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化建设重点浅析

2013-08-15 00:48
河南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电网智能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电网信息化建设重点浅析

黄文杰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普及,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顺应电网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抓住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电网;信息化

一 我国电网信息化建设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推进,通信网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以其为基础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系统也已见雏形,形成了覆盖全国、涵盖多种业务、具备多种功能、适用多种通信手段的电力网络信息系统。

具体到电网企业,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将生产自动化、经营管理系统全面应用于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可以将其电网信息化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刚开始应用于电网运营的时期,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一业务的信息化应用需要,比如,财务信息化处理、营销网络设计与费用计算、办公自动化等。虽然计算机技术在单一业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更为科学的处理流程,但是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也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因而是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电网企业的层面,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大量以部门为单位的垂直式信息系统,帮助各单位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因而可以说是电网信息化建设反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的重点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信息化SG186工程。通过将之前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的信息孤岛与相关应用相集成,通过数据中心和统一管理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的统一呈现,同时进行流程整合,形成企业级系统。

二 我国电网信息化显现的优势

1.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通过应用一系列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电能从发电端到用户端的高效传输、分配、管理和控制任务,对电力资源、电力客户、电力资产、电力运营及电力交易的产业链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利用“随需应变”的信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及电网公司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整合各种管理信息和实时信息,可以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细致的电网状态视图。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和分析电力业务,电网实时信息和综合管理信息可以与企业决策信息进行互动交换,从而促进电网企业实现更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运行和管理。

2.通过电网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电网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基于GIS的电网规划管理系统能够方便的绘制电网地理接线图和站点电网原理图。通过电网GIS空间地理平台聚集包括平台管理工具、电网资源图形管理、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典型应用框架四个部分。GIS空间地理平台采用矢量位置标记,为实现电网潮流计算、短路分析、线损计算等工作起到基础性作用。

另一方面,电网GIS空间地理平台可与电网规划、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资产管理、调度管理、应急指挥、车辆管理等系统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信息资源跨专业、跨系统共享。PMS和OMS系统将基础应用送入GIS平台,不仅可获得GIS平台图形信息,还可获得OMS或PMS有关数据,为空间信息和电网资源图形管理提供地理服务,进而提高系统服务可视性、实用性。

三 未来我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在电网信息化建设规划方面,突出统一标准、统一规划

为了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需要建立企业层面数据模型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应坚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统一管控、过程闭环;协作推进、适度竞争”的原则。减少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加强数据流程集成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集约管控、深化整合,提高软硬件资源的统筹利用效率,并同时降低系统的运维难度与成本。

建立一体化平台是实现统一规划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一体化平台,在信息系统的标准、流程、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实现统一。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已经建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虽然可以满足目前企业运营的需要,但是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输变电状态监测模块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将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这就必然对信息网络传输能力、数据中心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实践中暴露出的这种问题,在进行一体化平台建设时,需要适当提高其承载能力的设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平台的流程处理能力、信息转换处理能力以及数据交换能力。并充分考虑到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互动化需求日益迫切,基于企业门户的信息展现能力将有进一步提高的需要。

2.在电网信息化的设计方面,强调业务融合

在进行电网信息化项目的设计时,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从单一业务的角度,应该从客户需求、核心功能、资源优势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业务流程设计与集成建设,从而实现智能电网各环节业务的融合。

在以业务融合为目标的数据处理方面,应尤其重视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间的数据集成。不断完善信息标准和管控能力,针对更为智能化的信息信息横向和纵向集成需求,在保证信息安全与双向流动的同时强化信息集成服务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整合应用,拓展信息的展现方式,并能适应移动作业的需要。

3.在电网信息化的功能方面,重视决策分析能力的提高

由于在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愿景会使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能适应、难以支撑的情况,这就对各项业务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电网信息系统按照电网业务价值链在业务应用之间的流动,对业务应用实现全流程优化集成的分析决策能力。

目前,我国电网信息系统在分析决策能力方面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程度,脱离数据获取及查询的初级阶段。第一,通过提升信息存储能力,在电网企业的战略层、运营层、操作层等多个层面实现包括电网状态、用户用电情况、电网空间数据等数据信息的海量存储。第二,通过提高数据集成能力,建立数据管控平台,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无缝流转。加强对于数据的实时计算处理能力,并能针对不同层面的决策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析体系与分析模型,同时支持在线分析,对于在线的数据应用请求能够迅速响应。第三,为顺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专业化数据中心,将信息网络延伸至配用电侧信息采集点,在提升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对于各种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计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网信息系统的分析决策能力的提升要以海量数据的应用分析为基础。针对电网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同的情况,比如,电网投资规划、故障定位分析、应急事件响应等,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有效的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支撑电网实时运行协调,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4.在电网信息化的环境适应方面,注重信息安全防护

在海量信息系统投入运行的情况下,电网信息系统处于大规模、复杂、业务依赖性强的应用环境之中。局部微小运营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触发全局性的信息系统应用障碍。同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增强了电网和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大量用户侧的接入访问在增强了电网信息系统的互动性和自动性的同时,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由于智能采集和智能终端设备大量使用,需要特别重视信息内网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接入安全。而大批配网、用户双向智能终端设备都是通过无线公共网络接入,这也给新形势下的电网信息系统安全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对电网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应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第一,要根据各子系统业务的重要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在主系统上进行分区。目的是为了确保各个安全需求程度不同的系统都处于适当的安全区。第二,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系统网络应单独设计建设,实现物理隔离。比如,调度专用数据网络和其他数据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安全区上下级的纵向连接,可以采用特有技术在专用网上建立相互逻辑隔离的子网。第三,对实时监控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有效的安全隔离。通过身份验证、加密、访问控制等纵向认证技术手段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基于智能电网对信息及通信技术的高度依赖性,需要对采用传统电网安全防护手段的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与升级。第四,针对智能电网背景下,边界向用户和智能设备延伸,二次安全防护问题日益复杂。应构建覆盖智能表计、电网控制和企业信息的全方位的智能电网安全防护体系。

5.在电网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方面,重视管理模式的转变

由重视硬件向重视软件转变,由重视投资向重视管理转变。在电网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强调对项目过程的管理。采用适当的标准,确保标准化的管理范围涵盖整个项目建设、运行全过程,包括贯穿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考核以及建设情况的后评估。

采用“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专门部门负责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建设过程当中,有关业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规划和技术手段要求,结合业务发展需要与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提出响应的系统应用需求和目标,确定业务流程和应用数据。其他各建设、研发、实施、监理等建设队伍也应在专门部门的统一管理及组织下,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其他参与方需要负责相关的项目建设的咨询、环境准备、测试把关、运行、应用等工作。各项目参与方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的参与应该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四 总结

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电网企业需要更快速全面地掌握海量数据,并通过应用分析得出有关的规律和信息。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在电网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原则。注重数据管控工作,加大对各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发展力度。加强业务融合、提高决策分析能力,强化信息安全防护。

[1]范新权,地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5).

[2]苗新等,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策[J],电力建设,2009(6).

TM769

A

1003-5168(2013)07-0182-02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电网智能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穿越电网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电网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