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的三次人生转折

2013-09-01 02:25傅传耀
当代贵州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大寨书记人生

文Ⅰ傅传耀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孟丰林)

郭凤莲,上世纪70年代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她人生轨迹中的三次转折,印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印证了一位能干女人对自己人生价值取向和梦想的追求。

拼命加智慧 从劳动模范到政治明星

出身于1946年的郭凤莲,3岁丧母,跟着姥姥来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居住,命运注定她一辈子与这里有割舍不断的情缘。

当时的大寨还很穷,加上家庭原因,上完小学的郭凤莲就参加了劳动。1963年的那场大灾,给大寨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老书记陈永贵坚持“三个不减”(给国家的公粮、群众的口粮、集体的提留不减),“先治坡后治窝”。小小年纪的郭凤莲也参加到这些活动中。

由于聪明能干,有组织能力,1964年,17岁的郭凤莲就当上了“铁姑娘”队的队长,不到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6岁就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当时,国家还在为如何填饱肚子而发愁,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大造“海绵地”,成效显著。毛泽东发出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声名远扬,成了一面引领时代的旗帜。全国各地有900多万人前去学习取经,胡志明、恩维尔·霍查等几十个外国领导人也前往考察参观。

陈永贵,大寨的扛旗人,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后,肯动脑筋的郭凤莲接任党支部书记。她的职务一直从村里兼任到中央:大寨公社副书记、昔阳县委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用郭凤莲自己的话说,“俺除了参加一些必要的会议以外,俺还是个农民,挣的是工分,干的是支部书记的活,就是一个想法,把大寨的事办好。”

大气加忍耐 从政治明星到普通工作人员

1980年,郭凤莲被免去一切职务,被审查了一段时间,后调到晋中果树研究所,之后又调到昔阳县公路段任党支部书记。

身处人生低谷的郭凤莲学会了两件事,看书、喝酒。通过看书自学和考试,获得了中央党校的大专文凭。在苦闷中学会的喝酒,后来运用到市场经济的公关上。一个用煤大户说,“郭凤莲和我喝酒我就买她的煤”,她就硬是跟人家较真。

一个原本出身布衣,文化不高,为人妇,为人母,只想为大寨500多村民办点事的女人,被抬上了天,又被摔下了地。接受审查时,她就抓紧读书;有了适当工作,就认真去干;有了更大的舞台,她就把角色演好。遇到想不开的事,小酌一杯,自解心结。这也是人生的积极态度,更是高尚人生观的体现。

事后有人问她,何以如此大度,她回答得颇有意味:“人呐,不能跟历史赌气。”

远见加开放 从村支书到发展领头人

1991年,郭凤莲在山西省委领导的关注下,重新披挂上阵,担任昔阳县委常委,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大寨如虎添翼,郭凤莲如鱼得水。

郭凤莲人生轨迹中的三次转折,印证着时代的变迁。(贵州图片库供图)

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掏钱,带着130多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得出的结论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大寨人是旗帜,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寨也要走在前面。1992年,大寨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草编厂、水泥厂、羊毛衫厂、食用油厂、酒厂、煤厂,样样都有。大寨在艰难的前进,郭凤莲在艰难的转型。

郭凤莲的第二招是把大寨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都用于大寨的发展上。1992年11月,为了推销大寨的羊毛衫,她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纺织工业部长吴文英请来助阵,结果一炮打响。

当大寨原始积累完成以后,郭凤莲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关掉有污染的煤厂、水泥厂、草编厂等企业,开始营销大寨的无形资产。在大寨的工业园区,郭凤莲把过去的农田留下一部分,统一由农业公司经营,专种绿色食品;建起了大寨博物馆……这些使旅游成为大寨的一大经济支柱。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大寨已今非昔比。郭凤莲告诉我们:大寨没有一分钱的债务,有的是3000多万元净存款,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企业资产几十亿,企业收入十几亿,不仅是山西亿元村,也是全国十大名村之一。郭凤莲用独特的远见加上开放的意识,又一次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大寨书记人生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人生中的某一天
集书记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过去的苹果
独一无二的你
郭凤莲:昔日“铁姑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大寨精神新启示
又见雷书记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