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奥运夺金的逆向思考

2013-08-15 00:51谢明正王芳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羽毛球队双打国家队

谢明正,王芳平

(1.衡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8;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0 前 言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的伯明顿,经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后,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如今已活跃于世界各国大小城市,并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代表着国际羽毛球赛事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各国羽毛球运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十届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已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拉下帷幕,此届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满载而归,夺取了所有项目的五块金牌,创造了中国羽毛球队新的辉煌。特别是男子双打项目,更是史无前例地夺取了一枚期待已久的奥运金牌,改写了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新的历史。成功的经验值得积累,同时凸显的问题也应该揭示,如此一分为二,全面发展地看待羽毛球男子双打夺冠这个事例,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延续中国羽毛球男双项目的辉煌,推动我国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开展。

1 中国羽毛球男双夺金因素分析

1.1 羽毛球运动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近些年,羽毛球运动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超过了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成为广大运动人群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据官方统计,我国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按项目排列依次是:长走与跑步排名第一,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别是:羽毛球、游泳、足篮、排球、乒乓球、体操、登山、舞蹈、台球、保龄球[1]。比起单打项目与混双项目,羽毛球男子双打讲究配合,追求速度,可以锻炼人们的身心,培养意志品质,启迪智商,陶冶性情,具有极大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羽毛球双打运动是一项集聚了速度、耐力、反应、灵敏,融合了心理、智慧、技巧、战术,往往是属于观众的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1.2 举国体育体制

强大的举国体制为我国羽毛球国家队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保证体育人才的培养,我国实行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三级训练网络,从地方、省、再到国家队,不断地向我国输送羽毛球专业人才。如这届男双奥运金牌得主、也是中国羽毛球男队队长蔡赟,1989年进入苏州体校,1993年进入江苏省体工队,1999年进入国家二队,2002年改练双打。与付海峰配对双打后成为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为保证队员的高质量训练,我国在国家队教练员的任命上也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必须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并在国际大赛上屡夺桂冠的人员。如,现任中国羽毛球队男双主教练张军,他曾是国家队队员,与高崚搭档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混双冠军。另外,国家也创造条件以便让中国羽毛球队开发商业价值。如东风雪铁龙、李宁(男双为凯胜公司——已被李宁公司并购)、红牛、联邦快递等其他企业纷纷赞助中国羽毛球队。

1.3 创新指导思想,探索制胜规律

科学先进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鉴于羽毛球运动规则不断在演变,特别是每局比赛分制的改变,对我们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和风格都是很严竣的考验。以前实行的是发球员赢球得分制,每局比赛15分,对运动员的一般运动能力要求较高,考验的是选手的基础实力;而实行每局21分每球得分制后,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就大大提高了,场上的得分手段也由基础实力转为了特长技术,比赛优势对“快”的要求更高了。

1998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羽毛球工作会议上,中国改革提出了以“快”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逐渐将技术风格的内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那就是制胜规律。它的具体内容有:羽毛球运动制胜的核心是“快”,其内涵是:争抢最高、最前的击球点,并使对手回击的难度最大。“狠、准、活”是“快”的具体表现,是分别从体能、技术、战术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制胜要素,它们以“快”为统一点,“狠、准”是基础层次的“快”的表达,“活”是高级层次的“快”的表达,对“狠”和“准”起支配作用。三者在综合形成“快”的过程中,表现出总和律、突前律和更迭律[2]。

1.4 科学合理的队员搭配和赛前准备工作

蔡赟、傅海峰从2002年开始配对男双,到征战伦敦已有10余个年头了。蔡赟右手持拍,手法细腻,网前小球动作隐蔽,封网凶狠;杀球力量变化多端,有重杀、轻杀,点杀还有软压。傅海峰左手持拍,后场爆发力惊人,攻势凌厉,掌控局面能力较强。两人互补劣势,突出特长,配合默契。

在大赛来临之前,能让运动员到比赛指定场馆或是与举办地气候相似的地点进行集训,是非常有利于比赛结果的。2011年的羽毛球世锦赛同样是伦敦的温布利体育馆,中国队在同样的场馆包揽了5块金牌,蔡赟、傅海峰在决赛中也是2比0击败韩国的高成炫、柳延星,这对中国对在士气上大为有利。另外据报导,中国队在比赛前4个月就赶赴青岛集训,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略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与伦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很近似,非常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对羽毛球的飞行速度的适应和落点的控制。

