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以吉林市人民广场为例

2013-08-28 08:09刘济姣
绿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人民广场寒地尺度

刘济姣,李 雄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1 引言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一方面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广场也是社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广场的演变过程中,建筑物、道路、绿地始终作为基本要素围和广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把城市广场的建设视为塑造城市新形象、展示城市建设、弘扬历史文化的新名片。但是无论是城市设计的决策者还是设计者,更多的是关注在温暖的季节里城市空间环境的状态,而忽视了对北方地域条件、寒冷的气候特点及地域文化的考虑。

2 城市广场的构成要素

“城市广场的艺术设计来源于对地域自然、历史及文化的体验和理解,也来源于对当地生活的体验。”因此,从行为体验的视角来看,构成城市广场空间的要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具体的物质要素和抽象的非物质要素。城市广场空间的显性形态被称之为物质要素,城市广场空间的隐性形态是非物质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构成城市广场空间的物质要素。城市广场空间中常见的自然要素有植被、阳光、风和水等,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要素才能为城市广场空间的建设增加生态效益,成为产生行为体验的物质基础。构成城市广场空间的人工要素就是广场空间中实际存在的人工物质要素,其类型种类繁多。不同的人工要素对城市广场空间的塑造以及使用者的行为及空间中的行为体验有着各自的作用和影响。常运用在城市广场中的人工要素包括休闲座椅、游乐设施、景观小品、照明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非物质要素是指人们在某种空间中活动时所体会到的空间氛围以及物质环境的意义,是人的行为活动和情感表现的特征,通常也被称为“场所精神”。城市广场空间的非物质要素带来的行为体验主要包括人的感觉、感知、评价,以及价值判断等抽象、不可见的认知模式。

3 寒地城市的特点及其对广场设计和建设的限制

寒地城市泛指南纬45°以南及北纬45°以北的地区,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月平均气温在0℃或0℃以下并伴有降雪,昼短夜长的城市。寒地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冬季的平均气温低于0℃,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冬季的降水形式主要是降雪,且季节变换明显。

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都属于寒地城市,从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低温、风雪、极寒天气都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园林设计的限制因素。

(1)广场的功能性。在寒地城市的公共环境中,由于室外温度较低,约束了居民的出行和活动,许多居民为了健康的考虑,大多选择在冬季进行室内的活动。因此,城市广场的使用率在冬季降到最低,原本的集散、聚会、休闲功能得不到发挥。欧洲城市广场中的鲜花、喷泉、座椅和广场里悠闲的行人,因为低温气候的影响,在北方城市无法实现。同时,北方冬季昼短夜长,太阳照射时间短,下午16时左右即逐渐天黑,给广场的安全也造成隐患,更进一步降低广场的使用率。

(2)广场的尺度感。大面积、大轴线、大草坪已成为中国广场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让人感到空旷单一,这样不宜人的广场尺度,缺少使用起来的舒适感,并不能够激发市民在此活动交流的欲望。尺度过大的广场缺少围和感,并且国内的广场鲜有形态积极设计合理的室外建筑小品,这样的设计应对寒地城市的低温、积雪都存在着弊端。

4 吉林市人民广场的设计概况与评析

4.1 人民广场设计概况

人民广场位于吉林市寺庙园林——北山公园的东南角,以北山作为广场背景,广场的东南、东北方向紧邻城市主干道,面向居住区。总占地面积26.23万m2,其中新开工建设面积18.68万m2。在新开工的面积中,包括新开湖面2.2万 m2(湖面总面积达到9.75万m2),广场及园路硬质铺装面积4.34万m2(其中中心广场1.5万m2,集会广场4800m2,甬路及周边人行道2.36万 m2),绿化面积11.46万 m2。

人民广场作为北山公园向市区的延续,是吉林市重要的城市广场。广场在用地形式上分3部分。一是增建的人工湖,面积1.78hm2;二是硬质活动广场,面积约为4.54hm2;三是绿化面积12.36hm2。在结构上,广场形成“一山、两轴、三湖、多节点”,广场由北、中、西3个区域组成,中部是规则式设计的迎宾广场,以花岗岩铺地为主,两侧灯柱等小品延续寺庙园林的特征,采用佛杖的形态;北部与西部同样是现代的直线手法设计的市民日常休闲广场。

4.2 人民广场设计评析

建成的人民广场一方面作为进入吉林市的门户地带,向外界展示了吉林市的景观魅力,同时又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闲暇之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在笔者亲身体会和采访当地市民后,人民广场的设计存在着以下问题。

