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

2013-08-26 02:05武文风何自力
当代经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马克思

武文风 何自力

摘要: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理论的精华。技术进步和人的发展一样,是永恒的范畴,二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杠杆,人的发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深层次动因。从人类社會发展的历史来看,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曲折发展,有时甚至是对抗的。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人在推动技术进步中的核心作用,使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发展;技术进步;曲折关系;价值依归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4—011—05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创造财富的角度去理解技术进步,关注更多的是技术进步的生产力功能。在这种技术进步概念中,社會主义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被割裂了,推动技术进步的目的被扭曲了。在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重温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精辟论述,对实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我国技术进步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目标与实现条件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的对人的依赖性,到以物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过程。

1.人的发展目标:全面而自由发展

实现普遍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对人类前途最崇高的向往,也是马克思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的全部理论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的需要的丰富和满足。“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的需要會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片面向全面不断地发展。人的发展的动机和目的取决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因此,人的需要不断丰富并全面得到满足的过程,就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过程。

(2)人的活动的自由和全面。即每个人可以根据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驾驭自己的活动,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目的,不屈从于外界强加给它的任何活动和条件,既不受他人的强制,也不受物的关系的奴役。任何人都没有固定的、强制的活动范围,可以随自己的意愿,不断地变换职业角色,自由自觉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

(3)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要使人“身上至今只作为天资而存在的那种能力”,得到后天的开发和训练,变成在质和量上都高度发展的才能,也就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丰富和展开。马克思认为:“要使自由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也指人协调人与自然的能力、人与自己发生关系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4)人的社會关系的高度丰富。人是一种社會存在物,必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會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會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社會关系的不断拓展,人不仅要突破地域界限和民族界限,积极参加世界性的交往,还要在物质关系的基础上从事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交往,使个人的社會关系得到充分、全面、协调的发展。

2.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

(1)物质资料的丰富。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都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料,因为物质资料的多寡,决定着人能否发展,以及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只有摆脱了生存资料的束缚,不再为谋生而奔波操劳,才能考虑发展其它方面的才能;人们只有有了充足的发展资料,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爱好,从事自主性、创造性的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2)自由时间的充足。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在人类社會的发展过程中,自由时间对人的发展来说,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自由时间的多少决定着人的发展空间的大小。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发展、人的个性的张扬等,都要以充足的自由时间作为保证。只有在自由时间中,人们才會在艺术、科学等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增加和扩展人们的社會关系,丰富人的自由个性。

(3)私有制的消灭。私有制的存在,使人类社會的发展成果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社會成员无法得到发展自身所需要的条件。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使剩余产品转化为供大家发展自身的物质资料;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把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自由时间,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现实条件。

(4)旧式分工的消灭。旧式分工是个人片面性发展的根源,使每个人只能终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而偏废了其他诸多方面的能力。只有消灭了旧式分工的固定性和强制性,在社會生产中实行自由自觉的劳动者分工,才能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劳动者才能自由自愿地变换工种。每个人只有既从事创造性的物质生产活动,又从事多方面的精神生产、艺术欣赏、体育锻炼和社會交往活动,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一般关系

马克思认为,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一样,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必要杠杆,人的发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深层次原因,二者统一于人类的社會实践活动中。

1.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必要杠杆

(1)技术进步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每一次进步都會推动社會生产力发展,对推动社會物质生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当前的需要,还可以促进人的其它需要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技术进步为增加自由时间提供了可能性。“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技术进步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单个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可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才可能越来越多。另外,技术进步提供的手段和工具,大大缩短了地区之间、国家之间、星球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了时间的极大节约。

(3)技术进步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技术进步在推动社會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會的变革与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人类社會生活的各个层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技术进步不但使人类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和行业的限制,还通过交通、通讯技术等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发展空间,增强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4)技术进步提升了人类争取自由发展的能力。技术进步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人类的认识领域不断扩大,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多,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正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成果,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才具备了将人的不断发展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能力,人的发展才能不断攀升。

2.人的发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深层次原因

(1)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起点,当人们在社會实践中感到自然匮乏,不能满足自己的现实需要时,人们往往需要创造出更完美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正是人类需要的不断丰富才使得技术及人工制品多样化,正是人类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才推动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正是在人类不断超越现实,追求和实现更高需求的过程中实现的。只有人类不断提升的需要才能为技术进步提供最根本、最持久和最强大的动力。

(2)人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程度。首先,人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它的更新换代必须以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只有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其次,人是技术成果的使用者和推广者,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必须与生产资料和人相结合,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的素质和能力状况直接决定着技术进步成果能否正常应用和迅速扩散。技术发展的历程表明,技术越发展,它所需要的人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人类自身的发展状况已成为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三、历史形态视野中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曲折关系

马克思认为,技术进步能否促进人的发展,与社會制度有很大关系。马克思在对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关系做了历史形态的考察之后发现,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曲折甚至对抗。

