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3-09-10 10:12桑志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稳定型心绞痛

桑志武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胸部的不适程度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持续时间更长,发生频率更高[1],可达30min之久,卧床休息或者睡眠过程中均可发病。且患者多伴有恶心、多汗、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导致疾病发作的关键诱因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比较大。其特有的病生理机制及预后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多采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治疗心绞痛,但不同的药物,其临床疗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 13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49.0岁;病史1.0~10.0年,平均5.0年;合并疾病:高血压者6例,高脂血症者6例,糖尿病者8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9~74岁,平均51.0岁;病史1.5~10.0年,平均4.5年;合并疾病:高血压者7例,高脂血症者7例,糖尿病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结果显示阳性;(2)年龄≤75岁;(3)伴有不稳定性缺血性胸痛;(4)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硝酸酯类药物或尼可地尔过敏者;(2)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3)近期服用降脂药物者;(4)伴有严重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系统疾病者;(5)甲状腺功能低下者;(6)伴有周围血管疾病或周围血栓塞性疾病者;(7)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将尼可地尔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稀释,首次给药剂量为10μg/min静脉注射,随之逐渐递增至35μg/min,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0μg/min。对照组将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稀释,首次剂量为20μg/min静脉注射,随之逐渐递增至50μg/min,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0μg/min。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同等劳力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水平或达到大致正常,2周内未见复发者;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同等劳力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降至50%~80%,且程度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评定标准:轻度:患者在正常工作和生活方面,无明显影响;中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重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不能工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观察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2例,中度者1例,重度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给予特殊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未影响治疗效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机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冠状血管痉挛或微血管栓塞等多种外因作用下引发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症状。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内皮源性一氧化氮、超极化因子、前列环素等舒张因子生成降低,释放减少,从而引起内皮依赖性血管反应异常。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期逐渐升高时加速了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对内源性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产生了大量的泡沫细胞。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其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患者病情大多发展迅速,临床常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抗凝制剂以及调脂剂等。并且,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未能采取积极措施,大约30%的患者可在起病3个月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在于如何缓解缺血缺氧,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突发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耐受者,可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但此种治疗价格昂贵,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创伤,不能在临床广泛开展。

尼可地尔是首个上市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根据2006年发表的欧洲心绞痛防治指南和2007年中国发表的心绞痛防治指南明确提出,治疗心绞痛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或消除心绞痛的症状。作用机制独特,是一种具有类似硝酸酯类药物特性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以烟酰胺为基本骨架,具有硝酸基,既有硝酸盐类药物的特性,又有增加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的作用。是一种新型血管扩张剂,不依赖内皮细胞生成,同时可有效收缩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使体循环静脉舒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脏前负荷,舒张冠状动脉血管,该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内科的临床治疗,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尼可地尔其成分含有硝酸酯,激活了胞质鸟苷酸环化酶,促使钙离子外流,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尼可地尔可抑制钙内流,缩短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从而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缺血心肌细胞的再灌注损伤。硝酸甘油作为最常见的扩冠类药物,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同时,具有独特作用,其临床使用已超过1个世纪,至今仍为抗心绞痛重要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松弛血管平滑肌,通过酶与非酶反应,扩张局部狭窄,引起动静脉血管扩张,缓解冠状动脉痉挛[3],使得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为主,增加心内膜下血液灌注,减低心脏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但使用硝酸甘油时,患者容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并且,在药物剂量上不能有效缓解,如给予药物剂量过大可导致患者出现头部剧烈疼痛,造成心动过缓,发生低血压,从而加重心绞痛。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给药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在心电图改善方面效果显著优于硝酸甘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常超,朱洁莹,信栓力.尼可地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J].心脑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3):266-267.

2 刘永泉,刘宁.尼可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29(9):132-133.

3 卢建新.尼可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对比 [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6):36-37.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稳定型心绞痛
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