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活雷锋:文艺青年阿寺的慈善梦之旅

2013-09-10 14:23策划谢明君欧家锦执行周丽
社会与公益 2013年4期
关键词:理县义工湖南

策划|谢明君、欧家锦 执行|周丽

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年之中最美好季节的开始,是年轻人珍惜时光,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开始,也是发善心,存大爱,做好事的开始。只有春天的播种,才能收获秋冬的喜悦。故而,一提到三月,众人脑海中立即闪现一个名词“雷锋”。雷锋在短短22年的青春岁月里,却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享誉大江南北,为今天的我们缔造了善良蕴博爱的传奇,成为中国人心中一座永远的道德丰碑!今天,笔者也要介绍一位雷锋故里的公益慈善人士。十年来,他一直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并影响着湖南公益的发展;十年来,他时刻在帮助他人,并带动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志愿者的行列。他就是湖南义工傅强(阿寺),湖南公益联盟(网)总执行人。

公益慈善心路历程——汶川篇

阿寺和他的“80后”们的草根公益史毁灭与重生,欢笑与泪水,2008年注定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挑战了中国政府的紧急救援机制,同时,也让蓬勃发展的中国NGO组织经受了一场风雨洗礼。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国义工站在了聚光灯下。湖南公益联盟负责人阿寺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联盟中,有大量的“80后”,他们敢于担当,他们肩负使命,他们怀揣热心与激情诠释了“80后”草根公益使者的爱与责任!

义工阿寺,本名傅强,31岁,湖南长沙人,因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优秀表现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发起的“湘理相亲”关爱四川理县公益活动如今已成湖南各界爱心人士了解地震灾区情况、参与灾后重建活动的重要平台。他也因此被称为“民族义工”。

成型:从纯草根到手牵手

2000年以来,湖南的一群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通过网络走到一起。纯“草根”的集合只是希望为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些年轻人以“80后”居多,年纪稍长的阿寺不久后成了头儿。

到2002年,湖南许多贫困地区都能见到阿寺和爱心团队的身影。

2007年,湖南37家民间爱心组织联合组建了湖南公益联盟(网),阿寺被推选为机构负责人。始料不及的是,一年后的一场大地震让这个机构迅速从磨合走向了实战。

成长:从磨合走向实战

2008年5月12日下午,得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消息后,阿寺立即组织召开湖南各公益团队负责人紧急会议,同时抽调各团队相关人员(医生、护士等)组成救援一队,于5月13日驰援四川什邡。

5月19日,阿寺与由医生、户外专业人士、无线电爱好者等13位义工组成的救援二队,自驾车带着灾区急需的价值40多万的药品来到四川重灾区,一直坚守至救援工作基本结束。

成熟:以生命营救生命

2008年6月,国务院确定四川理县为湖南省对口支援县,阿寺带着23名义工组成湖南援川服务队来到理县,这群义工大多由社工专业大学生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1岁。

一到理县,他们便深入重灾户家庭,帮忙搭建过渡房,照顾小孩、老人,开办帐篷学校。理县居民多为藏族、羌族,语言不通,他们便用小本子写字沟通。为了查清理县地震断裂带的位置,阿寺带着4名义工花了10多个小时翻山寻找,横穿塌方山体时,他们像壁虎般贴着断崖缓慢移动,几乎是爬着翻越了理县当地称为“鬼坡”的前山梁子,带回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当地政府发放救灾粮食时,阿寺冒着每天数十次大小余震的危险驾车一趟趟往山里送物资,飞石把车子砸得千疮百孔。一天下午,阿寺再次驾车去往日尔角村送物资的路上,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落,阿寺向右猛打方向盘,车子冲出狭窄的山路,四轮悬空地卡在路边,幸好几位好心村民经过,死死拖住车子,再往前半米就会掉下数十米深的山崖。

当地杂谷脑镇罗镇长如此评价:阿寺他们不愧是毛主席家乡来的,厉害得很哦!

