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能力研究综述

2013-08-15 00:47胡玉洲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柔性竞争供应链

胡玉洲

(惠州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惠州 516007)

物流被认为是企业第三利润源,物流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的传统物流活动带来了重要挑战。企业物流能力是企业能否以迅速高效的物流服务赢得市场的关键要素。企业物流的整合能力能使企业实现更高的绩效,因而企业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必备工具。物流能力同样决定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物流成本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对于企业而言,这个比例从4%到30%。物流能力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的能力,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使物流活动分散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绩效上的改善。近年来,如何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能力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关于物流能力的研究是物流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一成不变的物流模式显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标准化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厘清物流能力的来源及其对企业的作用结果能够为企业构建物流能力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物流能力的内涵

企业能力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资源、积累性知识和配置资源的方法,物流能力是企业配置和管理物流资源的积累性知识和方法,物流能力有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从企业内部来看,物流与其他职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计划、协调和整合跨职能活动。[1]从企业外部来看,超越企业的扩展性物流活动能够产生诸如资产生产率、运营效率以及提高客户价值。[2]

已有的研究中关于物流能力的内涵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物流能力主要由柔性能力构成,即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理解、利用、适应、变化和发展技术的能力。企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一个能力体系所构成的系统,其中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3]柔性物流能力以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球物流研究团队所提出的32种物流能力为代表,该团队通过对117家公司深度的调研,共确认了17个一般物流能力,这17项能力进一步归纳为配置能力、运营集成能力、敏捷能力、测度能力等4组。[4]Mentzer et al.(2004)认为企业物流能力由需求管理能力(客户服务和物流质量)、供应管理能力(低成本的供应和配送)、信息管理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及其连接实现信息共享)等三个维度构成。[5]Fawcett et al.(1997)将物流能力归纳为配送能力、质量、柔性、成本和创新五个方面。柔性物流能力的观点主要强调企业物流活动的性能特征,即企业配置物流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另外一种观点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将企业的物质资源纳入到物流能力的范畴,如马士华等(2007)认为物流能力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即以有形要素能力为代表的硬件和以运作能力为代表的软件。硬件主要是指仓库、运输工具、装卸工具、配送中心等设施设备,软件主要指企业或供应链对硬件资源进行匹配、整合的能力。[6]494刘莉等(2009)认为物流能力包括营运能力、柔性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三部分,营运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目标管理、作业流程优化和作业标准的建立实现有效营运。柔性能力是指企业能够因顾客的需求对标准作业程序进行调整。信息整合能力是指企业对相关信息的收集、管理能力。

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物流能力的内涵,由于研究样本的不同,对物流能力的内涵的认识不尽相同,这也符合动态能力论的观点。动态能力论强调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因此,企业不可能以固定不变的能力去适应这种变化,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重构企业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7]因此,企业的物流能力也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对物流能力的界定应该是发展的。

二、物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企业物流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8-9],Liu et al.(2010)通过对中国企业的调研,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了13个变量来研究服务商的物流能力,这些变量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服务质量。Sandberg&Abrahamsson(2011)研究了两家瑞典企业的运营和动态物流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持久竞争优势来源于有效的物流运营和运作良好的企业研发的IT系统,反过来,运营能力通过管理知识、跨职能的团队、控制、学习和供应链关系得以持续。刘莉等(2009)通过对制造企业的研究表明,物流流程能力、物流柔性能力和物流信息整合能力对竞争优势均有显著影响。物流柔性能力和物流信息整合能力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物流能力直接作用于竞争优势,但是物流能力并不直接全部地作用于企业绩效,而是部分通过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传递给企业绩效。物流能力应当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以获得更好的绩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专业化知识,客户导向能力能够提供专业化的知识[10],而信息导向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机制整合客户导向知识。[11]93因而相对于刚性能力而言,柔性能力对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保持企业各类能力的动态性。当新的变化产生后,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战略审视,对相应的能力结构进行升级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就是企业克服路径依赖的能力。[12]100Yeung et al.(2012)的研究也表明,在物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扩展能力和出口商的竞争优势是显著的中介变量。顾客导向能力与企业绩效直接相关,但是信息导向能力通过顾客导向能力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11]93这些证据都表明,在企业物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三、物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尽管物流能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已成共识,但是由于研究者们采用的绩效指标并不相同,因而物流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具体方面仍然存在争议。采用财务指标来测量企业绩效是一种普通的选择[11]97,[13-15],Shang and Marlow(2005)将税前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和投资回报率等三个指标作为企业绩效的测量变量[11]97,则以资产回报率、成本和顾客满意度来进行测量。财务指标是简单直观的测量工具,然而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比较敏感的信息,研究者通常难以获得准确有效的数据。另外一些研究采用了感知测量的方法,Cho,J.,J.Ozment and H.Sink(2008)通过向被试提问与最大的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在利润率、销售增长、客户满意度和总体绩效的相对水平来测量企业绩效。刘莉等(2009)用平均投资报酬率、平均资产报酬率、市场份额增长率、新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增长率、企业平均营运成本、顾客整体满意度和企业整体竞争地位等7个指标相对于同行业的相对水平来测量企业绩效。由此可见,出于研究目的的需要或者数据的可得性,研究者往往采用不同的指标来测量企业绩效,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企业绩效的测量并没有呈现收敛的趋势。

