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13-08-17 02:20华危持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课程体系模块

华危持 张 铮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2)

与现行教育的比较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拥有创新能力、具备创新人格、勇于创新实践、能够创新作品的人才;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现有教育与创新教育相关项目相比,存在以下方面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现有教育与创新教育相关项目比较一览表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教育不是对现有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下对国民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对教育体系的重新调整,对现有教育价值的更新追求。创新教育产生的原动力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民族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所引发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需求决定教育定位的具体体现。创新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激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会使现有教育发生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

人才培养从专才向通才发展 如学生既有自身专业,又有特长多能,视野开阔,知识广博,能尽快适应市场多种岗位就业需求,能迅速进入职业岗位技术角色。

课程建设从专业向综合推进 如医学技术相关专业,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人体生理学》三门课程综合形成《人体机能学》,既节省课时,又浓缩内容,还适应实用需求,符合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必需、够用的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方式从灌输向激发演变 如采用启迪思维、激励潜能、发散联想、“头脑风暴”、问题导入、案例讨论和多种答案等教学方式,改变现有的课堂灌输、课后自习、统一试卷、考绩定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育人环境从学校向社会延伸 如建设实训工厂、教学车间、前店后校,营造理实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院校合作的育人环境,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成才天地。

教学管理从规范向创新过渡 如教学管理的层次不断提升,已从基本规范到强制规范、从健全规范到科学规范、从文化规范向创新规范的方向发展。管理的重心不再只是秩序、质量和效益,而更在于“科学、和谐和创新”,管理的品位发生变化。

上述五个方面的变化,说明现有的教育正向创新教育的功能定位过渡,创新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元素

创新教育体系并非现有教育体系的否定与终结,也非教育体系的另起炉灶。创新教育体系是现有教育体系的结构调整、功能重组、性能优化和效益提升。创新教育体系能发挥更好的育人服务功能,能承担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需要研究和建立科学的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涉及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发展政策、目标任务、组成结构及功能定位,因此创新教育体系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各层面创新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笔者探讨的是卫生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属于基层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隶属于服务国家和省市的创新教育体系,但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成 学校创新教育体系基本由思想观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环境装备和管理机制等五大要素(系统)组成。思想观念通过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规划》之类的行政文件体现;教学组织构成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执行框架;师资队伍是创新教育体系运行的人力资源;环境装备是体系依存的硬件条件;管理机制是体系质量效益的保障措施。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是能动变化的生态系统,应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倘若体系不变或变而不能适应,新生进入旧教育体系依然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现状 按照学校层面的创新教育体系构成,审视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现状,可概括为理念不新,认识不足;制度不全,体系不变;队伍不强,条件不足;变革不力,成效不大。如《学校发展规划》缺乏创新理念和举措;课程教学依然“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读本、以考试定终身”;规章制度围绕“强化管人”而非“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技术“双师型”而非育人“创新型”;实训装备满足“操作熟练”而非“创新实践”,行政管理强调“统一规范”而非“创新发展”。如此,与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学校相比,差距明显。

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构成

理想的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应能够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想环境,形成创新教育的管理体制,保障创新教育机制的正常运行,促进创新课程的开发实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由五个模块构成。

思想理论系统(理念模块) 创新思想理论处于整个体系的顶层,统领和指导其他子系统的发展运行。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创新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等。具体体现在 《学校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创新教育的行政管理文件中。该部分为纲领性内容,是学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

组织机构系统(组织模块) 组织机构是创新教育体系执行的人事资源,包括能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学(师生)团队,能将教学团队有效组织起来的内部规章制度和组织体制以及开展创新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它们能使创新组织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积极应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种需求。

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模块) 课程体系是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框架,也是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能使创新教育体系发挥积极的效能。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开发设置、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改革推进、科研课题引领、校企合作培训、产学研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个方面,是创新教育中影响最深、变革最大、动能最强的部分,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到创新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

设施装备系统(硬件模块) 实验实训的基地建设、仪器设备的装备程度、实训项目的开展种类、创新工作车间的开放应用管理等,是创新设计实现的必要条件。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应能有效服务于创新能力培养,单纯技能操作性的设施显然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设施装备是创新教育体系中的硬件组成部分。

保障措施系统(保障模块) 创新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经费投入、系统信息反馈、监管、督促、检查和科学评价等方面。监管保障系统自成体系,同时监管和协调其他系统配合运行,并能够与其他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进行横向沟通联系。

创新教育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既自成体系,又互相制约,形成开发、循环、联动和伺服的运行体系。该体系可分指导层(思想理论),执行层(组织机构、课程体系、设施装备)和保障层(保障措施)。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构成示意图