涅槃:从“湘理相亲”到“民族义工”

2008年9月,阿寺回到湖南发起了“湘理相亲”关爱四川理县公益活动。至今,已为理县中小学校募集捐建了4所爱心图书馆、1所爱心电教室,资助理县困难学生100多名。同时,在湖南省政府支持下,“湘理相亲”团队与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娄底残疾人爱心互助会(2008年获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团体杰出奖)全面合作,成立理县第一家NGO机构——“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

20岁的藏族失聪女孩泽仁纳姆,在他们的帮助下听到了声音;瘫痪了38年的特困农民何泽田,在他们的帮助下站了起来……扎扎实实的付出让“湘理相亲”的志愿者们成了理县人民的亲人。

2009年10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帧副院长在理县做了实地调研后对阿寺说:“你们是真正的民族义工!”

阿寺的助理雪花告诉笔者,阿寺前后8次深入灾区开展公益活动。两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多感悟,没有什么华丽言语,他身上散发出的中国青年的那股朝气却在感染身边的人。而这群可爱的年轻人,正在书写中国未来的辉煌。

公益慈善心路历程——风尚论

人人做公益,公益就成了一种风尚。1103票,占比47.87%。这是阿寺在2009潇湘风尚大典年度风尚公民榜单中的现时数据。为何得票如此之高?阿寺的解释轻描淡写,“我做公益七八年了,认识我的人多,这是优势。” “认识的人多”,这是阿寺愿意看到的。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公益行动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人人都在做公益,这就是一种风尚”。

公民价值不可缺少社会责任

“他人受益,自己快乐,是一种很不错的感觉。”这是阿寺常说的一句话。身兼数职的他,一直在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普通市民。“一个人,除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公共。” 阿寺认为,“公民”首先在于“公”,即个人之于公共、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公民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要记住的不是我,是公益

作为2009潇湘风尚大典年度风尚公民候选人,阿寺这几天经常接到电话或者短信,“都是朋友打来的,说我成了候选人。”阿寺笑着说,他还不知道自己得了多少票,“但这并不重要,不管最终能不能入选,投票的人起码通过我,了解到了我们在做的公益行动。”

阿寺说,走过了冰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之后,更多的人开始投身公益,社会上也掀起一股股公益热潮。不过,阿寺不无警醒地说,“这种公益浪潮能不能持久,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他希望,人们的公益之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内心对公益的根本认识。阿寺也常想,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在做公益,那公益就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了。

公益慈善心路历程——感恩篇

从谭队、廖处到“湘理相亲”办公室来的那一天起,已让这个源自民间的公益组织提升到了一个大的平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也将成为政府部门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的一个经典案例。

“湘川情”的队友们则是我深深钦佩的,在恶劣的环境与枯燥的生活中坚守着自己的社工信念,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还有长沙的各个中小学,虽然我知道,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数次募捐活动,可当你们知道这次是为灾区的学校募集图书时,你们的热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前几天,当近百名来自各个公益团队的义工把三个仓库十多吨重的爱心书籍整理打包装车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中间有很多资深义工和公益团队负责人,都是些熟悉的面孔,看着那一条条爱心接力的长龙,我很温暖。

公益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与发展,多元化的人群加入为其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感谢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南车集团、都市花香、鹏程驾校等爱心企业对我们的支持,感谢汪涵、李锐、何娟、大兵等知名人士对我们的帮助。当然,还有许多新加入的朋友,有了你们,我们能做得更好。

年末被评为“潇湘年度风尚公民”、“湘理相亲”关爱理县公益活动与“湖南公益联盟”分别被某媒体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公益项目与年度最具影响公益团队,我很开心,对于荣誉,我不想故作清高,得到认可时总是很高兴的,关键是不要被这些东西迷失了自我。

2009年过得开心而充实,黄舸的离去让我遭遇了这一年最大的悲伤,他早已不是一个我简单的帮扶对象,愿这位兄弟在天堂一切安好!

公益慈善心路历程——志愿服务论

在许多国家,志愿者活动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组织化和义务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之中。比如日本有50%的国民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韩国的志愿服务有近60年的历史,汉城教育厅规定,从1995年起,初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要义务化,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将占高中成绩的8%。 新加坡的志愿者也称为义工。新加坡对志愿者的奖励是多层次的,例如人民协会的社会服务奖依据志愿者每年服务的时间和业绩分为“公共服务奖”、“公共服务勋章”、“公共服务星条勋章”,每年国庆日由总统或总理颁奖。泰国政府为倡导志愿服务风气,规定大学毕业生要到贫困地区做1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满1年后,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份好工作。法国的志愿服务则走向法律化。法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法国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违规者处2年有期徒刑。国民志愿役分兵役与民役(警察、消防队员或海外援助等)。 美国的志愿者是有报酬的。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服役期为一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而且选择联邦职业时可免除考试资格。墨西哥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据统计,墨西哥每年入校的大学生约有40万人,每人有半年进行志愿服务。而在中国,志愿服务仅仅停留在道德的层面,还未依法或者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起来。每年的3月5日,雷锋纪念日,作为一年一度的志愿服务日。

近距离对话阿寺

社会与公益:做这么多活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否解决?如何解决?

