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矫形治疗脑瘫后遗症 52 例分析

2013-08-26 10:44尹怡辉
当代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松解术矫形二头肌

尹怡辉

脑瘫后遗症主要由于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运动神经细胞损伤,导致肢体畸形、动作不协调等临床症状[1]。由于脑组织的损伤部位不同,脑细胞损伤程度的差异,导致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也不一致,不同脑瘫类型的患者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脑组织缺氧、脑血流障碍[2]。据报道,脑瘫后遗症的发病率为 0.6%~0.9%,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中,2010 年 10 月~2012 年 10 月期间,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诊治的 52 例脑瘫后遗症患者,针对患者的病变类型、肢体畸形程度,制定相应的外科矫形治疗,术后针对性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 10 月~2012 年 10 月期间,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诊治的 52 例脑瘫后遗症患者中男 32 例,女 20 例,年龄 3~31 岁。其中,24 例四肢痉挛性脑瘫,13 例右侧肢体性脑瘫,15 例左侧肢体性脑瘫。根据病变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痉挛型(39 例,75.0%)、运动障碍型(3 例,5.8%)、共济失调型(2 例,3.8%),以及混合型(8 例,15.4%)。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为 1~30 年。将 52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6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针对患者病变类型、肢体畸形程度,制定相应的外科矫形治疗计划。

1.2.1 膝关节畸形矫治方法 针对屈膝挛缩畸形,给予相应外科矫治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方式,并发较为明显的屈髋畸形时,松解矫治治疗,对于并发较明显的髂胫束、股二头肌挛缩时,首先在膝关节上外侧,做一大小合适的切口,斜行切断髂胫束,并延长至股二头肌肌腱,尽可能减少牵拉过程中对腘窝后软组织的张力作用,术后 7 d左右待局部症状消失后,通过螺纹杆,将膝关节间隙牵开 5 mm左右,避免矫治期间出现关节软骨的挤压,以及滑膜的嵌顿等现象;自大腿外侧中上 1/3 处,直至腓骨头远端 2 cm处,做一个大小合适的纵形切口,并游离出股二头肌腱,切断腱条连同远方筋膜,游离股二头肌肌腹,直至中上 1/3 处,并保固股二头肌的血管和神经,游离大腿内侧的表浅圆索状的半腱肌,牵拉定位后,将其切断后,自腘部抽出,髌骨前方做纵形切口,拉出股二头肌,内侧拉出半腱肌,再将二腱分别穿过髌骨,拉紧缝合。

1.2.2 肢体畸形矫治方法 (1)上肢前臂屈肌群起点松解,尺侧屈腕肌神经支切断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臂丛麻醉,自肱骨内踝至前臂,做一个长约 10 cm的弧形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并止血成立后,游离尺神经,并使用胶片将其小心剥离,分离出内髁肌的起端,并紧贴内髁,将内髁肌起端切下,使用剥离子,将深屈肌沿着尺骨面剥离,提起尺神经后,并将其向尺侧远端进行分离,并分离出尺侧屈腕肌神经支,钳夹尺侧屈腕肌神经支并证明无误后,切除其中一小段,仅缝合皮下及皮肤组织,术后使用石膏夹板,使腕部保持背屈 25°~30°,固定 4 周。(2)双大腿内收肌起点进行“Z”形松解术,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采用全身麻醉、腰麻,自耻骨至大腿内侧面,做一个长约 5 cm的纵行切口,并分离长收肌,在短收肌上方,探查并确认闭孔神经前支后,切断其中一小段,同时,进行内收肌“Z”形松解术,通过外翻方式,将皮肤逐层缝合,术后大腿保持外展状态,固定 4 周。(3)腓肠肌起点进行剥离,胫神经支切断治疗术:采用全身麻醉、腰麻方法,于大腿中上段,使用止血带,于腘窝与皮肤皱褶平行处,做一个横行切口,切口两端分别超出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腱肌边缘 0.5 cm,将皮下组织、筋膜等剥离并切开,充分显露腓肠肌起点的内外侧头,并分别切断,根据足部痉挛程度,实施跟腱延长、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术后使膝关节伸直,踝部屈曲 90°,固定 4 周。对于内翻尖足患者,可给予胫前肌外移,或者分裂胫后肌肌腱束外前移等方法,进行外科矫治治疗。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通过脑血流图,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判定:(1)优:脑血流图波幅>0.2 Ω,术后发音清楚,肢体没有出现痉挛,剪刀步或交叉腿经手术松解术后外展功能恢复正常,双手握物稳准,动作协调性好;(2)良:脑血流图波幅=0.2 Ω,术后语言功能介入优、差之间,肢体存在轻度痉挛,剪刀步或交叉腿经手术松解术后外展功能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介于优、差之间;(3)差:脑血流图波幅<0.2 Ω,术后语言功能没有明显改善,肢体仍存在痉挛,剪刀步或交叉腿经手术松解术后症状没有改善,动作协调性差。优良率=(优+良)/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 26 例患者经过相应外科矫治后,达优率 96.15%,对照组达优率 42.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详见表 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3 讨论

大脑性瘫痪亦称痉挛性瘫痪(简称脑瘫)主要是上神经单元在出生前或生后再未发育成熟前病变,失去或缺乏控制部分或全部脊神经的能力[5]。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于脑瘫后遗症的外科矫形治疗,建议采用分步治疗[6]。首先,进行膝关节和肢体畸形的矫治,治疗后痉挛肢体得到松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但要注意的是,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熟练,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肢体畸形的矫治方法相对较多,但其临床疗效却存在较大差异,脑瘫后遗症病人除了肌力不匀外,还存在肌张力增高[7]。手术治疗前,需要对肢体畸形做出正确的评估,检查时评定测量肢体畸形的程度,还要对肌力不均等情况进行术前准确评估。矫治治疗过程中,根据优势肌群的神经肌支切断,以及神经肌起点剥离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肢体关节痉挛所致的畸形患者,其疗效更佳[8]。前臂屈肌群起点松解术,尺侧屈腕肌神经肌支切断术,能够松弛腕部痉挛,矫正畸形。大腿内收肌起点松解,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对于髋内收挛缩、剪刀步态等患者的疗效较好,“Z”字形松解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起点剥离术的术后死腔、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术后愈合相对较好。双侧腓肠起点剥离术及腓肠神经支切断术,对于严重小腿三头肌挛缩并发足内翻患者的疗效较好。

本研究中,26 例脑瘫后遗症患者,经过相应外科矫治治疗后,23 例达优,2 例达良,1 例为差,治疗的优良率为 96.15%。对脑瘫后遗症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矫形治疗方案,术后根据患者尽早给予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1]刘月平,徐永涛.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61-62.

[2]周佳.32 例脑瘫患儿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99-100.

[3]周庆和,徐宏文,陈伟东,等.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根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后遗症[J].广东医学,2009,30(11):1684-1685.

[4]何坚荣,李枝明,李伟玲,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二期矫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1):39-41.

[5]王玉玲,王玉兰,李淑丽.等,神经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27-228.

[6]朱兰高.102 例脑瘫后遗症的外科矫形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9,5(2):157-158.

[7]李晓波.脑瘫后遗症的外科矫形治疗[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4):177-178.

[8]朱兰高,陈永华.脑瘫后遗症 108 例外科矫形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8,18(6):677.

猜你喜欢
松解术矫形二头肌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双侧肱二头肌副头伴右侧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