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校车管理探析——以惠州学院为例

2013-09-06 01:45连文萍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班车用车校车

连文萍

(惠州学院 工会,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校车管理受学校的规模、经济实力、校内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全国除一百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外,其余两千多所属地方高校,而地方高校又大体可分为:省属国家“211工程”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地方性(或省市共建)高校等三种模式。其中第三种模式的地方性高校大多成立于改革开放前后,这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共性,多由地市一级政府为适应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建立,或由教育学院、师范学校、电大或中专升级改建。这些学校多数远离省城,坐落在地市级的城市,办学历史短,在校学生1-2万名,在职教师1-2千名,教育资源和资金较为紧张。惠州学院坐落在地级市——惠州市,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惠阳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一所新建的省市共建地方性高校,其校车管理方面在同类型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惠州学院校车的实际管理情况为例,对地方高校校车管理作初浅的探讨。

一、校车的服务类型及管理现状

几乎每所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车,与中小学校车不同的是,高校校车不单是用来接送师生往返学校和住宅,还承担着许多交通服务功能。譬如接送学生到异地实习,学校有重大的接待任务,各系组织大型活动,教师对外交流,教职工到省市参加各类会议、科研活动等等都用到校车。目前,惠州学院的主要校车服务类型有教职工交通班车、教职工临时性用车和学生集体外出派车等。

(一)教职工交通班车

惠州学院的新校区,不在市区内。许多教职工住在老校区,部分住在新校区教师村,还有部分在市区买了商品房居住。为解决教职工的交通问题,更好地为老师提供交通方便,保障教学准时准点,学校开通了新老校区之间的交通班车。主要乘车人员有到新校区上课的教师和到新校区上班的职工。目前,乘坐教职工班车不收取任何费用,由学院承担。学校出资购买大客车,由学院后勤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管理、调度,每个工作日的早、中、晚开通运行。

(二)教职工临时性用车

除了正常的教职工交通班车以外,还安排了许多临时性用车。主要是学校重大活动用车,譬如开学典礼、新生军训、校庆,校运会、监考、教职工代表会、老干活动、接待活动、教职工因公出差、外出招生宣传的用车等等。临时性用车是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职工交通班车的情况下,由学院交通运输部门按实际情况调度。由学院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用车单位一定的费用。

(三)学生集体外出派车

学生集体外出派车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毕业班学生集体外出实习,或个别专业集体外出学习、交流等。学生集体外出用车也是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交通班车的情况下,由学院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度,费用由用车单位承担。

二、校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满足师生员工的乘车需求

1.师生员工对校车的需求较大

学校师生员工对校车的较大需求与校车数量的有限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尤其是伴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车难以满足正常的需要。由表1可知,学院在2007年至2012年间,学生人数翻倍,教职工人数也几乎增加了一半,而校车数量没有变化,大、中巴车辆总数保持不变。

表1 惠州学院2007年与2012年师生数及校车数对比

经调查,在上下班高峰期,班车座位的有限满足不了乘车人数。而在非高峰期,偌大一辆大巴,有时只坐几个人,又造成资源浪费。

2.未能允许学生与部分临时工乘坐班车

由于资金等问题,客车数量不多,班车安排紧张,为了保证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其他职工的正常上下班,学校采取各种办法保证教职工乘坐班车时不超载,比如合理安排交通班车的发车时间、停靠站点、行车路线、班车数量和车次等等。但在班车安排上,主要考虑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学生与非教学、行政部门临时工不能享受班车服务,一是学校经费有限;二是学生数量庞大,难以管理。还有,由于交通班车服务的大众性决定了班车安排的情况是公开的,教职工家属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班车的发车时间、停靠站点、行车路线等运行情况,所以搭便车的情况时有存在,不便管理。

3.未享受校车服务的教职工有异议

由于校车是由学校出资购买,并拨付经费维持运转,因此校车服务带有一定的福利性,开私家车的教职工未能享受交通班车服务,觉得不是很公平,屡次在教代会上要求进行车改,取消交通班车,将交通班车运行费用作为补贴发给各位教职工,并主张谁乘车谁付钱。

(二)校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多年的运作,交通运输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内部办事流程,在派车程序、车辆维修、油料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另外,缺乏车辆维修质量管理、凭卡定点加油、量化单车耗油量、单车核算等具体实施方案。在车辆各类保险购买方面,相对随机,未统一及定点购买。在司机管理方面,只有相对简单的岗位职责要求,缺乏考核条例,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的监督管理。

(三)校车维持费用高昂

车辆维持费由学院拨付,主要项目有维修费、油料费、保险费、路桥费、安检年审费、车船使用税、车辆年票费、洗车设备维护费、洗车用品费、劳保用品费、司机公里奖酬与安全奖酬等。据统计,每辆大客车年维护费约10万元,高昂的维持费让学院增加不少开支。

(四)校领导工作用车的配备与管理有待完善

经调查,几乎所有地方性高校的领导都配有专车和专职司机。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惠州学院约10名校领导班子成员配备有专用工作用车和专职司机。校领导工作用车的配备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校车管理的建议

