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自高雅话沉香

2013-08-20 03:39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13年10期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 文 ·本刊记者 王志琴

继和田玉、翡翠、红木等收藏品种大热之后,沉香也因价格飙升引起大众的关注。收藏圈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行话:“红木论吨卖,黄梨木论斤卖,沉香论克卖。”有关资料显示,收藏级别的沉香原料价格每公斤涨至100万元,品质最高的顶级奇楠沉香原料价格则高达每公斤1,000万元,而用沉香制成的艺术品每克价格都要数十万元。

沉香文化由来已久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沉香了。古时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许多文人雅士认为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因此被列为众香之首。与檀香不同的是,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根据现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沉香很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史料记载沉香可“理诸气调中,补五脏”。到了唐宋时期,沉香开始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古代文人赋诗作画抚琴之前,往往会焚一炉沉香,香气能够安定心神,使人产生喜悦的情绪。此外,沉香还可以用来煮水泡茶,或者搭配不同配料制成饮品,古人将这类饮品统称为“沉香饮”。“沉香饮”有多种配方,可以起到不同的保健治疗功效。

沉香受人喜爱不仅在于它具有保健作用,还和中国古代的香文化密不可分。沉香作为众香之首,一直是历代达官贵人与皇室的最爱。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研究香文化。

据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开始用博山炉熏点沉香了。而在隋唐的史料中出现了更丰富的关于沉香的记载。到了晚唐及五代,沉香文化又有了更高度的提升与发展。宋代时,好沉香曾是“一片万钱”,被喻为“香中之王”,中国香文化在此时也发展到了顶峰,“香”已经广泛融入了社会生活中。此后,用香风气长行,直至明清。明代时因沉香数量越来越少,世人也就愈来愈感觉到沉香的珍贵,这时的沉香已变为“一寸沉一寸金”。在清代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对沉香的记载,在“元妃省亲”一节中,写到元妃赏赐给贾母的皇宫珍宝当中就有沉香拐柱和迦楠(奇楠)念珠,原本沉香就是高级香材,奇楠更是沉香的最高等级,而且这份礼物唯贾母独有,足见其珍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晚清以来的百年间,曾经辉煌的沉香文化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当年曾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并存的四大文化之一的沉香文化逐渐被遗忘。

传播沉香文化

近几年,伴随着沉香收藏市场的火热,沉香逐渐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往往只关注沉香的价格和品质,而忽略了沉香背后厚重的文化,更不用说对沉香文化进行研究了。

怎么让更多的人了解沉香的品性和沉香文化?如果开办一个专门的场所来展示沉香文化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就是在这样的想法指引下成立的,该博物馆的常务馆长黄毅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专业的沉香主题博物馆,他们希望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挖掘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生活外延,让香文化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持续地为还原宏大而精深的历史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博物馆展览形式做出一些新的探索。

置身在这个500多平米上下共三层的博物馆里,沉香收藏者、爱好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看到各类沉香香品、沉香艺术品、历代香具以及中国香文化相关器物等。黄毅自豪地介绍道,“沉香博物馆所收藏的沉香、沉香艺术品、历代香器、中国香文化有关器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藏品,这为沉香文化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把博物馆定位为一个系统研究中国香文化、沉香、沉香文化的学术性机构,我们想通过脚踏实地的研究为文化的传播奠定学术基础。”

如果运气好的话,观众还能赶上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知识讲座、交流活动等。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活动的举办除了吸引到沉香收藏者和爱好者之外,也吸引了许多对沉香文化并不了解的游客,“像我们在天津博物馆办的‘天香飘渺——沉香及中国古代香器展’效果非常好,来参观的除了爱好者,也有很多参观者并不了解什么是沉香,但是被这些非常好的器物吸引了,从而对香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们乐见的。”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坚持着向观众免费开放的原则。谈到免费开放的理由时,黄毅说,“向公众免费开放现在可以说是博物馆行业内部的一个共识,我们降低了参观的门槛,不仅对沉香爱好者是有益的,同时也对传播香文化大有裨益。有些人,他们也许只是路过,然后顺便进来看一看,通过我们的展陈、讲解,他们对沉香、对中国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这些美好的东西有了一个认识,这就传播了文化。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算什么,我们介绍十句,也许对方就记住了一句,但这也很好,文化传播是一个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过程,积少才能够成多。”

虽然有着这样美好的初衷,但是无论作为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博物馆,都需要想办法解决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转的经费问题,其中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博物馆的水电费用以及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的费用。只有这些问题妥善解决了,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没有了门票收入,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博物馆在经营方面是否有压力?

对于这些问题,黄毅直言不讳,他表示,“作为一家有着较为完备理事会制度的民营博物馆,压力肯定是有的。”因为民办博物馆由个人而非国家组织建立,产权属于开发者所有,它的开放运转也由开发者负责。民办博物馆经营好坏,经费投入是关键因素。怎么解决这些经费问题呢?黄毅说,“我们主要的经费来源除了理事会的支持之外,也在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我造血,包括开发衍生品、举办特展等等。”通过这样的自我造血,博物馆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黄毅不仅希望博物馆能获得更多经费使博物馆长久地发展下去,他更希望观众能走进他们的博物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人们亲身体验,来感受香文化的美好,以此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我可以很自信地说,自建馆以来,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猜你喜欢
博物馆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博物馆里的“虎”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