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2013-09-07 09:05程卡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器官

程卡米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460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一种波及全球的常见性疾病,主要是在婴幼儿身上发生,其发病的高峰期处于秋季,所以又称作“婴幼儿秋季腹泻”。 根据病毒衣壳蛋白组当中的特异性抗原Vp6的不同,可分为7个血清型(A-G),A型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全身的多器官功能受损,其中包括对呼吸、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血液、肾脏以及心脏等系统造成的损害,并随着患者脱水程度的升高而增加[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0例RV肠炎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RV肠炎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年龄1~12个月52例,13~24个月28例;男48例,女32例,均无心脏、肾脏、肝脏、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同时没有其他能够引发患者血清心肌酶、肾功能以及肝功能指标等发生改变的疾病,没有用过对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以及神经系统能够造成损害的药物。诊断均符合RV肠炎标准。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80例患儿入院后均检测大便轮状病毒,大便常规及培养,心肌酶、肝肾功能及血钾、钠、氯、钙、血糖,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心肌酶改变的患儿加做肌钙蛋白Ⅰ及心电图,惊厥患儿加做脑脊液的检查,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呼吸道病变患儿行胸片、痰培养及呼吸道病毒检测。

1.2.2治疗 予以抗病毒、止泻、补液、对症等综合治疗,对心酶及肝功能异常的患儿予以营养心肌及护肝治疗,惊厥的予以止惊,合并有呼吸道病变的予以止咳、平喘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大便培养均阴性,大便常规大多数阴性,仅少数见少量白细胞(0~2/HP),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球;心肌酶升高患者有46例(57.5%),肌钙蛋白Ⅰ均阴性,心电图异常5例,表现为T波地平、倒置;酸中毒 61例,血 ALT、AST 升高 26例(32.5%),BUN、Cr升高有10例 (12.5%),6例无热惊厥患儿脑脊液检查无异常,8例惊厥患儿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14例合并呼吸道病变患儿痰培养阴性,痰液病毒检测阴性,80例患儿均治愈,疗程8~19 d,RV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病年龄与特点见表1。

表1 RV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病年龄与特点(n)

2.2 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了呕吐及恶心。

3 讨论

轮状病毒属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是通过粪-口的途径进行传播的,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Flewett依据这种病毒粒子具有着和车轮相类似这一特点,给其命名为轮状病毒,在1973年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当中正式将其以轮状病毒命名。并且将其标准毒株确定为内布拉斯加犊牛腹泻轮状病毒[3]。因为病毒会对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进行侵犯,造成绒毛顶端的上皮出现脱落,使绒毛变短,上皮细胞脱落之后,隐窝产生的新上皮将会将其取代,但是不成熟的新生上皮细胞,缺少双糖酶,对小肠黏膜的回吸收水分能力以及电解质能力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腹泻的形成;与此同时,缺乏双糖酶会造成食物当中的糖类不能够完全消化进而在肠腔内积滞,并且细菌将其分解成为小分子短链的有机酸,致使肠腔渗透压有所增高,使呕吐以及腹泻的情况有所加重[4]。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现如今轮状病毒肠炎的患者其死亡率有所下降,因为轮状病毒的本身具有着变异性,造成毒力有所增加,同时抗病毒性治疗药物不存在特异性,导致其发病率以及合并肠外多器官损害的患者不断增加[5-6]。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肝脏转氨酶升高、肺炎、惊厥等。

本文80例出现多器官损害患者中,心肌酶异常的有46例(57.5%),肝功能损害有 26例(32.5%),肾功能损害有10例(12.5%),因而在诊治轮状病毒肠炎时应注意检测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出现惊厥有8例(10.0%),出现呼吸系统损害有14例(17.5%)。对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治疗时,特别是严重病例,应加强对心肌保护性治疗。肝损害产生的原因有可能就是通过患者的胃肠道屏障轮状病毒经血发生扩散导致病毒血症的形成,或者是经门脉系统轮状病毒逆行进入到患者的肝脏导致其直接受到感染[7]。对于RV并发肺炎的患儿,均进行痰培养及呼吸道病毒检测,未发现阳性菌,考虑是由于RV先后侵犯消化道及呼吸道而引起的相应变化。对于RV合并惊厥的患儿,行脑电图、脑CT、脑脊液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在除外颅内感染及低钙惊厥的情况下,考虑良性惊厥可能,Hongou K等[8]早在1998年就已提出了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概念。

[1]赵锦铭,程红,严岚,等.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15(1):55-60.

[2]张振洪,姚英民.轮状病毒胃肠外脏器损伤及防治策略[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5):295-296.

[3]徐璐,黄小波.A组轮状病毒研究发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5):729-732.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0-1291.

[5]袁慧珍.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7):606-607.

[6]潘以韵,黄瑛,朱启镕.轮状病毒腹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3):296-299.

[7]袁淑燕,郭小芳.轮状病毒感染并肝损害及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原医刊,2005,32(11):21-22.

[8]Hongou K,Konishi T,Yagi S,et al.Rotavirus Encephalitis Mimicking Afebrile Benign Convulsions in Infants[J].Pediatric Neurol,1998,18(4):354.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器官
类器官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ORGANIZED GIVING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大鼠急性肠炎模型制备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