(1)尺度过大。人民广场作为北山风景区的外部延续、市民休闲活动广场,近26万m2的面积,300m的宽度,远远超过了亲人的尺度(图1)。在一块几乎没有地形变化的如此巨大的场地上,又设计大尺度的草坪和模纹花坛,同时禁止游人进入踩踏,制约了游人与自然的接触,也缺乏景观的观赏性。由于草坪面积过大,人民广场曾一度被市民戏称为“德胜大草原”。

图1 硬质铺装尺度过大

(2)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人民广场的区位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德胜门、北山、佛教文化、自然山水风光,这些在现已竣工的设计来看,除了安置有佛教形式的灯柱外,其他的场所精神都没有得到体现。在广场上设计了拱桥,就被解释为富有“水乡”特色,缺少节奏韵律的人工瀑布,被强加上是游人“亲近自然”的解释(图2、图3)。这样的设计没有合理利用当地原有的场地精神,生搬硬套从外引来的设计理念着实牵强。

图2 叠石瀑布

图3 “水乡”景桥

(3)景观设施配套不齐全。偌大的广场,座椅、垃圾箱、厕所、休闲小卖等设施配备过少。草坪花坛边缘的花岗岩夏天过热冬天积雪,不能为游人提供停留的功能。

(4)植物景观的营造形式单一。大面积的绿化空间,被抬高做成花坛,里面种植草坪、一串红、四季秋海棠、万寿菊,除此之外保留原有湖岸的旱柳。这样的植物景观营造,缺少大型乔木,不能在夏天提供遮荫在冬天阻挡寒风,又没有观赏性的小乔木、灌木,下层花坛植被过于单一。

5 广场设计在寒地城市的设计策略

(1)尺度策略。根据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提出的理论:外部空间适宜的尺度多采用内部空间尺寸的8~10倍,其适宜的宽度在57.6~90.0m,适宜的长度在144~180m。由于寒地城市1年有近5个月左右处于冬季,因此,寒地城市广场的规模宜小不宜大。第二,寒地城市的广场宜“散”不宜“聚”。如果广场的规模过大,广场上应该有足够高的实体分割和围合,将广场分为若干功能分区,“缩小”广场的尺度。

(2)空间策略。丰富的广场空间层次不但有利于增加广场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应对寒地城市的低温气候。在寒地城市,设计下沉式的广场空间,向阳面设置台阶、场地,使游人能避风休息。

(3)设施的设置策略。寒地城市冬季气温低,因此改善小气候,提高广场内设施的相对温度至关重要。在瑞典、丹麦等寒地国家,室外的园林小品多采用相对鲜艳的色彩和流畅虚线的形态,在形式上给游人温暖的体验。设施的摆放位置也考虑到阳光照射的问题,避免放置在建筑阴影或群树遮挡的北侧。根据风向,景墙选择在合理的位置布置,可以起到防风营造温暖小气候的效果。

考虑游人在冬季出行的安全,广场在铺装及其他小品的布置也应有相对的措施。广场的地面材质要考虑到冬季防滑的需要,选用相对粗糙面层的材质,在冰雪融化之后,容易除冰扫雪清洁,例如景亭的位置选择,也尽量摆放在避风位置。

(4)植被选择与种植策略。广场上不仅是草坪和草花大量种植,更应该是乔灌草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植被能塑造出多层次的园林空间,大面积的丛植、片植在寒地城市有着降低风速、降低空气悬浮物浓度的作用。尤其是像人民广场这样紧邻城市主干道的设计,合理的种植能有效隔离道路与广场,使广场处于一个相对围和、舒适的空间。在种植策略上选择乡土树种以及野生种的引种驯化尤为必要,也可避免寒地城市“千城一树”的单一现象。

寒地城市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到四季的变化,做到“春花,夏叶,秋实,冬态”,使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观,为单调而漫长的冬季,增添多彩多姿的植物情趣。

6 结语

尽管寒地城市在气候条件方面有多种不足,但城市广场的设计遵循科学的尺度、丰富的层次、宜人的设施以及多样化的植物群落等原则,有助于为寒地城市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

[1]何 璐.寒地小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4版.何可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郑 宏.广场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郭绍锋,李成荣.寒地城市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23).

猜你喜欢
人民广场寒地尺度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地域文化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宇宙的尺度
在人民广场吃炸鸡
◎严彬的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