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骨密度QCT测定分析

2013-09-11 09:45钱学江韩爱强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松质骨强直性脊柱炎

丁 明,魏 健,薛 峰,钱学江,韩爱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风湿病,好发于青年男性,骶髂关节最早受累,后期椎体周围韧带骨化、脊柱强直,常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畸形及骨折。定量CT(QCT)能分别测定松质骨和皮质骨骨密度(BMD),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为此,笔者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QCT法腰椎BMD进行测定,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6例 (符合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分类标准)为试验组,均为男性 ,平 均年龄(25.0±3.1)岁 ,身 高 (175.6±5.5) cm,体 重(68.5±10.4) kg,体重指数(BMI)(22.2±2.9) kg/m2,平均病程(2.6±1.7)年;CT骶髂关节破坏双侧Ⅱ级或单侧Ⅲ级,无脊柱竹节样变、方椎、压缩骨折等,未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二磷酸盐等药物;HLA-B27阳性34例,ESR和/或CRP升高者 21 例,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8.4±0.7。对照组20例,系来医院健康查体的20~30岁男性,平均年龄(24.3±3.3)岁,身高(172.3±5.3) cm,体重(68.9±8.3) kg,BMI(23.2±2.5) kg/m2。

1.2 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的判定 采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及所带骨密度分析软件,由专职CT医师按照程序操作,患者仰卧于检查台,腰椎下放置骨密度标准体模,根据脊柱侧位定位像,分别对腰1~5椎体中间切面进行轴位扫描,与椎体上终板平行,层厚10 mm,分别选定皮质和松质骨为感兴趣区,测定BMD,单位为mg/ml。以健康对照组BMD为参考值,计算试验组BMD丢失百分率(对照组BMD-试验组BMD)/对照组 BMD×100%,≥20%为骨量减少,≥30%为骨质疏松。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MD与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腰椎骨密度比较 两组试验者各椎体间BMD不同,腰5显著高于腰1至腰4,腰1~5均值明显高于腰1~4均值(P<0.01)[BMD 参考值,即松质骨为(189.1±16.7) mg/ml,皮质骨为(303.0±47.0) mg/ml]。 见表 1。

2.3 两组间骨密度 根据表1所示,试验组患者皮质骨还是松质骨及各个腰椎、腰椎均值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 P<0.01)。

2.4 两组骨密度丢失百分率 以健康对照组为参考值,试验组腰椎松质骨BMD丢失百分率为(26.8±8.7)%,皮质骨为(14.8±11.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按照前述标准,试验组骨量减少15例占41.7%,骨质疏松13例占36.1%。

2.5 相关因素分析 试验组腰椎BMD与身高、体重、BMI、病程及 BASFI均无显著性相关 (r分别为 0.08、0.15、0.15、-0.18 及 0.34,P>0.05);ESR 和/或 CRP 升高与否、HLA-B27阳性与否,腰椎BM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骨密度测定金标准仍然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但需要专门设备,国内拥有量低,只能测定二维骨密度,不能区分松质骨与皮质骨,患者体位变化及骨质增生等均影响测定结果,不能准确反映骨量变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QCT应用于临床,测定的是三维骨密度,即真正意义的体积骨密度,能分别测定松质骨与皮质骨,重复性好,能反映早期骨量变化,与DXA测定腰椎BMD及羟磷灰石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1,2],又能进行骶髂关节等部位扫描,一机多用,临床应用方便。

