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设 打造特色化工基地
——山东海化集团政治优势转化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 00:51张勤业
化工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优势党员政治

文/张勤业

规范建设 打造特色化工基地
——山东海化集团政治优势转化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文/张勤业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国企不仅追求自身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还兼顾国家和职工的利益,履行着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如何充分发挥国企独特的政治优势,更好地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国企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国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2009年9月7日,国有特大型企业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加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为海油“两洲一湾”战略环渤海下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近年来,海化集团积极对接海油管理,主动融入海油文化,努力探索国企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创新实践,注重将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先进性标准、纪律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发展力、带动力、执行力和领导力,使公司迈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强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注重把党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愿景和使命之中,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之中,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之中,转化为奋发有为、催人奋进的凝聚力。党的理想信念在公司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就是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发挥海化原盐和海油原油的优势,致力建设海油北方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石化盐化一体化特色化工产业基地,打造“蓝”“黄”两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为山东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中国海油推进“二次跨越”、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贡献价值和力量。这也是全体海化人的共同愿景。

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准确把握党在每个阶段的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才能保证企业沿着规范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科学发展。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企业对党的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司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转化成企业发展目标、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着力提高“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综合协调和贯彻执行”5种能力,锤炼出了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领导团队,提升了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企业形象建设,把党的先进性标准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致力把党的先进性标准外化于形,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的发展动力。将党员的先进性外化为领导干部要“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争创佳绩、服务员工、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共产党员要争当“八个模范”,即争做降本增效、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技改创新、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指标创新、履行责任的模范。为擦亮共产党员的牌子,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党员示范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来”,在争创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上当表率、树形象,进而带动广大员工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

加强行为规范建设,把党的纪律监督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注重把党的纪律和作风转化为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的自觉性,有效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公司以《员工违纪处分条例》的形式明确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明确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形成有利于党员干部作表率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在廉洁从业上,大力培育“红线文化”,在思想、制度、纪律和监督上筑牢四道防线,通过加强廉洁教育,构筑“不愿为”的预防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筑“不能为”的保障机制;通过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建立“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党的纪律监督优势在转化为企业管控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

加强党建机制建设,把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运营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引领企业科学发展。公司党委持续开展党建“五五一”工程,通过发挥党委的政治导向、领导协调、团结凝聚、促进发展、保证监督等“五个作用”,确保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通过党支部思想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工作到位、依章办事到位、督查工作到位等“五到位”,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通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探索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把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作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力。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夯实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原则,也是国企保持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海化集团的创新实践,在推进国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核心竞争力方面,有三点启示可资借鉴。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国企政治领导的指导方针,从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国企党组织的职能。要从中央、国资委、省级地方党委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固化和量化国企党组织机构、党群工作岗位责任、党建工作基本原则、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明确党委领导下的纪检监察、工会和团的职能和地位,多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党的建设工作。进一步研究和确立国企党建绩效管理机制,将党建绩效目标列入国企年度绩效管理体系当中,与企业发展、安全生产、经营绩效一并进行部署、检查和考核。

二是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服从大局、进入管理的工作原则,将政治优势体现在国企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安排设计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和载体,重点放在促进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等方面。党建工作负责人要了解掌握企业的改革需求、内外部市场经营环境、党和国家及地方性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历史文化积淀、职工思想动态和诉求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利于推进和深化企业科学发展的正确决策,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文化动力。

三是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确保国企党建工作的立体效果和实用效果。要有效协调党委、纪委、工会、团委的工作体系,统一步调,统一任务,统一到党委的整体工作格局中,形成全员、全方位的大党建工作布局。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相协调,与地方和上级党组织统筹安排,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党建绩效目标。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发挥各级党组织统筹协调、凝聚力量的作用,对内整合各类资源优势,把党员、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奋斗目标上来,推进公司转型发展目标实现;对外搞好统筹协调,积极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企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海化集团)

猜你喜欢
优势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矮的优势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画与话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