(一)细化管理措施

1.建立车辆档案,单车核算。从新车购买之日起,对车辆的技术、维修、保养等方面应逐年、逐项进行登记建档。若原有或现有车辆档案不齐全或未建立档案的应逐一跟踪建立并不断完善。建议每辆车的档案内容包括:新车购买时的车价发票复印件,行驶证及其它相关证件复印件;每辆车的技术数据,说明书等;每年或每月的行车记录、年审记录;每辆车大、中、小修理,定期保养,二级保养等记录;每辆车历任司机驾驶该车记录、里程等。[1]除建档外,对单车进行成本核算,严把出车关,不准公车私用;严把车辆维修保养关;计算单车油料使用情况,各种车辆的百公里油耗依据应按照产品定额核准。

2.科学合理设立班车停靠点。目前学院校车停靠点比较零星分布,并且校车总是在下课高峰期穿行校园,学生意见纷纷,通过调查研究,建议设置固定班车停靠点,并在停靠点处设立停靠告示牌,类似于市政公交车站停靠牌,并张贴上学校班车的时间、车次安排表,线路图详细站点名称,方便师生。在校外根据实际,以城市公交站为主,形成固定停靠点。

3.将一卡通系统引进管理,允许学生、临工乘坐班车,减轻学校负担,更加公平。目前,惠州学院已拥有“校园一卡通”系统,通过引入“校园一卡通”,可以规范交通班车的管理,解决交通班车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校园一卡通”的运用还有待时间安排,交通班车的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建议探索将该系统引进管理,这样可以做到谁乘车谁付钱。

4.完善领导用车制度。上级公务车管理部门一直以来采取严格的措施收紧公务购车用车审批关口,强化公务车定编管理。作为公务车使用单位,首先做到对单车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公务车消费,量化领导工作用车,按不同级别,定额费用,超出部分由其本人负责。其次是细化领导工作用车制度,相互监督,厉行节约,领导公务用车必须有专人驾驶,严禁私自驾驶或将公车私自转借他人驾驶。

(二)强化制度建设

校车要明晰产权,明确权责,强化管理,确保安全运行,防止流失,提高使用效益。根据高校后勤服务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内部管理制度,使校车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应提高司机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省《交通违章惩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实际制定车辆的管理安全工作台账,即车辆维修与保养台账、事故违章及处理台账、安全工作考核及奖惩台账、司机安全学习、会议台账等,同时还应制作并悬挂车辆安全流程示意图、车辆安全运行状况展板以及交通运输科日常管理和服务规范的基本要求,时时刻刻提醒司机们在工作中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和服务育人程序化、规范化。通过完善各项工作台账、规章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比如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为司机提供工作动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开拓创新机制,做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分工合作,明确责任,互相支持,树立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

(三)探索社会化服务

曾有高校试图把校车服务全部推向社会化,但最终效果并不甚理想。校车本身的性质是以服务为主,社会化之后,它的性质决定难以获得巨大利润,而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很有可能降低校车的服务质量,危及学校师生员工的乘车安全。[3]14社会化是一个逐步探索过程,在现状与需求矛盾的时候,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先拓宽校车服务渠道,由浅至深,探索校车社会化服务。建议一是通过与公交车公司协调,将公交车的起(终)点站引进校园内,或定时间定班次开通教职工优先公车,校外有针对性地设定站点,方便师生。二是与公交公司或持有出租车业务资质的企业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委托企业来完成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的班车服务,这样可做到谁乘车谁付钱。

(四)推动校车联盟

目前,很多城市都规划有文体新城片区。惠州学院地处在惠州市南部新城,是惠州市城区规划的文体新城片区,这里建有大学、中职城,高级中学等较大规模的学校,这些学校若联合起来,可提高校车的使用质量。具体可由政府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市区校车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或专项会议进行交流探讨。这样的形式对于各个学校的校车管理有很大帮助,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一是校车联盟的建立,通过科学设置路线,站点及发车时间等,各学校的师生员工乘车的选择将大大增多;二是提高购车能力。由专业委员会推荐性价比更高的车,既考虑安全性又考虑乘坐的舒适性。因为单个学校校车的采购数量极少,若以委员会出面跟客车企业进行谈判会比各学校分头谈判具备优势,各学校分头采购在平时的备件、维修、零配件等方面也受到数量的限制。三是在车辆维持方面,小到零部件,大到油料都可“团购”。由于单个学校校车的数量所限,如果这些产品由各学校分头采购,价格会很昂贵,但联合起来之后,将明显提高议价能力。[3]14

[1]黄春富.高校新校区交通班车管理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7):89-90.

[2]谢业佺.加强高校汽车队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53-154.

[3]马鑫.江苏省高校后勤运输专业委员会作用初显 校车“联盟”威力巨大[J].商用汽车新闻,2007(Z3):14.

猜你喜欢
班车用车校车
校车
悍马的“接班车”
坐校车
未来的校车
自动班车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2019年全国两会用车“全面体检”
寻衅滋事大众T6对决奔驰V级
回乡的班车
天天用车翟光龙:王兴教我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