由于各家医院CT机及测定方法不同、不同地区人群体质不同,导致正常BMD参考值存有差异,一般而言男性峰值BMD 为 20~30 岁[1,3,4],根据本研究方法及条件,本地区男性QCT法测定的腰椎1~4松质骨和皮质骨峰值BMD分别为(189.1±16.7)和(303.0±47.0) mg/ml。 骨质疏松判定的金标准是DXA测定的BMD低于峰值2.5个标准差,由于各地QCT骨密度参考值不同,如果使用该标准,骨质疏松发病率差异较大;另外,椎体松质骨代谢转换率是皮质骨的8倍,QCT测定的松质骨骨矿盐丢失率要大于DXA,导致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大;研究表明,BMD丢失百分率较标准差更容易被理解,若以BMD丢失百分率≥30%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符合根据人群年骨矿丢失率得出的骨质疏松发病率[1,2,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属于脊柱关节病范畴,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造成骶髂关节骨质硬化及破坏,椎体周围韧带骨化及脊柱强直,研究表明,在疾病不同时期均存在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发生率达50%~9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达10.3%,是对照人群的5倍以上,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5-9]。因此,黄烽等呼吁应重视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本文结果表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无论腰椎皮质骨还是松质骨BMD显著降低,松质骨降低更多,骨密度丢失百分率达26.8%,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达41.7%和36.1%。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BMI、病程、疾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等相关,与HLA-B27无关,ESR/CRP等炎症指标与骨吸收指标呈正相关,而与BMD呈负相关,但骨量丢失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5-10]。大多数学者认为免疫炎症反应加速了骨吸收,抑制了骨形成,新近研究表明TNF-α等炎症因子可能上调CD4+T细胞RANKL表达,导致RANKL/RANK/OPG系统失衡,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与凋亡失常[6,11];Allali等[12]报道,应用 TNF-α抑制剂6个月,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显著增加腰椎BMD,改善骨质疏松;对于非甾类抗炎药疗效不佳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骨吸收抑制剂帕米磷酸二钠可有效缓解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而且剂量越大疗效越好[13]。本研究通过严格病例选择,排除了性别、年龄、BMI、病程及病情严重度对BMD的影响,未发现炎症指标的升高和HLA-B27阳性与BMD降低及骨质疏松相关,另外患者的脊柱活动度与BMD也无显著相关,提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骨量丢失,主要是疾病本身免疫炎症原因所致,应积极采用生物制剂等靶向药物控制原发病,早期评价腰椎BMD,及时应用二磷酸盐等骨吸收抑制剂。

表 1 两组腰1~5不同部位骨密度及均值(mg/ml)

[1]余 卫,秦明伟,邢小平,等.正常人腰椎骨密度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J]. 中华放射性杂志,1999,33(3):320-323.

[2]黄 敬,王胜林,赵 亮,等.应用QCT探索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37-39.

[3]沈 芸,朱崇昭,吴亚楠,等.昆明地区成人定量CT骨密度测定的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2):224-226.

[4]赵文俐,陈贤志,王俊山,等.深圳地区QCT骨密度正常值调查与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2):213-216.

[5]Maghraoui AE,Borderie D,Cherruau B,et al.Osteoporosis,body composition and bone turnover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J Rheumatol,1999,26(22):2205-2209.

[6]安晓蓓,魏 平,王俊祥,等.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620-623.

[7]宋淑菊,马骥良.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2):244-246.

[8]Donnelly S,Doyle DV,Denton A,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rate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nn Rheum Dis,1994,53(2):117-121.

[9]Karberg K,Zochling J,Sieper J,et al.Bone loss is det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syndesmophytes[J].J Rheumatol,2005,32(12):1290-1298.

[10]孔维萍,阎小萍,张 卫,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保护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27-30.

[11]Stupphann D,Rauner M,Krenbek D,et al.Intracellular and surface RANKL a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lis[J].Rhermatol Int,2008,28(1):987-993.

[12]Allali F,Breban M,Porcher R,et al.Increas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patients with spondyloarthropathy treated with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J].Ann Rheum Dis,2003,62(3):347-349.

[13]Maksymowych WP,Jhangri GS,Fitzgerald AA,et al.A sixmonth randomized,controlled,double-blind,dose-response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pamidronate?(60 mg versus 10 mg)in the treatment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efractory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thritis Rheum,2002,46(7):766-773.

猜你喜欢
松质骨强直性脊柱炎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骨小梁仿生微结构的解析与构建
犬股骨髁种植体挤压植入动物模型的建立
老年胸腰椎松质骨的扭转力学特性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