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核心模块的建设

在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中,课程体系是核心(见图1),研究该课程体系(核心模块)的建设问题,有助于把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带动其他模块创新,构建当前迫切需要的卫生学校创新教育体系。

渗透式与并发式建设思路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渗透式开发思路,即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优化、重组,将创新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式等渗透进去,经过几年努力,最终使现有课程体系“脱胎换骨”改造成为理想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并发式开发思路,即按照创新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式等,特意开发一套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与现有课程体系并发实施。经过几年努力,引领与带动现有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最终过渡成为理想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渗透式开发由于难以脱离传统束缚,所以开发周期较长,显效缓慢;并发式开发由于特立独行,引入竞争,所以开发周期较短,显效迅速。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采取并发式开发方式,以求尽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渗透式开发与并发式开发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最终会走向融合式集成。虽开发思路不同,但宗旨目标相同:求新求变,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策略原则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可以不同,但策略原则相同。一是一致性原则。现有课程体系中的科学合理内核如理实一体化、项目模块化、知识综合化、考评多元化等,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同样适用,可以保持一致。二是普适性原则。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适用于多个专业而非局限于某个专业。坚持普适性就是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和创新教育的群众性。三是渐进性原则。根据TRIZE理论,创新可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级是技术系统的简单改进 (占32%);第二级是技术矛盾解决方法的发明(占45%);第三级是物理矛盾解决方法的发明 (占18%);第四级是突破性解决方法的新技术形成(占4%);第五级是新现象的发现(占1%)。前二级的创新占77%。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处于一、二级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因此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应循序渐进,先普及培训,再深化提高。四是开放性原则。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内外交流,吸取先进科技成果,完善原有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填补专业空白。五是渗透性原则。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渗透创新理念,专业课程标准应渗透创新精神,专业课程改革应吸纳创新案例,实践课程教学应渗透创新方法,课堂授课应渗透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应渗透创新人格,教学管理要渗透创新思路。渗透就是改变品质的交流,也是创新课程体系形成与进化的过程。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经过三年的探索发现,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大体如下:深刻理解创新教育意义、广泛开展创新型人才需求调研、构建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模型、建立课程体系开发基本原则、规划设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论证检验课程体系价值。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路径如表2所示。

表2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主要路径与措施方法一览表

并发式开发思路下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模型 为精简篇幅,笔者在此仅提供并发式开发思路指导下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简称并发式课程体系结构模型)。而将渗透式开发思路下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另文专题阐述。并发式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由目标任务、原理方法、实践创作和考核评价4个模块组成。目标任务模块旨在拓宽思路,明确任务,科学选题;原理方法模块意在运用原理,解决技术方法问题;实践创作模块贵在帮助选材制造,工艺改进,形成作品;考核评价用于回顾总结,反思教训,激励导向。各模块分别由数门相关课程组成,总计19门课程。各相关课程有前后关系并可形成相应的课程项目。每门课程设计学分1分(课时数为18学时)。考核评价模块同样以调查研究、作品设计、产品制作的课程形式呈现(计1学分,18学时),分别考评相应的创新成果而非书面考试。全部课程体系总学分20,总学时360学时(五年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另外计分,因为现有课程体系设计中原本存在。具体如表3所示。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应用实施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应用实施涉及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课时安排,二是教材开发,三是教师培养。(1)关于创新教育课程课时安排问题,国内外高职院校的一般策略是调整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即采用核心课程模式、必修课程模式或文理结合课程模式,取出相应学分(课时),安排创新课程使用。此举受到学生欢迎,效果明显。(2)关于创新教育课程教材开发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国内出版的各类有关创新教育的书籍有1.5万余种,其中,教材类有1700余种,属于教程的有700余种。它们可以成为校本教材编写的参考书籍,但不能完全充当卫生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教材使用。因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不同,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且符合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需要的创新课程校本教材,需要组织力量专门开发编写。(3)关于创新型教师培养问题,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外引内培、校企(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教科研结合等多种形式,在“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创新型”教师。以此加强创新团队的组织体制、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更多的教师成为“三创型”(创优、创新、创业)教师。

表3 卫生高职院校创新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示意表

[1]张树永,王仁卿,樊丽明,等.全方位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24-26.

[2]周合兵,沈文淮,罗一帆,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6-68.

[3]官仲章.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8-20.

[4]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0(4):15-17.

[5]谢梅,苗青.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以美国三所高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2(3):217-221.

[6]姜跃,杨睿.构建高职教育中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2):230-232.

[7]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兼叙“3·3·3”课程体系和 7P 教学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8-14.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课程体系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