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强化专业技术指导 力促农牧民增产增收

2013-08-27 06:00马崇勇张卓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牧户乌兰察布农牧民

文│马崇勇 张卓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

2012年,内蒙古累计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2995.4万亩,防治效果90%以上,全区共减少牧草损失89862万千克,减灾收益折合人民币26958.6万元。鼠害防治方面,应用防治机械与人工投饵相结合的方法,克服大风沙尘、降雪降雨等不良天气的影响,适时有序开展了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和严重危害面积分别较去年减少500.9万亩和409.5万亩,进一步巩固了草原鼠害防治成果。

在2012年的“百万牧鸡治蝗增收行动”中,内蒙古在全区12个盟(市)的66个旗(县、区)累计投入牧鸡99.9万只,防治草原蝗虫面积652.5万亩,挽回牧草直接经济损失5872.5万元,实现牧鸡增收2088万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主要措施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草原牧鸡治蝗工作按时开展。内蒙古农牧业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草原牧鸡治蝗工作。各地按照要求,根据草原蝗虫发生情况、牧户分布特点、适宜饲养数量等情况,采取农牧民自愿的方式,与责任心强的农牧户签订牧鸡治蝗合同,“户户连片、聚点成面”,尽可能不留下草原蝗虫未防死角。乌兰察布市采用市草原工作站“经济扶助,技术扶持,牧户放养,收效归己”的模式与牧养户签订合同,进行牧鸡治蝗工作。呼伦贝尔市和通辽市分别制作了移动车棚和游牧车,为牧鸡真正草原牧养提供了条件。进入育雏阶段后,各地加强疫病防疫工作,同时,加强驯化工作,为便于管理草原牧鸡野外放养奠定了基础。

2.强化专业技术指导,做好草原牧鸡治蝗技术支撑工作。内蒙古草原工作站会同全国畜牧总站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鸡治蝗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指导牧鸡治蝗工作。各地以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和明白纸、专业人员技术帮扶农牧户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牧鸡治蝗技术指导工作。呼伦贝尔市成立了草原牧鸡治蝗技术小组,制定了《呼伦贝尔市草原牧鸡灭蝗技术规程》和宣传图册,为牧鸡治蝗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巴彦淖尔市就牧鸡治蝗方法对四旗县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包头市对草原牧鸡治蝗牧户进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技术服务,确保了技术保障。乌海市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50人(次),较好地掌握了牧鸡治蝗技术。鄂尔多斯市在发放珍珠鸡的同时,给牧户印发了珍珠鸡牧养工作流程表,让农牧民清楚草原牧鸡治蝗的要领。乌兰察布市组织广大草原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同时编写了《乌兰察布市草原牧鸡治蝗技术手册》,把养殖和防治技术真正送到农牧民手中,极大提高了牧鸡治蝗技术普及率。赤峰市举办了牧鸡治蝗技术培训班,下发了牧鸡治蝗技术规程,做好了技术指导工作。通辽市编写了《草原牧鸡疫病防治与饲养》《草原牧鸡管理要点》《草原牧鸡灭蝗技术要求》,并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171人(次),提高了他们的牧鸡治蝗技术,确保了草原牧鸡治蝗工作的顺利进行。锡林郭勒盟发放草原牧鸡治蝗技术手册800册,明白纸1600张,实现了每个牧鸡养殖牧户有一个懂饲养、会简单防疫的人。

3.拓宽牧养销售方式,提高牧鸡的牧养效率和销售数量。各级草原工作站积极探索与企业、养殖场、养鸡大户、农牧户等的牧养合作方式以及销售渠道,取得了较好成效。赤峰市东琪草原科技有限公司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萨仁格日勒牧民进行合作,租用草场2000亩,拉电打井,建设牧鸡棚舍600平方米,作为草原牧鸡治蝗基地。乌兰察布市走“农牧技术部门+养殖户+企业+市场”的产业化路子,力争把牧鸡治蝗培育成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治蝗与创办新型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相结合的样板。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通过以合作社的形式实行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牧鸡大多销往外地,较好地解决了牧鸡销售问题。阿拉善盟积极介绍牧户与当地土鸡协会签订购销合同,解决了一些牧户的牧鸡销售问题。

4.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做好草原牧鸡治蝗宣传工作,使广大农牧民朋友更多地了解其优点、更好地参与该工作尤为重要。巴彦淖尔市陆续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和印发宣传单、技术手册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包头市积极宣传草原牧鸡治蝗工作,各级领导认识到了牧鸡治蝗工作的优势,农牧民朋友的认识也得到提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牧鸡治蝗工作中来。乌兰察布市以启动仪式为契机,大力宣传牧鸡治蝗的意义和好处,积极协助市电视台报道全市草原牧鸡治蝗工作情况,为推广牧鸡治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辽市在扎鲁特旗投放了3台“草原牧鸡治蝗游牧车”,建立了市草原工作站牧鸡治蝗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广大农牧民开展牧鸡治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随着牧鸡治蝗工作的持续开展及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农牧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为牧鸡治蝗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取得的效益

1.生态效益显著。据试验,每只牧鸡平均可防控草原蝗虫面积6~8亩,每亩挽回牧草损失30千克,每只牧鸡可挽回牧草损失180~240千克,为增加植被盖度、草场生产力以及植被恢复奠定了基础。同时,牧鸡治蝗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避免了农药残留对草原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绿色畜产品安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深远意义。

2.经济效益显著。牧鸡治蝗不仅防治了草原蝗虫,减轻了牧草损失,而且还可提供大量成品鸡,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灭效高、见效快、无污染的优点。2012年,全区共投放牧鸡牧鸭99.9万只,防治草原蝗虫面积652.5万亩,减少牧草经济损失5872.5万元,户均减灾2.46万元;牧鸡增收2088万元,直接受益牧户2384户,户均增收0.88万元,为禁牧后发展草原特色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3.社会效益显著。牧鸡治蝗不仅可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广大农牧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在禁牧政策与以草定畜思路下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草原牧鸡治蝗既能有效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又能带动养禽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较好地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对发展牧区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牧户乌兰察布农牧民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乌兰察布之夜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自驾乌兰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