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资料在油气水解释中的应用

2013-09-05 08:41贺昌明董志敏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测压油层测井

贺昌明,张 伟,王 静,董志敏

(1.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测录井工程公司,湖北 潜江433123;2.中海油服务油田技术事业部资料解释中心,北京 101149;3.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钻井一公司,湖北 潜江433122)

MDT(Modular For mation Dynamics Tester)是斯伦贝谢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的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仪,它是专门为获得高质量油藏数据和流体样品而设计的。在对于原始油藏的勘探评价中,利用 MDT资料可以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确定流体分界面;第二,确定流体密度;第三,研究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第四,进行加密钻井时,优化泥浆密度。

对新钻探井而言,测井储层评价的第一任务就是搞清井筒内油、气、水的分布状况,为获得准确的探明储量提供可靠的参数。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新区块的认识尚不深入,加上测井资料本身的间接性和多解性,必需充分发挥 MDT资料在测井油气水解释中的辅助作用。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 MDT都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对于如何应用 MDT资料进行测井储层评价,尚没有在应用方法上做详细的规范。

1 MDT应用方法

MDT可以通过监测地层某个深度点的地层压力和泥浆柱压力变化而获得地层内的流体信息,并同时提供该深度点地层流度、温度。地层内流体一般分为三种:油、气、水,当地层内含有不同性质的流体,其压力的变化趋势也会不同。这里重点介绍数据筛选、流体密度计算、流体分界面回归在储层评价中MDT资料应用。

1.1 数据筛选

MDT资料提供了大量的地层信息,在利用其为测井解释人员服务时,必须剔除不合格的数据。这其中包括两类:一是测压不成功点,包括超压点和压力未稳点;二是地层流度过低点,流度的临界值在不同地区由于地层流体性质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10~30)×10-3mD/cp。

另外,在利用 MDT资料进行流体密度计算和流体分界面回归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结合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剔除掉流体性质不明的数据点或油水过渡带的数据点;第二,流体密度计算时保证所用数据点在同一个油层或水层里;第三,流体分界面回归时必须采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的数据点。

1.2 流体密度计算

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利用油层和水层压力点数据所得出的回归公式,可计算出分析井段原油密度、地层水密度。

公式:DEN =A/1.422

式中,DEN为流体密度,(g/c m3);A为回归段线性斜率。

通过流体密度的计算可以根据油、气、水的密度差异来识别储层流体性质。

1.3 流体分界面回归

流体分界面回归就是利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压力梯度的不同,绘制两条不同斜率的回归线,两回归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深度值就是这一油气水系统里的流体分界面,通常也称为油(气)水界面。

在流体分界面回归中的难点是如何判定所选用的层组是否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而斜率对比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做法详见应用实例部分。

2 应用实例

2.1 MDT在底水型油藏中的应用

井筒内油层底部含水的油藏称为底水型油藏。图1所示,A井测压段1上部为典型的油层;下部电阻率快速降低至1.2Ωom,储层表现为一定的含水特征。但由于此段随着电阻率的下降,物性逐渐变差,泥质含量逐渐增加,四性关系复杂,单纯依靠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难以确定油水界面深度。

图1 钻遇底水型油藏的A井测井组合图

A井测压段1共进行6个点的 MDT测压(表1),选取1 521.0 m及以上4个测压点作为油层压力点;由于1 524.5 m、1 525.0 m处的流体性质无法确定,且其MDT测压地层流度不足10×10-3mD/cp,不能作水层压力点进行分析。因此,选取紧邻的测压段2的测压数据点作为水层压力点,作流体分界面回归图得出测压段1的油水界面深度为1 524.7 m(见图2)。

表1 A井 测压段1-2压力数据表

图2 A井测压段1的流体分界面回归图

进行DST测试时,为避开油层底部水层,避射厚度近5 m,测试井段1 511.0 m~1 520.0 m,采用自喷方式求产,14.29 m油嘴条件下高产油、微量气、无水,测试结论验证了流体分界面回归的正确性。

2.2 WDT在边水型油藏中的应用

井筒内某油层底部不含水的油藏称为边水型油藏。图3所示,B井测压段3和段4存在以下疑问:①测压段3和4之间的泥岩是否将上、下两套油层隔断为两个不同的压力系统?②测压段3为底水型还是边水型油藏?③若测压段3为底水型油藏,其油水边界深度是多少?

图3 钻遇边水型油藏B井测井组合图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 MDT测压资料进行分析。两测压段共进行了14个点的MDT测压,由于超压,实际测压成功13个点(见表2)。经过对比2 154.0 m~2 160.0 m段油层与2 164.0 m~2 168.0 m段油层测压数据值,其回归公式斜率不同(见图4);可以断定泥岩将上下地层分隔为两个不同的压力系统。而不是同一个压力系统的测压数据不能用来做流体分界面回归图的。在这种情况下,测压段3没有可靠的水层压力点数据,不能通过测压数据来推算该井段的流体分界面。如果强制利用不是同一个压力系统的水层压力点作回归,则会得到一个错误的油水界面,影响流体性质的识别及油水界面深度的判断。

表2 B井测压段3-4压力数据表

以B井为例,如果将2 171.0 m~2 175.0 m段的水层和2 154.0 m~2 162.5 m段的油层的压力数据点放在一起进行回归,可得出油水界面深度为2 162.3 m。而本井段进行了DST测试,测试井段2 154.0 m~2 162.5 m,采取自喷方式求产,19 mm油嘴条件下高产油,无水,测试结论为油层。显然,不是同一个压力系统条件下回归出来的流体分界面是不可信的。

图4 B井 斜率对比法判断压力系统的异同性

3 结论

1)合理的利用 MDT资料可以帮助测井解释人员进行疑难层的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的判断流体分界面,并对DST测试的井段选取以及储量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在应用 MDT测压数据辅助油气水解释时,必须考虑实际测压位置的地层流度等相关信息,剔除流度值过低的测压点,而流度的临界值取决地层本身的特性及地层流体性质。

3)非同一个压力系统的数据点不能放在一起做流体分界面回归,而斜率对比法可以对压力系统的一致性进行判别;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作流体分界面回归时,不能选用流体性质不明的测压点当作油层压力点或水层压力点。

[1]匡立春.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应用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5.

[2]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6-31.

[3]林梁.电缆地层测试器资料解释理论与地质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77-182.

[4]Badry R,Head E,Morris C,etal.New wireline for mation tester technique sand applications[C].SPWLA34th Annual Sy mposium.Calgary,Canada,June,1993:13-16.

[5]高喜龙,李照延,时丕同.MDT测试技术及其在浅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7,16(3):45-47.

[6]王均,王普,刘文英,等.地层测试资料在实际应用中若干问题浅析[J].油气井测试,2007,16(5):28-30.

猜你喜欢
测压油层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应变片粘贴因素对压杆测压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层动用技术界限研究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临床应用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