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制造方式对我国电子制造业影响研究

2013-08-29 17:00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制成品高附加值附加值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利用要素优势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工业化进程,OEM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1]。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主要体现在其大量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方面,OEM也主要集中于加工组装这类的劳动密集型环节[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培育体现先进生产力的生产要素是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重点。

2 OEM概述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基本含义是按原单位(品牌单位)委托合同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用原单位商标,用原单位销售或经营的合作经营生产方式[3]。其核心内容是以输出品牌为标志,把制造环节外包,是跨国公司实现品牌扩张和市场扩张惯用的做法。OEM方式是一种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趋势下的一种必由之路,也是资源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OEM 方式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2.1 企业类型

采用 OEM 方式的企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式OEM 方式,即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厂商来生产冠以自身的品牌的制成品或零部件。另一类是推式OEM 方式,即企业主动将产品或技术推向市场去征寻其它企业深加工或其它方式利用,即被其它厂家OEM。这两类OEM 其实是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2 产品类型

作为OEM 方式对象的产品,可以是配件、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或已标准化配件(如电子计算机行业中的显示器、硬盘等等),也可是还未定型甚至是构想当中的产品,即OEM企业只提出所需产品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标准的接口以上而去征寻在这一领域有技术特长或拥有专用设备的企业去开发和生产。

OEM的经营模式可归纳为四个环节: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定位;根据产品特点,决定产品的定位;根据产品特点,决定开放设计方式;引进委托或客座开发设计;以产品技术持有者和品牌持有者的资格,选定生产厂家;产品专营专销。

3 OEM在我国发展概况

一些学者根据出口的国内增值部分高低,与国内经济联系程度及生产的难易程度,将发展中国家出口分为5个发展阶段:(1)初级产品出口;(2)面向出口的加工,组装;(3)零部件的供给的分包;(4)国外品牌的生产与出口;(5)自创品牌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第 2,3阶段,即委托加工的低级阶段。据统计,我国市场上80%PC 品牌机都是通过OEM 方式生产。其他电子产品,大到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小到打印机、显示器、扫描仪、键盘、音响等,90%以上都是OEM产品[4]。有专家估计,未来5年,世界三分之一的电子制造业将移师中国大陆。我国 90%以上家电厂商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OEM合作。越来越多的世界家电著名厂商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使得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大车间”。

4 OEM 制造方式对我国电子制造业生产技术发展潜力研究

4.1 大陆和台湾电子产品贸易综述

大陆对台湾从1992年至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平均增长率为32.47%,而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增长率仅为10.38%,进口额平均增长比率为27%。2000年两岸进出口额高速增长,出口额达921.41亿美元,进口额为851.31亿美元[5]。

目前,大陆和香港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则是大陆的第二进口市场。2004年至 2011年大陆对台湾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平均增长比率为28.15%,进口额平均增长率为27.43%,虽然出口增长率略高于进口增长,但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从2004年13.29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71.40亿美元。从产品来看,电子元器件所占比重最大,2011年高达69.4%,其中又以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零部件为主。大陆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类、通信和电子元器件类产品[6]。

4.2 大陆对台湾电子制造业OEM进出口产品贸易数据研究

由于大陆和台湾贸易产品繁多,本文将两岸电子产品进出口中按照交易数额的大小甄选出较大的50类产品,然后按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的顺序和每个过程中附加值的高低分类。分类基于以下原则:

(1)产品名为零附件的列入基本原材料候选项。

(2)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部件列入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

(3)电子产品的外围设备列入低附加值中间产品。

(4)普通或家用产品的制成品列入低附加值制成品。

(5)专用或高新产品列入低附加值制成品。

根据以上原则,将每类贸易数额前五名甄选出来组成25种产品。

五个类别为基本零部件,低附加值的中间产品,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低附加值的制成品,高附加值的制成品。

基本零部件包括音箱耳机耳塞音频扩大器零附件,大中小型计算机及其部件的零附件,数字式程控电话或电报交换机的零件,传真机零附件,手持式无线电话机零件。

低附加值的中间产品包括无线电遥控设备,音频扩大器,音箱及扬声器,键盘及鼠标器,耳机耳塞及头戴送受话器。

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包括集成电路,二极管,晶体管,显示管,以装配的压电晶体。

低附加值的制成品包括收录机收放机收音机及组合机,彩色及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电子计算机,激光视盘放像机。

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包括手持车载无线电话机,有线载波通信及有线数字通讯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信号发生器,系统形式的微型机。

