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黏液腺癌影像诊断分析

2013-09-10 05:36吕建宏山西省大同市五医院放射科山西大同037006
吉林医学 2013年25期
关键词:叶状黏液腺癌

吕建宏 (山西省大同市五医院放射科,山西 大同 037006)

乳腺黏液腺癌,或称乳腺胶样癌(MGC),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停经后妇女多见,发病年龄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在发病年龄上可能存在差异,现在40~50岁之间也有发生。病程较长,通常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并且体积较大。浸润性不强 ,容易被误认为是良性病变,转移比较少见,愈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乳腺浸润癌[1]。现就临床上遇到的一些乳腺黏液腺癌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对照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乳腺黏液腺癌共26例。60岁以上18例,多为偏远山区农民,病史多在10年左右,肿块逐渐缓慢长大;初期除触摸乳房有约核桃大小肿物外,无其他不适。40~50岁8例,病史在2~5年之间,无意中发现约蚕豆大小肿块,无压痛,无其他恶性征象。乳腺无痛性大肿块17例,病程一般都较长,突出皮面,局部皮肤无红肿,触之可及一质硬肿物,边界清,与皮肤粘连,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影像学特征更趋向良性表现。无压痛小肿块9例,最小的约1 mm×0.5 cm,病程相对较短些;肿块较小、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好,影像学特征有分叶,密度不均,边缘相对清楚;有乳头溢液2例。所有病例全部进行乳腺钼靶和彩超检查,15例诊断为良性占位病变,5例诊断为乳腺纤维瘤,6例诊断为乳腺叶状囊肉瘤。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乳腺黏液腺癌。

1.2 检测方法:用德国PHILIPS的规格型号为MammoDiag-nost乳腺钼靶数字乳腺机,进行内外斜位和头尾轴位摄片。用型号为PHILIPS-IU22彩超机检查,获得的影像资料,结合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影像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X线表现:乳腺钼靶片表现为一侧乳腺增大,病变侧皮肤可增厚,乳头无凹陷,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侧乳腺内可见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较大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缘清楚,腋前未见淋巴结显影。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侧乳腺内可见较规则相对较小的肿块,密度一般不均匀,边缘尚清楚,也可毛糙,未见腋前淋巴结。图1中所见为62岁女性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左侧乳腺X线钼靶表现。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腺癌。

图1 黏液腺癌患者左侧乳腺X线钼靶表现

图2 黏液腺癌患者彩超图片

彩超: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可见乳腺内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有包膜、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表现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缘毛糙,边界尚清,可有分叶状。图2为74岁女性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彩超图片。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腺癌。

2 结果

X射线钼靶检查在对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诊断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具有特征性,并且比较经济。尤其对于病变分叶征和腺体分型方面,X射线钼靶检查更直观、更明显。就病变密度观察,彩超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病变大小、边缘的显示,影像学各种检查相差不大。

3 讨论

乳腺黏液腺癌较为少见,特征是分泌大量的黏液。侵袭力相对较弱,扩散慢,病程长,膨胀性生长,转移率低。Cheatle认为乳腺黏液腺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多数学者认为乳腺黏液腺癌是癌细胞变性坏死产生的黏液。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聚集在一起,全部被黏蛋白包围,而且被纤维分隔开,坏死少见。周围乳腺组织内可以有低核级筛状型DCIS[2]。乳腺黏液腺癌愈后比其他型乳腺浸润癌好些。单纯黏液腺癌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血供一般正常,淋巴转移少见,病程长;临床表现:发病期无疼痛,肿块生长较缓慢,除肿块外,无其他不适;影像学表现:X线钼靶表现,最常见为小分叶状,边缘明显的肿块,未见钙化,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密度相对均匀,彩超,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缘清楚,容易被误诊为纤维腺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征相差不多,能够互相印证。混合型黏液腺癌,以黏液为主要成分;一般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可有小点状钙化,肿块有的较小,有的较大,血供较丰富,淋巴转移较单纯型多见,病程较单纯型短些。临床表现挤压有疼痛,少数可有乳头凹陷、乳头溢液,以及皮肤增厚等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钼靶表现,浸润性生长,一般肿块边缘比较毛糙,边界尚清楚,与乳腺导管可有联系,彩超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边缘毛糙。鉴别诊断:①乳腺纤维腺瘤,在临床上常见于年轻妇女,肿块生长缓慢,质硬,表面光滑清楚,活动度好,在乳腺钼靶片上,肿块边缘大多清楚,可有线样晕征,密度较均匀,周围腺体受到肿块推压,肿块内可有较特征的“爆米花样”钙化。②乳腺叶状囊肉瘤,又称为巨纤维腺瘤,影像学表现为可有大分叶的单纯肿块,边界一般比较清晰,密度不均匀,病史较长,年龄较轻,多为良性,也可发生恶变。③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肿块或局部乳腺增厚,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而乳腺黏液腺癌则没有对周边腺体推移挤压,未见线样晕征。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比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术后效果好,生存的年限长。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这一类病例,常规先做乳腺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在表现为良性病变的时候,根据病史、年龄以及与周围乳腺组织的关系,考虑是否可能是黏液腺癌。乳腺钼靶X线表现对典型的乳腺黏液腺癌有一些特征表现,结合临床可以诊断。对一些不典型的乳腺黏液腺癌的X线表现极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特别是易被误诊为纤维腺瘤。总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表现为良性病变影像的患者,结合其年龄和临床表现,以及其影像学特征,特别是没有对周围乳腺腺体挤压的特点,首先考虑是否是乳腺黏液腺癌。因此,需要认真注意鉴别,尽最大努力争取为患者提高比较正确的诊断。

[1]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9-370.

[2] Gilda Carde·osa.乳腺影像诊断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2.

猜你喜欢
叶状黏液腺癌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