阿寺(傅强):从事公益活动十余年,有着急于活动资金不足的时候,有救灾时遇生死考验的时候,有困惑于自身能力不足的时候,有自己的公益行动不被他人理解的时候,每个阶段面临的困难都不一样:

起初三年湖南提及义工志愿者概念的还很少,我们希望发自内心的慈善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参与爱心活动,面临的困难是公信力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活动的历练,新生公益组织或个人一味的宣传和包装自我并不能迅速提高社会影响力,只有让更多民众认可和参与你的活动,公信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005年——2008年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义工志愿者,我们期待这个爱心集合的团队能有个合法身份,能更加专业的开展活动,那个时候民间公益组织要注册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就与当地慈善总会、团委、红十字会积极联系,争取支持,成为他们的挂靠团队;

2008年有了专业机构和核心团队后我们开始学习公益项目运作,并参加全国的公益交流活动,获取政府、企业及基金会的广泛支持,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从爱心团队向公益机构的转型,从活动模式向项目运作的提升,我们一直在学习与实践中摸索;

阿寺与邓飞合作开展公益项目

2010年湖南公益联盟将工作重心转向湖南NGO的支持与服务,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公益资源相对匮乏与公益机构迅速发展的矛盾问题,一方面我们开展多方位的省内公益机构培训与交流,如举办中部地区公益交流会等,加强各机构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设计公益项目,引进公益资源,同时把项目和资源分配给省内各区域NGO组织,使其在行动中实践与提升,我们设计的湖南民间联合救灾项目已向灾区捐赠款物4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是协调各区域公益机构合作完成的。

未来湖南公益联盟要继续推动区域公益的发展,还需要各资源方的积极配合。

社会与公益:现在做公益和以前相比,整个社会环境有哪些改善?阿寺:公益的外部社会环境的改善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政府的扶持力度在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提升,民众的支持与参与度在提升,过去我们开展活动大家会竖个大拇指夸夸,现在开展活动则是很多人挽起衣袖直接参与了。尽管社会环境在变好,但仍面临激情有余、专业不足的问题,湖南是雷锋家乡,是中国现代志愿精神的发源地,我们不缺志愿精神,但我们缺的是专业的公益机构以及有影响力可示范的公益项目,上次在省里志愿服务交流会上我提出“提高服务专业性、降低道德优越感”的观点,希望各公益机构能提高自身能力,引导社会爱心资源“把好事做好!”当然,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对公益机构也提出新的要求,如汶川地震激活了民众的爱心,而郭美美事件则让民众对公益有了质疑,未来专业公益与透明公益相结合的机构才能引领公益的潮流。

社会与公益: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有哪些?

阿寺:湖南公益联盟2013年度计划与3年规划已经制定,我们发起的“湖南民间联合救灾”项目开展两年已取得初步成绩,覆盖全省的民间救灾网络已基本成型,在壹基金等机构的支持下,每年向灾区提供的款物都在200万以上,在救灾的同时,各区域合作伙伴能力得到提升,湖南是自然灾害多发省份,未来联合救灾项目仍将继续开展;

我们发起的“为湖南而教-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也将继续开展,该项目以支教和助学相结合,以义工+社工模式为基础,已为5000多名湖南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取得不错社会影响,许多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其中,为我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项目,“童心包计划”、“彩虹圆梦计划”将在今年的“为湖南而教”项目中全新起航,希望能为更多的山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帮助。

