高端人才。然后,政府大力培植行业领先的企业,促使他们与高校建立电动车的研究同盟。最后,国家与企业合作,积极投资建设产品高端试验平台,引进国外先进仪器设备,加强对电池、超级电容器、推进电机、电控技术、功率转换器等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

3.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体系

提供便利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全方位服务。首先,政府与企业应加大充电设备、电网、维修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电动汽车道路行驶管理法规,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秩序。另外,企业要保证电动汽车电池与电路的安全性和整车的生产质量,向市场投放消费者放心满意与值得拥有的产品,促进市场示范效应的形成。

[1]曹秉刚等,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1月,第38卷,第1期

[2]马春梅,韩丽,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探讨,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11卷,第4期

[3]田美娥,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与趋势,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第25卷,第5期

[4]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第26卷,第4期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电动汽车
汽车的“出卖”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