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夫之和合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3-08-15 00:51王学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岳麓书社王船山船山

谢 芳,王学锋

(1.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省王船山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2.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所,湖南 长沙 410081)

王船山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古代圣哲十分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建设。明末清初时期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发并尖锐对立的时期,王船山针对当时社会现状,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融突和合思想。其中既有对传统和合思想 “坐集千古之智”的继承,也有 “别开生面”的创新,代表了中国古代和合思想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探究王船山和合思想的创新部分,以期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一、王船山和合思想的形上根据:宇宙之太和

处于动荡、对抗、分崩离析社会时期的王船山,对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作了深思远虑的考察,并进而相信社会的动荡不安只是暂时的,终归要走向和谐。而这一理论的形上根据便是中国传统的宇宙之太和。

“太和”意指宇宙间最高的和谐状况,“太和”之气是阴阳相合而未分之气,它在 “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1]因此,天地万物皆生于 “太和本然之体”或者 “絪缊太和之真体”,故 “合同而不相悖害,浑论无间”[1]。天地间万物各不相同,差异很大,但却能做到 “合同”,即合差异性于宇宙一体,和而不同,和谐共处,而这一切皆因万物均有太和之本体。也就是说,和合是宇宙万物的固有本性。“和顺”原则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他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继之者善,和顺故善也。成之者性,和顺斯成矣。”[2]王船山认为天地万物消长死生乃 “太和”必有之几——客观规律性。并把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的和谐统一看作是 “天人合一”的本质所在。他说: “絪缊,太和未分之本然;相盪,其必然之理势。胜负,因其分数之多寡,乘乎时位,一盈一虚也。胜则伸,负则屈;胜负伸屈,衰王死生之成象,其始则动之几也。此言天地万物消长死生自然之数,皆太和必有之几。”[2]

在王船山看来,“太和”既是宇宙万物大化流行的起点和终点,又制约着万物变化的有序进行。他说:“至诚体太虚致和之实理,与氤氲未分之道通一不二,是得天之所以为天也。其所存之神,不行而至,与太虚妙应以生人物之良能矣。如此则生而不失吾常,死而适得吾体,遂有屈伸,而神无损益也。”[3]

因而说,“太和”之气贯穿于空虚与万物之中,永恒地客观地存在着,故 “圣人不能有所损益于太和”。

二、王船山和合思想的精神实质:和而不同,融突和合

王船山的和合理论是以 “乾坤并建”为太始,阴阳相济为动力,太极涵泳为一体。他认为,“乾坤并建”是通过阴阳的对立统一表现出宇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宇宙整体系统是在阴阳相柔相继中均衡发展的。“通古今之遥,两间之大,一物之体性,一事之功能,无有阴而无阳,无有阳而无阴,无有地而无天,不应立一纯阳无阴之卦。”[4]虽然阴阳二气是对立的物质基因,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但一经 “相配而会”,便能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消长,互相促成,即 “同功天忤”,“合同而不和悖害”。所以王船山认为阴阳均衡和谐是宇宙世界和谐的本质。天地万物相依相协,相辅相成,和睦相处,并行而不相悖,并育而不相害。他说:“火上炎,泽下流,情亦睽矣,而各成其用,固不相害。唯不相害也,故可以睽。君子之用睽,用之于所同者,以各成其用也。同而异,则为和;同为同,则为党;异而异,则为争。各成其用,无所争矣。”[5]“火炎上,泽流下,火不熯泽,泽不熄火,不相害也,而各成其用。君子之与人也,同为君子,则以异相切磋,而不雷同以相袭,故异而不伤其和;若非其类,而与之立异以明高,则水火交争;孤立无与而危矣。善用睽者,用之于所同,不党也;不用之于所异,则不争也。”[6]王船山这段论述形象地说明了水火的性质虽然不同,火炎上,水流下,但两者各不相害,各有各的用处。水火虽对立,最终归于太和,水火相息,合和为一。“故极乎阴阳之必异,莫甚于水火。火以熯水,所熯之水何往?火以灭火,所灭之火何归?水凝而不化,熯之者所以荡而善其化;火燥而易穷,灭之者所以息而养其穷;则莫不相需以致其功点。”[6]“万化之终协于一以藏大如者,固不因之以匮。”[7]阴阳对立莫甚于水火,但无火烧水,水则凝而不化,无水灭火,火则燥而易穷,火水互相养。万物的形成,源于相互的错综,“比类相观,乃知此物所以成彼物之利,金得火而成器,木受钻而生火”。“若不互相资以相济,事虽幸成,且不知其何以成”[8]。水火作为两个事物并非绝对对立,它们相济相成,并存而不相害。

王船山由此得出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命题。他说:“夫同者所以统异也,异者所以贞同也,是以君子善其交而不畏其争。今夫天地,则阴阳判矣;雷风,水火,山泽,则刚柔分矣。是皆其异焉者也,而君子必乐其同,此岂有所强哉?”[8]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各不相害,是故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故非异则不能同,而百虑归于一致;非同则不能异,而一理散为万事”[8]。王船山还以以 “太和”、“冲和”、“保和”论述事物之间并存而不相害的关系。他说:“一者,保合和同而秩序相节者也。始于道,成于性,动于情,变于才。才以就功,功以致效,功效散著于多而协于一,则又终合于道而以始。是故始于一,中于万。终于一,始终一,故曰 ‘一本而万殊’,终于一而以始,故曰 ‘同归而殊途’。”“一”、即 “保合”是包含差异的和,不是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多样性的同一。

