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013-08-15 00:46黄山茂
江西化工 2013年4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黄山茂

(吉水县环境保护局,江西 吉安 331600)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计划,并依据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在建设项目建设后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主要支柱之一,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

一、环境监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环境监测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二)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

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3.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

(二)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3.环评中的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

4.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的关系:

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2.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

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规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三、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及建议

(一)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对环境影响评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制度的缺失、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往往导致环境监测数据失真,失去环境监测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不利于环境保护。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如大气监测过程中,很少对季节及气象条件考虑,导致设定的监测点位不在上风向和下风向上,监测的数据没有意义。在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时影响环境现状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结论,在竣工验收时,会影响监测结论,可能导致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另外,一些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监测单位对于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在监测频率上,减少监测次数,有的甚至编造数据,致使数据失真。在一些项目的环境监测中引用他人的监测数据,虽然是二年内的数据,由于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数据已不适用,而仍然引用。以上都会使环境现状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不正确,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始终,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环境监测问题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二)改进环境监测的建议

针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把握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杜绝监测单位为成本减少环境评价单位。

2.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审查时,要求有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对监测内容审查。

3.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4.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四、小结

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认真、正确的实施环境监测,发挥环境监测的功能,才能体现出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赫大举,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J].北方环境,2010(5).

[2]逯有泉,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6).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环境质量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