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如意玉佩壶”与“大吉祥壶”的审美

2013-08-29 09:51周琴娣
江苏陶瓷 2013年3期
关键词:玉佩壶嘴吉祥

周琴娣

(宜兴 214221)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紫砂器有她的地位;在中华传统民间工艺中,紫砂器有她的光彩。受人宠爱的紫砂发端于北宋时期的羊角山古窑址,一路走来,走过风雨、暖阳、寂寞、喧闹,始终没有被冷落于世。紫砂器以东方特有的形式融于生活里,创造出诗意的空间和艺术的家园。陶艺人在陶瓷天地里拥有自己的浪漫,在茶叶国度中释放出自己的激情,于是有了苏东坡“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切宽”的吟诵。紫砂圣地丁蜀镇,是宜兴紫砂史上的一个文化驿站,也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阳关。金沙寺僧的轶事,“供春壶”的故事,始陶和尚的传说,均带着东方的畅想去弘扬中正平和的基调,把紫砂的魅力点缀得多彩多姿。

涉足紫砂艺术以来,不断倾注情感于紫砂壶的创新中,对紫砂艺术有深刻体会与独到见解,以传统的内在理念,融合现代的外在表现手法来展现原作品的亮点。在多年的实践中,对表现艺术的创意、思想情感、个性风格尽可能使三者协调统一,并融合成一体,使其最大限度地表现达到艺术的境界,使作品语言丰富,艺术创意新颖,形式优美,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格调高雅。“如意玉佩壶”(见图1)以圆形为基调,身筒为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四方三弯嘴、如意壶钮、压盖、圈底、溜肩。俯视,平整的小圆盖与大平底的轮廓线相互重叠,其盖钮正处于两个同心圆的同心位置上。壶体局部结构与鲜明的棱线相衬,柔中见刚、刚柔相济且相得益彰;四棱的壶嘴、壶把、壶盖、壶钮与圆浑的壶体形成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盖沿的翻线处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意玉佩壶”既有整体气势,又有细部刻意推敲的作品,细看壶身刻绘的书法,真是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梦溪笔谈》中说:“星辰居四方而中虚,八卦分八方而中虚,不中虚不足以妙万物。”“如意玉佩壶”虚实结合犹如画中留白,园林借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古典美学的神奇光彩,闪耀在小说、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在创作“如意玉佩壶”时加以巧妙运用,使此壶的蕴意既承载了古老的文明,又体现了时代风貌。

图1 如意玉佩壶

紫砂壶与日常使用的壶器相比较,紫砂壶与生俱来的内敛、含蓄、不张扬,正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追求。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得知,历史上的紫砂名家时大彬、陈鸣远、顾景舟,都与当时的文化名人志同道合、关系融洽,因而早期的紫砂壶不仅是茶具,更是文人借以修身养性、养心抒情言志的良师益友。一些朋友泡茶用的紫砂壶,从不追求华美高档,从造型、泥料上看极其普通,这样可以在用紫砂壶泡茶的时候,将与喝茶养性无关的东西统统舍弃,为内心带来从容与平和。“大吉祥壶”(如图 2)为光素器,具有“形、神、气、态”以及“简、朴、雅”的特点。所谓的“形、神、气、态”是指作品的形式美、神韵美以及气质美。而“简、朴、雅”是指简练、朴素、雅致的特点。“大吉祥壶”胎薄,壶腹圆润饱满,壶身就像醉酒的关公,色泽红润,通体宝光四溢,象征吉祥,故命名为“大吉祥壶”。如若将“大吉祥壶”合抱掌心,温心暖骨的体会无以言表,细腻滑润的手感犹如抚摸婴儿的肌肤。为保证“大吉祥壶”的稳定性和壶嘴的孔不易进水,设计制作了壶嘴孔朝天,使壶嘴孔的平面与壶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顶部在一个水平线上,且嘴、把、钮在一直线上。

图2 大吉祥壶

文人、雅士的参与,茶与壶的交融,孕育了卓绝的灵慧,流淌于紫砂蜿蜒诗情的画廊。于是就有了对紫砂的赞美,赞它“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紫砂壶器都是制铭名士与制壶名工合作的结晶,珠联璧合便有“天人合一”的效果。紫砂壶从此根植于人们的思绪,化作了美妙,变成了幽韵,成为修身正行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化身散发着超乎物外的悟性与智慧,她所承载的是古老的文明和时代的风貌。

猜你喜欢
玉佩壶嘴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冰盒电池
隋唐组玉佩刍议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