还有一些研究直接测量物流活动的结果,Daugherty et al.(2009)开发了物流绩效的量表,以5个问项进行测量,即缩减从订单到交货的间隔时间的能力、始终如一地满足顾客配送时间和质量的能力、始终如一地提供预期的服务质量的能力、在物流过程中调整订单规模、数量或订单内容的能力,满足特定顾客交货时间的能力。

四、物流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一些研究肯定了物流能力对于供应链绩效的贡献。[6]493,[16-19]物流能力是企业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关键战略能力。[20]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化市场中,各种经济风险愈加严重,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制定和实施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因此,物流能力等柔性化能力能够为企业应对风险提供缓冲时间。运营能力、信息能力、售前售后服务能力等柔性能力比有形要素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影响更显著。[6]493,[19]

Gligor&Holcomb(2012)通过文献回顾建立了一个物流能力对供应链影响的整合模型,需求管理能力、供给管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三者通过整合物流能力作用于供应链柔性,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和合作整合供应链成员之间协作关系,由于供应链成员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往往会牺牲供应链成员的共同利益,建立关系可以限制这种自私的行为[16]440,因此,在物流能力影响供应链绩效的模型中,协调和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变量。

五、结论

现有文献在探讨企业物流能力的来源、对企业甚至供应链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实证研究表明,物流能力对企业和供应链之间并非直接影响关系,而是通过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然而,已有的研究仍然呈现出发散的趋势,物流能力作用于企业和供应链的机理仍需探讨,在基本概念、概念模型、变量的测量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

已有的研究在战略与绩效的分析框架中没有包括能力,而能力和企业绩效相关的研究框架没有纳入战略的分析,与其检验哪种理论是正确的,不如整合这两种研究方法,并且提出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当检验能力、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11]107

少数研究混淆了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这两个关键概念,甚至用测量竞争优势的量表测量企业绩效,或者用企业绩效的量表测量竞争优势。至今仍缺乏对竞争优势的完善界定,而一些学者将其与绩效混同,尤其是在测量指标上。企业竞争优势会导致企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但是它与绩效仍有差异,它不能完全用绩效指标来衡量,它有自己的度量指标。[12]93组织绩效是竞争优势的产出体现,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21]将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混同显然夸大了物流能力的直接作用,事实上,物流活动在很多企业更加直接的表现是高昂的物流成本,企业通过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产品的成本优势或者差异化优势,物流成本最终只能通过企业的利润得到补偿,物流能力最终只能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得以最终实现,物流绩效最终只能通过企业的财务绩效得以反映。

未来的研究应该将物流能力、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探讨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其次,在变量的测量方面,应该采用动态而非静态的指标来测量物流能力,测量工具中的问项应符合样本特征。最后,物流能力对企业和供应链绩效影响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物流能力作用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绩效的影响应纳入经验检验。

[1]BOWERSOX D J,STANK T P,DAUGHERTY P J.Lean Launch:Managing Product Introduction Risk Through Response-Based Logistic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9,16(6):557-568.

[2]NOVACK R A,LANGLEY JR C J,RINEHART L M.Creating logistics value:Themes for the Future[D].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Oak Brook,IL ,1995.

[3]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Boston(MA),1990:235-256.

[4]BOWERSOX D J,CALANTONE R J,CLINTON S R,et al.World Class Logistics: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Continuous Change[J].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Oak Brook,IL,1995.

[5]MENTZER J T,MIN S,BOBBITT L M.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Logistics[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4,34(8):606-627.

[6]马士华,谭勇,龚凤美.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4):493-500.

[7]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8]SANDBERG E,ABRAHAMSSON M.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1,14(1):61-75.

[9]LIU X,GRANT D B,MCKINNON A C,et al.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Capabilities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A Perspectiv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0,40(10):847-866.

[10]GRANT R M.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Competitive Environments: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J].Knowledge and Strategy,Boston,Massachusetts:Butterworth-Heinemann,1999,12(4):133-153.

[11]ZHAO M,DRÖGE C,STANK T P.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Customer-Focused Versus Information-Focused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1,22(2):91-107.

[12]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92-101.

[13]SHANG K,MARLOW P B.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s Major Manufacturing Firm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5,41(3):217-234.

[14]LU C,YANG C.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Operator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0,30(2):281-298.

[15]刘莉,杨建平,刘正军.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及其对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80-85.

[16]GLIGOR D M,HOLCOMB M C.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in Achieving Supply Chain Agility: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2,17(4):438-453.

[17]DEFEE C C,FUGATE B S.Changing Perspective of Capabilities in the Dynamic Supply Chain Er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0,21(2):180-206.

[18]TIAN G D,WANG J F,LI Z F.Evaluation for Supply Chain Logistics Capabilities Based on Fuzzy AHP Method[J].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VOLS A-C,2008:813-817.

[19]马士华,赵婷婷.物流能力要素与供应链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5):105-109.

[20]STANK T P,DAVIS B R,FUGATE B S.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Oriented Logistic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5,26(2):27-46.

[21]张雪兰.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基于竞争优势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7):100-106.

猜你喜欢
柔性竞争供应链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