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用经济视角谈美元霸权

2013-08-15 00:51沈凤武李奇琦
化工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布雷顿霸权货币

文/沈凤武 张 旭 李奇琦

从信用经济视角谈美元霸权

文/沈凤武 张 旭 李奇琦

国际债权债务的主要媒介由黄金逐渐演变为一国货币,并由金本位制下的货币转变为与黄金脱钩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主导国际市场,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主导性,加之国际信用市场法律依据缺失,导致霸权主义必然存在,而公平互利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而且任何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都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和武力作为后盾,因为货币成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就相当于货币殖民主义。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可以证明以上观点,并且一国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一国的国际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牙买加货币体系,最主要的是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霸权竞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经济实行金本位制度,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并形成了各国货币之间固定汇率的国际金融体系。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英磅是国际结算的通用货币,具有与黄金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由于英国当时强大的经济实力,使英国成为了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中心。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遭到重创,只能举外债解决本国的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使得英国成为了一个债务国。英镑的贬值也沉重的打击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的战争采购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并极大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发展,使得美元的地位急速上升。但当时英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还有一定实力,英镑仍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1943年,英美两国财政部官员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计划“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两个方案反映了英美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目的,但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趁着本国综合国力的巅峰期,建立了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雷顿森林体系,并将美元与黄金挂钩来确保美元的信用,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也体现了是其自身固有的矛盾。对美国而言,这既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美国建立与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要获取美元霸权的收益。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美国既可以摆脱维持美元汇率稳定的义务,又可以利用外围国家实施“追赶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推行“入不敷出”的经济政策,享受美元霸权带来的收益,甚至在美国沦为净债务国,对外债务金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美国还可以把调整经济失衡的负担转嫁给其他国家。

1976年,牙买加体系形成,此时国际债权债务关系出现的重大转变就是债务媒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信用货币-美元,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同时,形成了美元、日元、欧元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国际货币格局。并且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牙买加体系时代的延续。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长期推行美元霸权战略的恶果,它不仅使许多国家损失惨重,而且撼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美元霸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元霸权不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还有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美国为了维护霸权不择手段。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的战略物质之一,石油交易当然也就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石油-美元的计价机制的确定使得其他要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保证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即美元的霸权地位才是其最终目的。这也成为了美国经济霸权的基础。

战争也是美国巩固霸权地位的主要手段。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南联盟,而是欧盟。美国要制约欧盟的发展,遏制欧元对美元的挑战,实现其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目标。但是,从当时情况看,美国没有任何经济手段能阻止欧洲资本的回流,美国只有调动经济领域以外的手段-战争。而选择科索沃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处在最接近欧洲心脏的地方,战事一起,国际投资者出于对恐慌,就不会投资于欧洲经济和大量购买欧元,就可以达到其遏制欧洲经济和摧毁欧元的目的。

信用战争同样是美国霸权的体现,美国通过对希腊的信用评价引发的欧债危机大大打击了欧元的地位,资本快速流向美国,偿还国际贸易逆差。

在国际信用经济中存在很多博弈,主要也是以美国为主要参与国的信用博弈和能源博弈等。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同时承担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既要维持世界经济增长并提供国际清偿能力,还要维持美元的货币信用,保持美元与黄金的汇兑比例,即固定汇率制度。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求,美国就要对外负债,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美元贬值,无法维持固定汇率制。但要保证美元币值的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或维持平衡,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在这种两难困境下注定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能持续的。

美国的霸权地位使得美国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难以估计的霸权利益,而美国付出的只不过是美元的印刷成本。其他国家通过交易等获得美元,然后去购买石油,这些美元又以股票、证券资产等方式回流到美国,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从而支撑美国的经济,这就是石油美元的回流。以此推理,放弃美元标准就可以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可是放弃美元标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也很大,会导致各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从而使世界经济萎靡不振。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暴露了当前以美元本位制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的调节功能受到质疑。美国对外的债务越高,说明美国占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就越多,如果美元贬值,则美国占有的多而偿还的少。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美国就会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资产缩水,美国的经济风险就会转嫁给其他国家。因此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合理和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必经之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是其关键一步。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完成只能是伴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实力不断提高后水到渠成的结果。进一步要完成的工作,诸如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扩大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程度等。

猜你喜欢
布雷顿霸权货币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螺旋压缩膨胀制冷机制冷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量子霸权”之谜
古代的货币
以年表说逻辑——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背景的教学思考
古代的货币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让细节点亮课堂——“布雷顿森林会议”教学案例
挖掘抽象概念背后鲜活的历史史实——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例谈高中历史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