根据2007~2011年两岸贸易数据得出下表。

表1 2007~2011年大陆对台湾贸易差额表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电子制造产品对台湾的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是一致的。如表1所示,各类产品的贸易额都有较大增幅。基本原材料的贸易逆差在2007年至2011年一直处于急剧的增幅中,各年增长率分别为 49.3%,138%,119%。原材料贸易中持续高速增长的贸易逆差正是我国电子制造业OEM制造方式快速发展的例证。对于低附加值中间产品,大陆一直保持着对台湾的顺差,但数额不大,且增幅的速度也不快。高附加值中间产品却一直是处于高逆差状态,而且各年增幅居大,分别为50%,64%,42%,35%。且逆差数额比其他几类产品的逆差额达至少一个数量级。低附加值制成品和低附加值中间产品有相似情形,顺差数额较小,且增幅不显著,只有在2011年才实现了 71.3%的增幅。高附加值制成品与高附加值中间产品也有一定的相似度,都为较大逆差,且有较大增长趋势,2008年,2009年,201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50%,216%,44%。但高附加值制成品与之相比,逆差数额较小,且在2010年出现小额下滑。

4.2.1 基本原材料数据研究

综合2007年至2011年两岸海关产品的贸易数据得表2。

表2 基本原材料进出口数据表

基本原材料进出口是OEM的起始和原点,也是OEM制造方式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是OEM环节中的制造者,原材料进口远多于出口,符合经济学常识。从表2看出,2007年进口数量大概是出口数量的5倍,但进口金额却是出口金额的7~8倍。出口单价为4.7,而进口单价为6.3,进口单价为出口单价的1.34倍。这正是巨大贸易逆差的根源,显示大陆原材料附加值就远低于台湾,在OEM开始阶段就慢了半拍。而以后各年数据显示这个差距逐渐拉大,到 2011年已达到3.11。

4.2.2 低附加值中间产品数据研究

作为划分产品标准,附加值高低是指在OEM制造环节中产生的附加值的大小。对于低附加值中间产品而言,大陆具有竞争优势。但应注意到,大陆出口的附加值虽然处于优势地位,但两岸差距一直在缩小,自2007年0.19逐步上升到2011年0.56。这显示虽然大陆工艺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台湾相关产品的制造业已通过各种途径快速改进。

表3 低附加值中间产品进出口数据表

4.2.3 高附加值中间产品数据研究

大陆和台湾2007年至2011年高附加值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高附加值中间产品进出口数据表

从表4看出,高附加值中间产品一直是大陆对台湾巨大贸易逆差的主要方面。根据文中界定的统计分类方法,大陆出口数量、出口金额与进口数量、进口金额有巨大差距。2006年进口数量为出口数量 4倍以上,进口金额是出口金额 14倍以上,其原因是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3.21倍。单价比在其后三年一直逐步拉大,2010年为5.70倍,2011年缩小为2.66倍。无疑,大陆在这些领域一开始没有多少竞争优势,缺乏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但大陆通过在生产中不断学习,缩小和对手差距。

4.2.4 低附加值制成品数据研究

大陆和台湾2007年至2011年低附加值制成品进出口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低附加值制成品进出口数据表

从表5看出,低附加值制成品领域是大陆传统优势领域。大陆对台湾出口数量超过进口数量,出口金额超过进口金额,显示大陆技术和生产具有较大优势。

4.2.5 高附加值制成品数据研究

表6 高附加值制成品进出口数据表

从出口数量看,大陆对台湾高附加值制成品进出口总体平衡。虽然大陆和台湾还存在差距,但大陆通过OEM不断提升和学习,逐渐超过台湾。

从上述研究看出,大陆电子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无论是中间品,还是制成品,其出口单价都远远低于进口单价,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对于低附加值中间品和制成品,大陆出口单价对于进口单价的优势不大,而且这种优势相对于在高附加值劣势而言,就相距甚远。也就是说,目前大陆电子制造业优势在于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我国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多数行业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国外。我国只是电子产品定牌加工的组装基地。

5 结论和建议

对于我国电子制造业而言,要利用OEM作为跳板和桥梁,吸收和消化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建立技术优势。我国应从产业政策着手,促进OEM向纵深拓展。我国OEM尚处于典型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产业链条短,生产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而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目前许多地方OEM优势只体现在最终产品总量,并不是生产技术优势。国际经验显示,OEM从下游装配业做起,然后通过本地采购或投资生产原料、零部件,逐步向上游延伸。我国应从产业体制和政策方面消除OEM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延伸的障碍。例如,由于零部件并非直接出口,是否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生产零部件所需进口料件是否能实行退税,在向出口加工企业销售时能否办理转关系手续等等。这些产业政策实施将会产生良好效果,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加工深度,扩大中间投入品本地化比例,实现OEM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1]李先国,江红红.挡不住的 OEM[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2, 7(2):39-40.

[2]卢艳秋,余戈.试析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J].中国科技论坛,2002,(2):26-28.

[3]谢巧玲,夏洪胜.我国家电业OEM生产方式的发展之路[J].经济师,2003,(3):2-5.

[4]曲建忠,于茂荣.定牌生产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20-21.

[5]潘悦.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趋向分析[J].学术研究,2001,(5):10-11.

[6]林英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OEM生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5.

猜你喜欢
制成品高附加值附加值
中国与RCEP 成员国制成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陶氏公司举办中国高附加值有机硅树脂工厂奠基仪式
附加值
附加值
四川省初级加工品和工业制成品对GDP的实证分析
郑州航空港建设背景下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大山经济
中国-捷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山西省科技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