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

2013-08-22 08:57
英语大王·奇妙成语 2013年8期
关键词:战栗鲁国阿木

原音重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阿木老叔:九电台今天要讲两个成语,“既往不咎”和“尽善尽美”。呀,呀呀,呀呀呀!这两个成语正好是反义词!

啾啾先生:当然不是!不要误人子弟。

阿木老叔:那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说呢?

啾啾先生:咱电台又没规定一定要有关系才能放在一起说!不过,它们还真能扯上点关系——都出自《论语·八佾》。

有人说,孔子这个人真是奇怪,大概因为他总是要“因材施教”,所以他对不同的人说的话,总是前后矛盾的!不信?就拿对待犯错这个问题来说吧,孔子似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孔子很赞赏他的得意门生曾子“一日三省”(一天反省三次以上,总在反思自己有没有过错)。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另一种态度是“既往不咎”,过去的事就不要去追究了,过去就过去了,没什么好讨论的。咦,刚刚不是还说要常常反思吗?

唔,咱们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来看看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既往不咎”的吧:

鲁国的君主哀公向孔子的弟子宰我请教,应该在国家的神庙边上种上什么树(也有的说是用什么木头做牌位)。宰我回答说,夏代的时候种的是松树,殷代种的是柏树,周代嘛,应该种栗树,意思是要使人民战栗(害怕得发抖)。宰我的言外之意是,现在鲁国的法纪一点也不严明,国君没有威严,人民都不害怕君王。孔子听说了这事,不以为然,而且很生气,就教训宰我,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做过的事不需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提建议,过去的事就不要去追究。)孔子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原来,孔子并不喜欢这个叫宰我的学生。也是,名字就很奇怪嘛——好像两眼一瞪,挑衅说:“你想宰我吗?没门儿!”这么一想,简直就是流氓加混混!当然,孔子不是因为名字而不喜欢他的。一开始,孔子也很喜欢这个弟子,后来才发现宰我挺讨厌的。孔子有次骂他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粪土筑成的墙粉刷了也还是很臭),因为宰我在大白天睡觉,不好好学习。孔子之所以要说“既往不咎”,是认为宰我给鲁哀公的建议一点也不仁道吧——要使人民恐惧、战栗,这安的是什么心啊?人民即便有过错,也不应该总是去追究和惩处,要往后看。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说说“过则能改”和“既往不咎”吧。啾啾先生认为二者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恰恰相反,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过则能改”,对自己严格要求,错了能积极改正,那我们为什么还总要纠结于他过去的错误?何不“既往不咎”,一笑而过呢?嗯,这么说,还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前后矛盾吗?

猜你喜欢
战栗鲁国阿木
不再孤独的阿木
心花怒放
果然
寒江帖
柳季与岑鼎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体验
战栗
阿木老叔就职记之正篇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