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肝炎48例临床观察

2013-09-10 05:36任伟旺陈继桃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茂名525000
吉林医学 2013年25期
关键词: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

任伟旺,陈继桃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茂名 525000)

中毒性肝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本病日益增多,是由化学毒物、药物、或生化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肝状病变,主要是细胞毒作用的结果。该病可以表现为黄疸 ,肝肿大、压痛及胃肠道症状等,发生中毒性肝炎应尽避免所接触毒物并予以积极处理,慎防肝衰竭,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48例,中毒性肝炎进行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化科自2008年1月~2011年9月住院的中毒性肝炎患者96例,均有恶心、呕吐、腹胀、纳差、乏力、尿黄症状,均符合中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72岁,平均(46.3±2.8)岁。急性43例,慢性5例。治疗组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6~70岁,平均(47.1±3.3)岁。急性45例,慢性3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药物接触史,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排除脂肪肝、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疼及合并严重心肾方面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中毒程度、肝功能损害等方面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后均立即不再接触毒物,对照组使用肝安、肝太乐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1.2 g加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生理盐水,1次/d,连续使用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变化。

1.3 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疗程结束时,ALT、AST、r-GT、TB降至正常,恶心、纳差、腹胀、黄疸等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ALT、AST、r-GT降至正常稍高,TB降至治疗前50%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改善无明显或无改善,ALT、AST、r-GT、TB降低,少于治疗前50%。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BO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周后患者恶心、乏力、纳差、腹胀、黄疸等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体重增加,治疗组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以6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下降程度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治疗后评判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例(%),n=48]

3 讨论

中毒性肝炎主要是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性反应,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疼痛,黄疸等,急性中毒病理变化为肝细胞坏死和脂肪聚积,慢性病理表现为脂肪聚积和纤维化。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广泛存在细胞内的三肽,氨基酸和甘氨酸表物质,在体内可被氧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不仅能改善肝功能、保护肝功能膜、线物体,还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提供氧离子,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等结合,抑制肝细胞内的过氧化物三酰甘油堆积,减少甘油细胞损伤而广泛用于各种原因的肝病治疗[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患者肝功能均升高,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 ALT、AST、TB、DBIL、r-GT 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同时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中发现,经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中毒性肝炎治疗中推广应用。

[1] 黎红光,钟根明,商惺杰,等.复方甘草酸治疗酒精性肝病46例[J].医学导报,2006,2(8):793.

[2] 张 帆,朱文莲,张阿东.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4(2)110.

猜你喜欢
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