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及对策

2013-08-31 02:46何林华
江西化工 2013年4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试点环境保护

何林华

(萍乡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1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困境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22亿。城市化提高到46.6%,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最新制定的“十一五”国家发展规化,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速度,故我国城镇人口将大幅增加。大量涌入的城镇人口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且其产量也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尽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垃圾产量人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其增长速度较快,总量很高,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据统计,199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6766.8万吨,2000年为11818.9万吨,到2002年增至1365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2%,少数城市垃圾增长率则超过15%,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数值2.5% ~5%[1]。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55亿吨[2]。然而,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国市级城市、县及部分城镇共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39座,总处理能力为379151吨/日,其中卫生填埋563座,处理能力245823吨/日,堆肥场7座,处理能力1966吨/日,焚烧厂79座,处理能力59840吨/日,综合处理厂71座,处理能力48800吨/日[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与处理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处置结构也比较简单,仍以填埋为主。2009年全国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对比见表1。

表1 全国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对比

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膨胀,生活垃圾成分也日趋复杂化。我国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为植物、动物、灰土、砖瓦、塑料、橡胶、织物、木竹、玻璃、金属等,其中可回收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如今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仍然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进行收运,分类所占比重很小。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导致了垃圾资源化的失败,我国垃圾资源回收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低,每年我国损失的可回收资源价值大约在300亿左右。同时,巨大的生活垃圾量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置,不仅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破坏了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导致了城镇人口在短期内的急剧膨胀,由此引发了城市对于生活垃圾的困扰。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仍会持续的增长,生活垃圾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这将使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难堪重负,污染防治措施难度提高,后续处置难度增大,生活垃圾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而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了建设宜居性生态城市以及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有媒体报道,我国1/3以上的城市被包围,另有数据指出我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垃圾的长期露天堆放对大气环境、地下水和土壤等已经造成了明显的威胁和危害。现今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垃圾产量不断地增长,垃圾环境问题已经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2000年,国家公布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

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为例,介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取得的一些成果。

2.1 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通过试点前后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试点后的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率得以显著的提高。试点地区可回收物的资源再利用率(%)数据图1[4]:

图1 我国几大城市试点前后可回收物资源再利用率(%)

2.4.2 垃圾减量率的提高

通过对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及降解处理等,也同时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试点前后生活垃圾的减量率的数据见图2:

图2 我国几大城市试点前后减量率(%)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虽处在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但是取得的成果仍然值得肯定。北京可回收物的资源再利用率提高了57%,上海提高了55%,杭州提高了47%,深圳提高了48% 。大大提高了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试点前后的垃圾的减量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由此可见,借鉴国外垃圾分类的先进方案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并制定出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和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发展,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3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的问题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管理,需要公众的参与、政府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鼓励,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关技术的改进。我国虽然在试点社区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而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仍存在以下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缺乏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包括:可供投放垃圾的垃圾桶,垃圾回收站,还包括运输工具即能够从垃圾的产生地到回收站的运输工具,还包含处理相应生活垃圾的技术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是基础设施的存在,从试点的实例可以看出,在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设施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而基础设施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生活垃圾不知如何投放处理,只能随意丢弃,这严重的威胁了垃圾分类收集建设。

3.2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落后

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经济中所提倡的“3R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垃圾分类收集,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双重作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包含对已经分好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使之成为资源重新返回生产过程中和对其他垃圾的专业化处理。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日、德的垃圾处理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例如德国在生产新产品时利用废物的比例是:新闻纸60%,玻璃瓶50%,铝制品35%,铜40% 。而我国的废纸的重新使用率仅为24%,不到德国的一半。这与我国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现状是不可分割的。

3.3 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人的行为受意识的控制,在接受某种意识之后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而环保意识的提高会增加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环境保护意识包含人们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对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程度,还包含对环境政策的了解程度。我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缺乏更多的了解渠道。我国的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书籍等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几乎忽略。

3.4 相应制度措施缺乏

制度就是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总和,就生活垃圾而言,相应的制度能够确保达到制度制定者的目标。鼓励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规则,应包含相应的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目前,我国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仅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分类法律中有所涉及;各地会制定相应的规则措施,也仅仅针对特定地区使用;另外,好的制度应该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各地的规章制度都是在生活垃圾处理出现问题的应急之举,并没有考虑到更长远的利益。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关制度的缺乏,原因在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忽略。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多,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才开始慢慢引起人们的重视。

4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知识的增加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在学校教育中要增加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的相关知识,使在校生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懂得相关知识,并且从大学教育、中学教育到小学教育应该逐渐增多相关知识,因为受教育者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相关的意识,在持续的教育过程中能够促进其行为。其次,在广大媒体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利用特定的节日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可以增加环境保护的关注,也可以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城市居民的注意力。第三,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更具有专业性、组织性,更了解相关方面的需求。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其组织的活动,政府也应加大对这方面的建设支持力度。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有赖于政府的指引。在经济飞速发展获得巨大成就同时,城市垃圾不断增加逐渐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开始对这一问题逐步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提供给居民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并增加垃圾回收站、垃圾运输车,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转变思路,从只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人的生活,从单方面的经济发展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工作思路的转变[5]。

国家制度和实施专门的法律的建设,例如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门法律、关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专门法律,以规范居民和回收者的行为,也可以规范垃圾资源化过程。通过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明确责任和义务,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在制度层面上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体制的建设。

4.3 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对分类回收后的垃圾进行处理也是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避免二次污染,减少垃圾处理过程的污染程度,有赖于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提高和改进。

毋庸置疑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处理设备和设施落后。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在于将已有高科技转化到生活垃圾处理上,这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人才进行研究,进而应用到实际中;另外,也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高科技处理技术,对我国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塑料盒、废纸的加工和应用。鉴于其污染程度存在的普遍性,可以提高其加工技术,达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3R原则。

4.4 垃圾产业化管理

目前,我国垃圾回收和处理的大部分职责在于政府部门,市场化程度较低。将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进行产业化管理,可以使用市场利益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企业家可以兴建垃圾回收公司,并对分好类的垃圾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的就是可以使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其下游企业所需要的。因此,对垃圾进行产业化管理,并使其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可以使用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人的行为,完善分类体系。

[1]王琪.我国城市垃圾处理[M],科学出版社,2005.

[2]陈天生.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M],2009.

[3]中国生活垃圾处理[J].环境化学,2009(4).

[4]薛强、陈朱蕾.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11.01.

[5]何品品、冯肃伟、卲立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M],2003.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试点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医疗垃圾处理遭行政垄断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