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文化建设 促进社区文化发展

2013-08-15 00:52冲,吴
关键词:居民社区建设

周 冲,吴 玲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一、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内涵

(一)高校文化内涵

高校文化总体来说是群体文化,是以高校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标,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群体文化。其本质是人文素养与行为文化的融合。

在高校这一特定空间里,大学生以其特有的学习生活方式充盈着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富有创造性及想象力的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二)社区文化内涵

社区文化总体来说是一种家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地方文化。是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生活在其中的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社区文化的主要参与主体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由于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与经贸往来的密切关联,社区文化日益显现出开放、兼容的社会性特点。

二、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发展关系

(一)高校文化给予社区文化智力支持

1.引领社区精神

高校作为科技、文化教育的平台,承担着生产知识、传播文明的使命。各种思想在这里汇聚,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作为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与传播者,高校文化对周围的社区文化有着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社区文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文化的辐射及示范榜样作用。

2.规范社区行为

伴随着社会交往与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人口流动逐渐显现出跨地域的特点,社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伴随着经贸交往的日益密切、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社区居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在不同利益目标的驱使下,社区居民之间也难免出现各种摩擦。许多外来居民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难以融入当地文化的窘境。

高校作为社区的一员,作为社区文化传播的先锋及标杆,对引领、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及统一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对于社区文化的传承发扬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提升社区生活品味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逐步推进与社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也由追求传统的温饱的满足转移到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的轨道上来。社区整体的文化资源相对有限,也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使得社区居民的诸多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同时,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居民也迫切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提升其文化水平。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提供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使命。高校充沛的师资力量为开展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高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训室、科研成果、各种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可以吸引吸纳社区居民的参与。这样不仅能够拓展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也会提升社区的文化品质。

(二)社区文化给予高校文化建设平台支撑

1.社区为高校文化提供资源

文化具有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域的文化往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的差异,其文化也各不相同。沿海发达地区的文化往往比较包容、开放,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往往相对保守,不同地方的社区文化也明显带有地域的痕迹。坐落在社区的高校长期受到社区文化的熏陶,必然会带有地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归属感会提升社区居民参与高校文化建设的热情,社区长期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人文思想使得社区居民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会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物质资源与精神财富。

2.促进高校文化发展的社会化

高校作为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一切优秀的社会文化,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置身于社区内的高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区文化的熏陶,深深地印上社区文化的烙印。而社区的优秀文化成果也直接影响、推动着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吸收借鉴社区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为自身发展与自我定位提供依据,为未来地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对高校文化进行监督与评价

大学作为服务社会的一个公共机构,其各项活动理应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评价。这种监督与评价对于促进高校各项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服务社会的意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社区一员的高校的高校文化建设,同样也要接受社区文化的监督与评价。社区文化的评价与监督能够使高校及时发现自身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帮助高校纠正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拓宽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空间,拓宽教师的视野,从而促进高校文化的完善。

三、创新高校文化建设以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系统化的组织保障体系

建设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组织,要以构建学习型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完善包括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学生自治组织等在内的多层次、系统化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种组织的职权和分工,加大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赋予学生自治组织较大的自主权,便于其根据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建设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组织,应成立相应的服务培训机构。该机构负责组织服务者自我学习,邀请专家和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进行服务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服务者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建立规范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学生社区服务自我管理制度,如《大学生社区服务自我管理制度》,为促进形成学生自主进行社区服务的氛围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完善社区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度,掌握志愿服务者的个人信息,并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者联络平台,及时为志愿者提供信息支持。再次,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及时反馈各个志愿者工作的效果,并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物质及精神激励。最后,建立社区与高校的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开展社区与高校、社区与社区的共建以及社区内部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彼此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形成“自律、互助、关爱”的良好氛围。为了提高效率,要推行免检化管理,免检化管理不是不检查,而是只要检查就是优秀。这就要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当然这也离不开电子化办公信息系统的支持,适度推行信息化可以提高办公的效率与规范。

(三)创新服务意识

服务地方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社区文化建设当中,高校一定要立足地方实际,以服务地方为指导思想,创新各种具体做法,使得各种做法能够实事求是地贯彻下去。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中坚力量作用,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高校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组建一支专门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同时,高校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也要吸收社会上的知名学者、优秀社区工作者以及本领域的专家作为智力支持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文化服务当中,高校相关人员要改变服务意识,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社区文化服务中来。为提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针对性,职能部门应该制定一个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为从事社区文化服务的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也要养成不断进行思考的习惯,通过自我反省来提高自身素质及服务水平。

(四)创建高校特色的社区文化研究中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及对策,高校可以结合本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旨在研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职能部门 (高校社区文化研究中心)。比如,针对地方高校所在社区中日益凸显的留守儿童问题,高校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专门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认知及行为模式,并寻求建立完善留守儿童的成长机制。也可以针对本社区的文化资源,专门成立旨在挖掘、宣传本社区文化资源的专门机构,成为宣传社区文化的推广平台。

(五)制定针对社区文化的帮扶政策

针对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组建以各院系、各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的专门针对帮扶社区文化建设的系列专门活动。为了避免各院系、各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重复性,可以成立专门的社区文化建设调研队深入社区进行调研,了解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困难所在以及需要提供的各种支持。调研队将调研资料汇总整理后,根据各院系、各学生社团组织的自身条件指派不同的帮扶任务,并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进行定期的考核、表彰,以此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

为改变长期以来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单调、单一的局面,各院系、各学生社团组织可以组建社区文化艺术团,排练各种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社区居民当中进行演出,为社区居民献上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增加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项目。同时安排高校相关领域教师对社区中的各种表演社团(比如:儿童合唱团、老年合唱团等)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同时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观摩学习,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六)共享高校信息资源创建学习型社区

社区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高校这一宝贵资源,拓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营造“学习型社区”文化氛围。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要全方位地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高校应该实现信息资源与社区共享。高校可以借助其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及较强的师资力量,通过在线教育形式提供各类培训,并逐步实现高校网络资源的开放。

其次,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等活动,组织社区居民进入学校,感受文化的熏陶,共享高校文化资源,使社区居民能够切身感受知识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再次,依托高校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子阅览室、实训中心等平台,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资源支持,营造运动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实践型社区。

(注:本文系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0YKF2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网络文化视域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YKF18;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课题 “同伴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YKF22)

[1]宋金梅.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S2.

[2]孟三爱.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02.

[3]荆晓艳.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1.17.

[4]贡爽.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 [J].中国电力教育,2012.01.

[5]王贤芳.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5.

[6]严冰.试论高校校园爱心文化建设[J].学术交流,2012.02.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建设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台居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