今年我们还计划编辑一本“湖南公益年鉴”,我们将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客观全面记录本年度湖南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爱心企业、新闻媒体开展公益活动情况,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对活动进行指导与点评,在促进湖南公益专业发展的同时,加强政府、企业与NGO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社会与公益:做公益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利好的和有弊端的都可以谈一谈。阿寺:公益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在公益中的成长与收获是非常多的,首先是内心的快乐。助人为乐四个字,“助”是我的行动,“乐”则是我的收获,这种快乐是我做其他事情所很难体会得到的,其次是感觉自我的价值体现与社会责任感,有了方向便有了行动的动力,湖南NGO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专业性不足、资金缺乏、团队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艰难的公益探索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甚至是忙碌,随着机构的发展壮大,公益事务有些繁杂,作为机构负责人,未来是要做出更好的梳理和规划的,公益让我有了一些社会影响,与政府部门和爱心企业保持良好沟通能为机构获得必要支持,当然,和国内很多公益机构一样,我们也面临行政经费不足等问题,我现在在机构是不拿工资的,于是我得花一些业余时间工作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同时因为经常要去贫困山区和灾害一线,陪家人的时间少了些。

社会与公益:对我们国内或省内公益环境改变有什么样的期待?

阿寺:期待是很多的,希望大众参与公益成为一种常态,义工志愿者不再是一个特殊群体,一个关爱他人的社会是温暖的,同时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公益机构发展,这么多年来,NGO发展一直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异常艰难的生存环境让许多有爱心有理想有能力的团队和个人没能坚持下去,这是社会的损失,NGO的良性发展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希望更多的公益人才能留在公益圈,这个行业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之前我们机构也带过一些实习生,其中有些是非常优秀的,可毕业以后留在公益行业的却很少,相信随着公益社会环境的改善,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会越来越多。

社会与公益:对我们《社会与公益》杂志有什么看法?

阿寺:读过几期《社会与公益》杂志,很有感慨,国内各报纸杂志报导公益的很多,其中不少也开辟了公益专栏,但鲜有常态的专业公益研究与深度公益报导,《社会与公益》杂志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之前我们也有尝试自己做湖南公益的行业杂志,但因为专业性不足所以没能坚持,《社会与公益》杂志能有效记录公益圈的有影响力事件,同时做出客观分析与评论,对整个公益行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希望未来《社会与公益》杂志能多关注湖南等中部地区公益机构的发展。

社会与公益:你们湖南公益联盟在整个公益组织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您一直说政府购买NGO服务,具体又将是如何操作的呢?

阿寺:湖南公益联盟在湖南公益圈中一直坚持做好支持服务平台与公益助力者的角色,和其他公益机构不同的是湖南公益联盟在成立之初定位就是湖南公益的支持服务平台,我们期待以专业的项目运作为区域各公益组织提供良好示范,同时通过湖南公益联盟平台,政府、企业、民众等各公益参与方能更好的协作开展公益活动。未来我们争取到的一些公益资源也会与区域内各公益机构合作共享。

湖南的政府购买服务目前仍是尝试阶段,但发展前景很好,省内各部门对此非常重视,民政等部门在最近两年拿出项目资金积极试点,取得了不错效果,政府购买服务是未来NGO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现今仍面临许多问题,政府对NGO的认可、NGO的自身能力、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购买服务项目开展的效果评估等问题,都有待未来政府与NGO的沟通与互动中逐步解决。可能受到影响或产生影响的个体/群体/机构。并带着大家的疑问将如何确定公益对象,公益双方的地位作用,公益资源,公益双方的需求,如何参与等五大命题以更加精准的阐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确定对象可从直接受益、潜在受益、损失利益、支持群体、反对群体五大板块着手,一步步深入剖析,通过相关具体案例进一步向与会者讲述了利益相关方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了公益项目的贯彻落实。

公益社会责任,从儒家观点来言,就是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社会良知、社会公知的试金石。从现代理论上说,它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传统理论把利润最大化视为企业终极目标和经营指导思想的挑战。

1924年,当英国学者谢尔顿在美国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的时候,亚当斯密的传统自由经济理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社会责任并未得到如何的重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公司权力急剧扩张加剧了社会矛盾,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企业生产守则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放大,但由于分配体制与现今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城乡差距加大,区域差距也日趋扩大,滋生和衍生社会的矛盾逐渐膨胀,随时易激化、爆发。企业社会责任无疑也有了它发展的土壤。在这发展的长河中不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标准化、公司治理、企业竞争力和战略、履行社会责任路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长沙企业新年前的一场交流会,正在努力开拓并试图延展、扩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理县义工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基于“双评价”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以四川省理县为例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羌族歌舞探究——以四川理县蒲溪乡为例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