1.5 运动员心理阴影的突破和成就动机的调控

在伦敦奥运会以前,夺金热门韩国组合郑在成、李龙大在2010—2011年度中曾连续5次击败蔡赟、傅海峰。这一情况不仅对蔡赟、傅海峰甚至是中国羽毛球队都是严峻的考验。但自该年度的新加坡公开赛上,蔡赟、傅海峰便顶住压力雪耻5连败,然后又在2012年初的韩国羽毛球顶级赛上击败郑在成、李龙大。接着在奥运会前夕的汤姆斯杯男双这一环比赛中击败李龙大与其临时搭档金沙朗。伦敦奥运会前夕,郑在成、李龙大的世界排名为第一位,可谓是奥运男双夺金热门选手,可惜的是他们在半决赛中被丹麦的鲍伊、摩根森斩落马下。虽然伦敦奥运会中,蔡赟、傅海峰没有与郑在成、李龙大相遇,但这样的结果也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心理优势和更丰富的经验。

另外就是,在决赛中与蔡赟、傅海峰相遇的丹麦选手鲍伊、摩根森这一对大龄组合,虽然这对欧洲选手在场上具有身高臂长的空间优势,适合压制郑在成、李龙大这样的平均身高不是很高的选手,但从他们与蔡赟、傅海峰的交手记录来看,似乎蔡赟、傅海峰更具速度优势。并且从比赛胜负的心理优势的积累一面来说,蔡赟、傅海峰更胜一筹,所以在决赛中力克这对欧洲组合。

2 中国羽毛球男双项目发展趋势

2.1 尊重竞技体育规律,正确看待成败

竞技体育虽然须要提高运动成绩,但是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成败和赤裸裸的金牌数,我国要从体育强国转变为体育大国,还需要各种体育人的不懈努力,淡化唯金牌定输赢的观念,正确看待成败。我们教练员及运动员在从事运动训练活动中,要以科学的意识为前提,以正确的方法为指导,尊重竞技体育规律,不能为追求短暂的运动成绩而过早将青少年的运动成绩提高到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也不能过度以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某一项目的运动成绩的新突破,从而导致体育后备人才的白白浪费和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大幅减少。

2.2 让运动训练活动中多一些人文元素,贯彻绿色训练理念

在运动训练或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积累,以人文价值为训练活动的价值引导,促进训练文化、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建立延续性的运动员发展时空,实现运动员与以教练员为主的参与人、人与技术、人与技术文化之间的和谐,以促进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学习运动技术只能简单地让我们知道怎么去完成做、怎么去完成,而人文知识的修习会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的目的及探索多条途径、采用不同的视角更加有效地达到最终的运动目的[3]。

2.3 重视双打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一直以来我国过于重视单打运动员的培养,单打队伍相当强大,以至于许多单打技术高超的运动员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而如果首先就安排一些条件非常好的运动员去组建双打队伍,那些在单打队伍中被压制的队员也就可以出头。羽毛球双打不同于单打,它除了要求高水平的单打技术外,还须要双方运动员在技术、思想具有高度的默契感,应加强独生子女运动员团队协作能力和团体凝聚力的培养。双打队伍的建设不应太拘泥于所谓的项目运动选材标准,那些也许仅仅因为身高体型的原因在省队就被淘汰的运动员并不比入选国家队的队员差,合理利用这些运动员的优势,往往会使其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3 中国羽毛球男双项目奥运夺金的逆向思考

3.1 传统羽毛球男双强国难以超越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成为正式奥运项目以来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双项目的金牌被印尼夺走3次,被韩国夺走2次,羽毛球奥运男双项目的冠军一直被这两个国家垄断。羽毛球男子双打奥运会金牌一直是中国羽毛球队的心头之痛。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队的李永波、田秉毅在半决赛上不敌印尼组合洪忠中、郭宏源,收获一枚铜牌,金牌被韩国的金文秀、朴柱奉夺走。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组合未进前三,男双冠军是印尼的迈纳基/阿赫马德-苏巴吉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羽毛球夺取了除男双项目之外的四枚金牌,但是男双组合依然没有闯进前三,金牌得主是印尼组合吴俊明、陈甲亮。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队中国组合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就被淘汰。2008年的北京奥运,具备夺金实力的蔡赟、傅海峰一路拼搏杀入决赛,却在冠军之战中被印尼组合基多、塞蒂亚万翻盘,家门口的巅峰对决,蔡赟、傅海峰痛失男双金牌,不过也以一枚奥运会银牌创造了中国羽毛球男双项目最好成绩。

