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药的残留与防控

2013-08-16 09:05曹涤环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7期
关键词:残留量百威农药

曹涤环

农作物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关键。据资料介绍,我国每年生产农药量按有效成分计算为40多万吨,使用量约22万吨,防治面积约50亿亩次,可挽回15%~30%的经济损失,总价值达500多亿元。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绝大多数农药尤其是化学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存在着对人畜及有益生物和环境的影响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农药污染及农药残留的重视。

什么是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作用,使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使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残留有极少量的农药。残留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公斤样品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如果长期食用这些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就会引起慢性中毒,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风险,就目前而言,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能含有农药残留。国外发达国家农药使用量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发达国家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5~2.5倍。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农药使用技术等限制,农药实际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植物上的农药残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内吸性的农药部分会吸收到植物体内。植物上的农药经过风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获时,农药残留量是很少的。但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要制定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等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首先看看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问题。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等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降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中积累。因此,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

其次看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的问题。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施药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能否食用:为了确保农产品安全,我国对农药安全性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先后禁止淘汰了33种高毒农药,目前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而72%以上的农药是低毒产品,农药的安全性已大幅提高,总体来说现在的农药比以前的更加安全,但并不是说我国的农产品是绝对安全的。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各国根据农药的毒理学数据(主要是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和居民食物结构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残留量低于标准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食用。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定残留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残留标准具有很大的保险系数,理论上讲,即使误食残留超标农产品也可能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一般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因为对所用的农药以及使用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农药残留相对较小,超标的情况少,相对比较安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生长期长,储存期也长,大部分农药残留会降解掉,而且又要经过加工和烹调,残留会进一步去除和降解,相对比较安全。蔬菜和水果由于大部分是鲜食的,农药残留降解少,因此国家对蔬菜和水果使用的农药管理较严,除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外,对允许使用的农药严格规定使用技术和安全间隔期,正常的生产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农产品的残留和安全性应当正确认识。要增强安全意识,但也不必谈药色变。农药残留的量是非常少的,其危害远小于一些环境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

如何控制农药残留:一是合理使用农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农药残留,准确掌握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合理使用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并尽量做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如选用抗病虫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次,播种前于炎夏或隆冬深翻耕地,可杀死部分病菌、虫卵、配合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创造适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可有效地减轻虫害的发生。明确农药的使用范围,根据农药的化学性质、毒性,在一些农作物上禁止使用剧毒、高毒、蓄积性大、残效期长的农药品种。如氯丹、三氯杀螨醇等,虽不属剧毒农药,但有累积中毒作用,禁止在蔬菜、茶、烟、药材等作物上使用等。严格控制农药施用浓度,施用量、次数和施药方法。农药剂型中以乳油残留量较大,乳粉和可湿性粉剂次之,水剂较低。从施药方法上,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树干包扎法比喷雾、喷粉有较高残留。特别注意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的施药,一定要选择毒性小、分解快的药剂品种,严格控制用药量、施用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严格掌握最后一次施药时间,即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即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以及植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在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使用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二是进行去污处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去除或者减少,常用的简单方法包括放置、洗涤、烹调和去皮等。一是放置,因为农药残留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地降解,一些耐贮藏的土豆、白菜、黄瓜、西红柿等,购买后可以放几天,一方面可以使农产品继续熟化,另一方面农药会降解残留减少。二是洗涤,残存于农产品表面或外部的农药残留也较易被水或洗洁精冲洗掉,因此,在烹调前将蔬菜用水泡半个小时,再适当加洗洁精冲洗,基本可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洗洁精等虽然能去除农药残留,但其本身作为化学或生物污染物也有可能对农产品(或食品)造成二次污染,有些洗涤剂的毒性可能比许多农药还大。因此,也需要考虑这些物质使用后的残留对人身体的安全性问题。三是烹调,高温一般可以使农药残留更快地降解。四是去皮,苹果、梨、柑橘等农产品表皮上的农药残留一般都要高于内部组织,因此,削皮、剥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残留量百威农药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丁硫克百威的液相色谱研究
榆中县农田地膜残留现状调查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
2013年第一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名单
食用油脂溶剂残留量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