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和历史贡献

2013-08-15 00:51
世纪桥 2013年8期
关键词:联军抗联斗争

马 杰

(东北烈士纪念馆文化产业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很快就沦于敌手,东北3 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领导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救国斗争,拉开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帷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是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全民族抗战先锋——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

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东北抗日斗争的形势发展决定的,主要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斗争

中国共产党从1923年开始派人到东北地区开展工作,建立党团组织。1927年10月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采取对日妥协的不抵抗政策。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及《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夏,由中国东北各阶层人士和爱国官兵组成的抗日义勇军,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发展到30余万人。中共满洲省委极其重视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但是,由于义勇军客观条件和自身存在的弱点,不到两年时间就大都溃散了。为了驱逐日本侵略者,创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做出了《关于士兵工作紧急决议》,不仅派出大批党团员参加抗日救国军、义勇军、自卫军等民众的抗日武装,推动他们的抗日斗争,而且还团结义勇军,争取救国军、义勇军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员李延禄、周保中等人曾在“国民救国军”王德林部工作,后来发展成为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后又发出指示,提出直接在地方农村组织游击队,要求满洲省委派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斗争比较活跃,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建立游击队”。于是,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张甲洲等党员依靠地方党组织,在党的工作基础较好的农村建立自己的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努力,先后建立了磐石、海龙、珲春、巴彦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及反日同盟军,为后来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奠定了基础。

(二)成立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向进攻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提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拒绝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一切力量,抗日救国。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在各地已建立游击队的基础上,贯彻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相继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至六军,使反日武装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和发展。队伍发展到6千余人,游击区扩大到东北三省40余县。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改组军队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使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部队建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至第七军。各军分别由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任军长。此后又根据活动区域及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需要组成三个路军。至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改编和扩编为11个军,第八至十一军分别由谢文东、李华堂、汪雅臣、祁致中任军长。

(三)建立三个路军,掀起抗战高潮

从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到抗日联军、抗联教导旅,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孤悬敌后艰苦异常的条件下,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九一八事变后,抗联各部队处于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1936年1月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消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南满、吉东、北满三个省委,分别领导抗联第一、二、三路军。到1937年秋,兵力达3.5万人,开辟了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抗联虽然远离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但“为巩固和扩大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彻底驱逐日寇和完成抗日救国,必须在抗日联军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因此无论是在关内红军长征后东北党组织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日子里,还是在抗联处于日军严密封锁陷于极端困难境地与党中央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以及抗联后期教导旅在苏联野营整训期间,抗联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寻找组织并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联“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二、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一部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东北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的一部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

(一)沉重打击日伪统治,阻滞日军侵华进程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战略意图是先占领东北,继而占领全中国。日寇的侵略暴行,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愤然而起,组建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消灭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据伪奉天省警察署统计,仅辽宁一带,1934年6月,我抗日军队对敌作战709次,7月759次,8月1516次,12月1706次。伪满铁路总局统计:1934年3月至10月中,哈尔滨铁路遭袭击127次,全满铁路每月平均被袭击约100余次。

对于东北抗日联军所取得的战绩,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东北抗日义勇军能够进行继续英勇的抗日斗争。敌人的报纸都承认东北义勇军已使敌人损失‘十万以上的生命和几万万的金钱’,并使日本帝国主义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国内地。虽然他们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可是对于国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功劳与帮助。”由于东北抗日联军主动出击,英勇作战,使得日伪统治者日夜不得安宁。日本关东军不得不调动兵力分散驻守各地,并不断出动“讨伐”,导致敌人无法抽调更多兵力入侵关内,从而阻滞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进程。

(二)牵制大批日军,配合全国抗战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在全国抗战形势的鼓舞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他们破坏敌人的铁路、桥梁、电站、矿山及各种工程设施,扰乱敌人后方,攻袭敌人据点、兵站,掀起了一个新的抗日高潮。据日伪资料记载,1939年抗联1路军共袭击、交战276次。使得日本侵略者在大举进攻关内的同时,不得不继续向东北增兵。1937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兵力为16万,1938年为37万,1939年为50万,1940年为48万,1941年又猛增到76万。此外还有20余万伪警察部队。虽然日军增加大批兵力是为了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但从以上的数字也可以看出,东北抗日联军不仅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而且牵制了日军在东北的大批兵力。毛泽东对东北抗战与关内各抗日部队的配合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余万的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

(三)阻止日军“北进”,支援苏联反法西斯斗争

苏联对日宣战后,东北抗日联军协同苏军进入东北,利用与苏军配合这一有利条件,先机抢占了57个大中城镇,解放了东北,使东北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东北抗日联军与中共中央派到东北的大批干部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会合在一起,投入到反击国民党军队欲抢占东北的斗争。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团结人民,揭露国民党卖国行径,建立人民政权,组建东北人民自卫军,收缴敌伪遗产,维持社会治安,清除敌伪残余,为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周保中统计,在东北党委会关系完全移交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前,东北各地陆续建立革命武装已达4万人以上。所掌握武器更是蔚为可观。据统计,抗联人员在各地收缴和搜查日伪武器约为:步枪近6万支,轻机枪2000余挺,重机枪800余挺,掷弹筒500余个,迫击炮20余门,山炮野炮共5门,弹药1200余万发。这为共产党的大部队能抢在国民党前面迅速进入这个地区,为改善我党的军事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事实证明,东北的收复除了由于苏联红军的直接援助及同盟国对于日寇之打击外,在中国解放贡献最大的是以下四种人:一是在东北做武装斗争十四年之久的东北抗日联军;二是在东北做地下工作十四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员及在其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救国会会员和其他爱国人民;三是在冀热辽边区作武装斗争八年之久的八路军和民兵。这为中国共产党抢占东北,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为中国共产党抢占东北,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与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领导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伟大壮举和生动体现,是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人民不甘做亡国奴、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者,勇于抗争、坚持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的真实写照。在14年的艰苦斗争中,广大东北抗联指战员铸就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包括顽强战斗、不畏牺牲、艰苦奋斗、国际主义等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辉遗产,是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将不断发扬、永放光芒。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英勇的、顽强的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光荣的、不朽的历史。东北抗日联军所孕育的抗联精神将会不断发扬光大,被后人传承、学习,从而激励人们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联军抗联斗争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艰苦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
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
东北抗日联军介绍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