3.2 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能有资格入选国家队的运动员一般是年度全国羽毛球赛事的佼佼者。如蔡赟是在1998年参加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中以非国家队员的身份闯入八强后被招进国家队的,傅海峰是在2002年获得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双打亚军后被随即国家羽毛球队看中的。在同一时期进入国家队还有鲍春来(1995年湖南省运会男单冠军,1999年进入国家队)、林丹(1995年全国青少年男单冠军,2000年进入国家队)、陈金(2002年16岁的他夺取南非世青赛男单冠军,破格进入国家队)。鲍春来、林丹、陈金后来成为国家队男单主力,他们的自身素质、对羽毛球的领悟性等无疑是国家队最突出的选手,却并没有被安排去练双打项目,而是继续被塑造为世界顶尖的男单选手。我国在选拔培养人才中,往往把优秀的苗子都列为单打的后备来加以训练培养,而把某些从事单打训练不成才的运动员去组对训练双打,这种重单打轻双打,把单、双打分为一、二等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试看国外有些优秀的双打选手,却是由本国优秀的单打选手组成的[4]。而羽毛球双打项目一直具有强劲冲击力的韩国则不然,他们会安排国家队最优秀的运动员去练双打项目。如羽坛明星李龙大和高成炫。并且像韩国、印度尼西亚羽毛球男双运动员选拔的时候就不像我国运动员选拔受身高太矮的限制,如韩国的郑在成(身高168)、印尼的马基斯-基多(身高165),他们的身高并不像我国球员普遍具有身高优势,如蔡赟(身高181)、傅海峰(183)、柴飚(身高185)、郭振东(身高178),但他们依然可以在国际大赛中绽放异彩。上述现象说明将来我国羽毛球队男双运动员的选拔可以从中借鉴。

3.3 男双后备人才青黄不接

中国羽毛球队男单优秀选手层出不穷,为什么男双一直是软肋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对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的探讨。由于我国在上世纪末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导致许多家庭原则上只允许生育一个小孩,这样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培养条件更好和期望也更高了。从事运动训练毕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独生子女家长会认为竞技体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会选择支付高额费用去培养孩子在其他诸如音乐、美术、外语等方面的造诣,从而导致大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失。

据问卷统计与调查,目前我国的一线队伍中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独生子女,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化已经逐步形成,少儿人口比例将逐年下降,体育人才库储备率必将随之降低。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后备力量将落在新一代独生子女的身上,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影响的研究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相比非独生子女,尽管独生子女运动员在身体机能、自身素质、个性、思维、创造力等自身条件方面存在优势,对学习新动作新技术的能力要快,但在意志力、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是团体凝聚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5]。羽毛球男双项目不同与男单项目,男子单打展现的是个人能力,而羽毛球男双不是一项个人英雄主义的单个运动,特别讲究队员之间的协调沟通、默契配合。而在这方面的能力,独生子女尤其是居住在城镇的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就不具备从小培养的这种条件。

4 小 结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夺金的成绩,改写了中国羽毛球男子项目新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在备战奥运会过程中做出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侧面反映了国家对羽毛球队的重视程度,今后,在中国羽毛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发展球队,培养更多的羽毛球男子双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壮大中国羽毛球队伍,特别是男子双打项目继续保持战绩,达到颠峰。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永波.论中国羽毛球队可持续发展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27):1-4.

[3]万炳军.运动员“绿色”训练理念:基于技术哲学的人文关怀[J].体育科学,2012,32(7):81-82.

[4]李葳.迅速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双打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84(29):6-8.

[5]李红艳,黄善球.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1):21-22.

猜你喜欢
中国羽毛球队双打国家队
《国羽归国开始第四次隔离,“全勤员”贾一凡盼管住嘴》
第24金!陈雨菲羽毛球女单夺冠
My Father is My Super Fan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