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3-08-29 12:06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政监督 2013年2期
关键词:融资资金财务

●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丁 楠

据国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共452872家,其中有中小企业449130家,占比达99.17%。全国企业资产总额为592881.9亿元,中小企业资产总额356624.9亿元,约占60.15%。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领域涉及全部工业 39个大类行业,GDP贡献比例超过60%,为城镇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可以说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中小企业财务活动得不到合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整个商业体系与经济环境的运行和发展。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思考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一般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活动涉及对象少,财务关系简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致使管理者容易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于企业所有者或极少数的高层管理者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特别是金融危机过后,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查力度,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加之中小企业本身资金相对匮乏,企业的财务风险被进一步放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工作缺乏规范性,核算方式不合理。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重销售,轻财务”的通病,企业经营者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科学性的认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环节缺失,加之财务制度极不完善,财务工作人员缺乏正规而严谨的财务操作规范,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常常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预测的功能。目前常见的问题有:部分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忽略了与现金收支相关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真正发生,无法准确反映特定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有的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时忽“谨慎性”原则,经常多计收益少计费用,高估资产和利润,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财务控制权高度集中,内部审计制度缺失。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为个体私营性质,没有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还充当着经营者的角色,多采用家族式管理,财务决策权集中在少数高层管理者手中而非企业的财务部门,普遍存在“拍脑瓜”做财务决策的现象,如此随意性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外,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缺少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与审核工作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常常不能进行客观判断与独立决策,以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时有发生,对企业本身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众多不利影响,发生在我国的银广夏案件与美国的安然事件就是鲜活的例证。此外,财务管理部门还经常充当企业财务危机下“替罪羊”的角色。

(三)企业资金链脆弱,融资能力差。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方式多为内源融资,资金一般由企业自有资本以及部分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构成,而采用外源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方式——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或在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门槛过高,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会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资质不足等原因使得贷款常常难以获取,即便是取得了贷款,由于银行收取的各种贷款手续费、担保费、抵押费以及利率上浮使得最终的实际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2倍,给中小企业平添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这样“多面夹击”的融资困境下,大量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资本市场寻求资金——不同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贷款利率有时高达同期基准利率10倍以上,远超国家规定的利率上限。众多企业的资金链由此被串联起来,变得越发脆弱,一家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便会通过“骨牌效应”殃及其他企业,导致了例如前不久发生在我国江浙地区的民间资本借贷危机,企业老板纷纷“跑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

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预测、评价和控制职能,因此,中小企业首先应该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规范各项日常财务操作。例如,在日常经营中实行钱账分离,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其次,会计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计量和确认。第三,应坚持配比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企业的资产提取减值准备。同时,应该严格划分收益型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限制财务管理中的随意性与人为操纵性,给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充分的独立性与自主权,确保财务决策客观有效。

(二)重视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11年刚刚过去的民间借贷危机,我国中小企业一次次经受着市场的洗礼,一批批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灭亡,带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便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亟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能力。内部审计制度的推行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监督企业日常运营,加强风险预测和识别,是中小企业成长之路上的必然选择。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二是制定严格的审计工作规范,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最大限度发挥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摒弃“走过场”的工作态度。三是明确审计目标,对经营效益的审计,合规情况的审计,管理工作的审计应分别作出相应的审计结论与情况说明,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业绩服务。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筹资能力。目前,资金匮乏、融资困难不再是少数企业所特有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整个产业中最为突出的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同时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改变企业自身资金匮乏又难以筹集可用资金的现状。

“开源”即是指企业进行外部筹资活动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明确筹资目的:所筹资金是用来维持生产经营还是扩充企业规模,亦或是偿债所迫。其次,应做好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到期尚未偿还的债务和坏账损失,以提高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争取获得更高的银行信用水平,提高企业筹资能力。其三,筹资策略的安排对于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一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资本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而采用激进型的筹资策略——通过运用短期负债应对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外还用来满足部分长期资金需求,一旦债务到期便无法及时偿债,陷入财务危机,得不偿失。

所谓“节流”则是从企业自身出发,重点做好日常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是加强现金流量控制。在维持适当资产流动性的情况下,通过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做好现金浮游量管理、使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来降低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其次还应加强存货管理。在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加速流动资产周转,避免因存货过度积压而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从而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此外,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应重视财务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当今国内外的市场环境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会计、法律、审计、税务、金融、计算机、外语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高度重视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财务人才,做到“广纳英才为己所用”。

1.费忠新.201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分析与治理[J].会计之友,1。

2.万丛颖.2012.辽宁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报告[J].东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参考》(学术版),8。

3.中国中小企业年鉴[M].2011.经济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融资资金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