1.原始自然经济形态: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原始的丰富”

在原始社會早期,技术水平极为低下,自然分工使得各种不同的活动统一于一个主体上,人的活动表现出一种浑然综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的发展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个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圆融的状态。对于原始社會早期这种人的发展状况,马克思称其为“原始的丰富”,因为在那个时代,单个人的发展虽然相对比较全面,但相当贫乏。马克思认为“留恋那种原始的丰富,是可笑的”。因为在那样的技术水平下,无法想象會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原始社會早期,技术进步与促进人的发展方向虽然是一致的,但由于技术发展的封闭性、保守性,技术进步缓慢,因而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2.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内部不平衡

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社會分工、阶级产生了,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曲折关系也开始了。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使技术发展成果不再归全体社會成员共同分享,因而技术进步为整个人类发展提供的条件成了少数特权阶级发展自身的专利。“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斗争,因而暂时(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少量社會成员利用技术进步创造的成果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而大多数劳动者则被排斥在精神活动的大门之外,只能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于是技术进步打破了原始社會早期人的发展的圆满性,引起了人的发展的内部不平衡。

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态:技术进步对人的发展的限制

在资本主义社會,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追求,推动着技术在资本界限内的快速进步。然而,技术进步不但没有为劳动者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条件,反而一方面使他们发展条件变得更为贫乏,另一方面使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主要表现在:第一,技术进步在使工人创造的物质财富急速增加的同时,却把工人变成了“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工人除了得到维持基本生存的物质资料外,并没有得到发展其它方面才能的物质资料。第二,技术进步在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急剧缩减,为社會创造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的同时,却把工人的全部时间都变成了生产时间。“社會的自由时间的产生是靠非自由时间的产生,是靠工人超出维持他们本身的生存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延长的劳动时间的产生。同一方的自由时间相应的是另一方的被奴役的时间。”第三,技术进步加剧了社會专业化分工,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越来越狭窄,每个人都被牢牢地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分工角色上,成为了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部件”,在这一领域内,他可能是一个“行家”,而一旦超出这一领域,他就变成了“技术盲”,单个劳动者在手工业时期所具有的全面技能被彻底肢解了。

4.共产主义形态: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始终坚信,人类社會的发展终究會克服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对抗而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會,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而较多地取决于技术进步,劳动将不再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将會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将會减弱。当然,在共产主义社會,人的发展还會面临新的需要,技术仍需不断进步,不过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给全体社會成员提供充足的自由时间和资料,使一切人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天地。正是在技术进步不断为满足人的发展提供条件的过程中,人才使自己不断发展,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将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

四、促进人的发展:我国技术进步的价值依归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表明我们不但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把人的作用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来引领我国的技术进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在技术进步中的核心作用呢?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思想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1.以人的发展引领和归约我国技术进步的方向

我国社會主义社會是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作为前进方向的,因而,关注并积极促进人的发展,是我国推动技术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价值依归。第一,判断我国技术进步的标准要从单纯考虑技术进步在推动生产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作用大小方面,转变为同时考虑技术进步的成果是否能为最大多数人的长远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技术进步必须与人的发展相对接,将全面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作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目标,将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渗透到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对技术进步整个过程的评估与控制。第三,要建立健全技术进步的评估和监督体系,不仅要加强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引领和控制,充分考虑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而且要加强对技术发展过程中潜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合理利用技术成果中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面,及时抑制其对人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充分发挥人在推动技术进步中的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人在推动技术进步中的核心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用社會主义价值观引导和提升人们的需求水平,为技术进步指明方向。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进步的方向,如果人的需求偏离了人的发展的方向,技术进步同样也會走进误区。因此,要用社會主义的价值观、文化观培养和塑造人民群众的各类需求,使人们的需求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二,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素养,为技术进步提供人力支持。因为人的素质决定着技术进步的水平和速度,所以一定要重视科技教育,加大人才教育、培养的支持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但要培养出高、精、尖的科技人才,更要提升全体社會成员的科技素养,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人才保障。第三,调动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我国可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提高科技人员的社會地位,使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成为社會上崇高的、最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之一;另一方面使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得到应有的体现、尊重和保护,使其获得合理的报酬;更重要的是要为其创造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人才、物质、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

3.完善社會制度,使技术进步的成果有利于全体社會成员共同发展

虽然我国社會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技术落后的现状还不能保证现阶段就为每一个社會成员都提供全面自由发展所需要的全部条件。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使技术进步在社會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成为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加速器。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配套体系,为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技术进步的成果可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利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其次要制定和完善分配制度,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成果进行合理分配,否则就會出现一部分人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而另一部分人却享受不到技术进步的成果,不利于全体社會成员共同发展。因此,社會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要能推动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快速进步并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还要能充分协调各方面利益,确保技术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造现实条件,以实现社會主义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孙立冰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