王船山以 “太和”解万物并行而不相害之理。他说:“合之为太极,分之则谓之阴阳,不可谓同而不相悖害,谓之太和。”[9]“阳主知而固有能,阴主能而固有知。太和因阴阳以为本,流行而相嬗以化,则初无垠鄂之画绝矣。”[10]“太和絪缊之合,为万物所资始,屈伸变化”[11],“一物者,太和絪缊合同之体,含德而化光,其在气则为阴阳,在质则为刚柔,在生人之心,载其神理以善用,则为仁义,皆太极所有之才也。”[9]

太和就是阴阳并行不相害的一种状态。太和作为生命之理,依阴阳二气相互渗透,天赋相资,才得以发展。王船山说:“天地之际,间不容发,而阴阳无畔者谓之冲;其清浊异用,多少分剂之不齐,而同功无杵者谓之和。太和者,行乎天地而天地俱有之,相会以广所生,非离天地而别一物也。”[10]

船山是从宇宙世界一体二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认识其和谐的本质特征的。事物的和谐统一性关键在于运动变化的统一,在于矛盾的统一, “天下之变万,而要回于两端,两端归于一致”[11]。船山不仅从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中去认识其统一性,还从事物的矛盾的运动中见出对立的统一性。他说:“两端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实不窒虚,知虚皆实,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聚于此者散于彼,散于此者聚于彼,浊人清而体清,清人浊而妙浊,而后知其一也,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也。”[11]虚实、动静、聚散、清浊都是矛盾运动的不同形态,说明事物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的对立面是相互转化的,是矛盾双方自身统一关系的对立转化,而不是人为强加的统一。

由此可见,王船山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观,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统一,是包含着诸多矛盾对立体的和谐状态。蕴含着 “合同而不相悖害”、“异而不伤其和”的融突和合精神。

三、王船山和合思想的价值理念:和以致生

王船山认为 “和合”是促进事物产生,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万事万物的生成和发展是阴阳和合的结果。他说:“阴阳之用,以和而相互为功。”[12]就事物生成而言,“阴非阳无以始,而阳籍阴之材以生万物,形质成而性即丽焉,相配相合,方始而方生。”[13]相对立事物的相配相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这才促成事物的生成。王船山于是得出“天下之变万,而要回于两端,两端归于一致”[14]的结论。所以王船山说:“神化者,天地之和也”[15]。不难发现,王船山和谐伦理思想蕴含着 “和以致生”的价值理念。

王船山论述了宇宙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他说:“以气化言之,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乃其究也,互以相成,无终敌之理,而解散仍返于太虚。以在人之性情言之,已成形则与物为对,而利于物者损于己,利于己者损于物,必相反而仇;然终不能不取物以自益也,和而解矣。气化之变性情,其机一也。”[13]自然事物的 “刚柔、寒温、生杀”矛盾虽有其对立的一面,但最终 “无终敌之理”,解散复归于自然。人类社会也一样,其存在的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但最终也要 “和而解矣”,它的道理与自然一样。所以王船山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16]王船山认为 “仇”只能引起怨恨与纷争,“爱”才具有最高的伦理价值,最终实现太平盛世的和谐局面。他说 “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阴阳异用,恶不容已;阴得阳,阳得阴,乃遂其化,爱不容已;太虚实之气,所必有讥也,而感于物乃发为欲,情之所自生也。”[16]在王船山这里,所谓 “爱”即指事物的依存性以及 “金得火而成器”的错综成用性。因此王船山所谓 “爱”并非是消解矛盾,即是强调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彼此作用推动了事物发展,即 “乃遂其化”。

王船山和以致生之说,有其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内涵,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的体悟和对时事的感慨,总之,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致使船山推论两端必合于一致,其中有些见解发前人所未发,是颇为新颖和深刻的。

四、王船山和合思想的当代启示

王船山和合思想既重宇宙自然诸因素的 “太和”、“保和”,又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关系的和睦融洽,深刻论述了由个人品德之 “贵和”到社会伦理规范之“中和”再到宇宙伦理之 “太和”的递嬗路径,以及形神合一、义利合一、生理合一的内在含蕴,建构起了一个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之大成的和合思想体系。他从“两间生物之妙,正以形神合一,得神于行,而形无非神者”的思想认识出发,强调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要“通人己、大小、常变以酌其所宜”,实现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背景下,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亟待解决的诸如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困难局面一时无法缓解,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等矛盾和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各个方面都获得大好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各种矛盾交织并无比尖锐的时代。如何辩证看待社会诸多交织的矛盾,如何合理地协调各种关系,使社会在变革和发展中实现整体上的和谐?王船山深邃的和合思想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智慧和价值导向。

[1]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卷一 [M]//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15.

[2]王夫之.周易外传·说卦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825.

[3]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参两篇 [M]//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34.

[4]王夫之.周易内传:卷一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822.

[5]王夫之.周易大象·解睽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720.

[6]王夫之.周易内传:卷三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126.

[7]王夫之.周易内传:卷四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225.

[8]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三 [M]//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107.

[9]王夫之.周易内传:卷五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525.

[10]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三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934.

[11]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M]//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406,411.

[12]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三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931.

[13]王夫之.周易内传:卷一 [M]//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88:822.

[14]王夫之.老子衍 [M]//船山全书:第13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18.

[15]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M]//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406.

[16]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参两篇 [M]//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34,41.

猜你喜欢
岳麓书社王船山船山
岳麓书社:以传承为使命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咬定青山不放松 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典就是每个时代的时尚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易言者:新媒体时代再立潮头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王船山的四唐诗论
王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