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3-08-15 00:44贺景霖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教材

贺景霖

(周口师范学院 政法系,河南 周口466001)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在多数高校专业中颇受重视,不仅是专业必修课,而且课时安排较多,另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和辅导教学环节。但在教学过程中,则存在经济学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普遍性问题。当前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均需要结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和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我国多数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目前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学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已有200 余年的历史,而在我国仅有20 余年的教育、教学历史时段。这就难以保障西方经济学教育有足够的时间积累,不仅在教学一线上缺乏优秀的教师,也缺乏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总结,更缺乏优秀的学生从事经济学的研究性学习。据调查发现,从事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简单自修后按照自身对经济学的理解就站上了西方经济学的讲台上。从全国范围看来,虽然各个高校基本都设置了经济学课程,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整套完整、科学、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1]

(二)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采取课堂讲授理论、课后布置作业、期末闭卷考试等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手段陈旧,课堂教学过程粉笔书写、口头讲授。而且,经济学在很多高校都被设为选修课,教学内容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基础知识未在各个专业普及,学生缺乏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了解,不仅没有体现出新时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要求,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

(三) 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西方经济学教学教材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经济学教材,其内容主要为主流的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其产生是以西方工业大生产为基础的,其形成则是以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氛围。不少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不一致,甚至相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困惑于理论难圆其说中。(2)教材大多是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用教材,理论性较强,这有利于专业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却不太适合非经济、管理类学生对该门知识的学习。教材中缺乏必需的数学模型和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等专业基础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由自主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倦怠,教师教学也因此跮踱难行。(3)教材中缺乏理财、投资、创业教育等生活实用性知识的介绍。更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经济学学习能够掌握到对于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经济活动给予指导,如理性消费、合理投资和创新创业。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如果没有在实际应用、创业就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写,其就难以在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受到欢迎、得到重视,而西方经济学以适应时代发展、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就更加难以实现。[2]

(四) 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每年招聘大量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虽然新到岗的教师多为年轻的硕士或博士,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但经济学专业并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走上讲台的年轻经济学教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学习到教学状态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年轻教师暴露出教学内容不熟、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技巧不高、教学难度把握不准等缺陷,这直接影响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面对一些庞杂的理论,学生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西方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难度可能会造成教学过程出现不和谐情形,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作为高校的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要贯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训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合格的能够积极参与现代社会分工的优秀大学生。

(一) 国外经济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借鉴英国的经济学教育历史悠久,在经济学教育方面,具有很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英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要求经济学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一方面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经济现象有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求对于各种经济政策具备评价的技能。在课程教学中,英国大学不要求学生会做各种练习题,但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递交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经济学学习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经济学教育的创新性。美国的大学经济学教育则显得比较自由,新生入校,对于所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较为粗略,并无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特定的学期必须修读某门课程,这使得学生有较多的自学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决定如何修读经济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美国的大学也很灵活。经济学教学中多采用研修交流的办法,学生参加兴趣相关的研修小组,教师根据学生选题指导学生参阅学术期刊、书籍和网络数据库,学生完成的研修专题论文在教学课堂中共同交流,教师也参与讨论交流活动,并从侧面提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细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3]美国的自主性教学方式对于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大胆革旧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二)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促进措施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学习者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根基进行理论分析,还需要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接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并使用知识点分析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现象,学以致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着手,在改革进行中,应注意经济学知识的普及性应用,注重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

1.西方经济学教材应按照“基础、应用、实用”原则编写和选用。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中介物,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中应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对于深奥的数学公式推导和数理证明可以适当省略。如需求价格弹性,只需要给学生介绍弹性公式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即可,对于极限推导过程则可以省略。教材中应偏重于知识运用,并通过知识应用说明理论的准确性。如厂商生产函数的介绍时,多数教材使用工厂生产中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进行说明,而在我国,学生几乎没进过工厂,对于工厂生产不了解,反而对于农业土地耕种比较熟悉。如果把农田耕种过程中以农田和劳动力投入作为分析要素,学生对于生产函数的理解会更深入、牢固。经济学理论如被学生喜欢并主动学习,西方经济学教材还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知识点更实用。宏观经济学部分对于货币理论和就业理论的介绍较复杂,加上图表、公式,不少学生对此苦恼,如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增加学生消费理财、学生应试招聘和学生创业等内容,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学习热情一定会大幅度高涨。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也应摆脱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内容束缚,偏重于应用性教育教学。

2.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积极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理念的实施者,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尤其在非财经管理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不是专业必修课,学校也缺乏经济研究的氛围,西方经济学教师就不能仅仅能够教授庞杂的经济学知识,还要能够营造一个经济学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经济学。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要研究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内在规律,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研究时代环境变迁,让学生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认真细致,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态度就会认真。其次,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很多前卫观念需要学生具有预修课程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后才能够领悟。教师就必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整合教学内容,使抽象复杂的理论转化为以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接受的知识点,能够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生活给予一定启示。如此,学生学习才会主动积极。

3.通过交互式教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施与对象,同时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各种方式的教学模式、教材的编写选用无非都是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学习效果的好坏始终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接受教学理念、是否按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昂的学习热情,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也会更有激情。通过交互式教学,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再是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幅度提高。交互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手段以实现。课堂上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使西方经济学理论形象具体,增强学生记忆和理解。在适当条件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公司部门、农村耕地、批发零售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使课本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局域网络,构建虚拟空间,模拟生产经营、决策营销和利益博弈等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还能够填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空白,构建出一套完善可行的教育方针,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是在基本教育规律下对现有的教师教学模式、教材编写选用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的适应性调整,目的在于改正以往西方经济学教育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呈现及原因分析,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需要注重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学生交互式学习方式的实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培养出现代社会经济人才的教育目标。

[1]朱富强.经济学的人文性及其对现代主流经济学教学之反思[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

[2]卫兴华、张福军.2009 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0,(3).

[3]张林.经济学的自主创新:来自美国经济学早期发展史的经验[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1).

猜你喜欢
经济学理论教材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教材精读
简明经济学
教材精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