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钠穴位封闭配合针刺治疗难治性面瘫

2013-09-11 09:45徐青华席弘刚王长海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神经节面瘫顽固性

徐青华,席弘刚,赵 红,王长海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麻痹病变。一般经短期治疗可痊愈。但有些患者因失治误治可延绵难愈,此时常规针刺疗法往往难以奏效。现将笔者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面瘫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2012 ̄01—2012 ̄10西京医院门诊患者。共纳入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岁,平均(36.4±10.20)岁。平均病程58 d。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针刺加穴位注射组(试验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经齐同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以文献[1]有关中风章节为依据。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风中经络诊断标准;②病程90 d以上;③经CT或MRI证实无其它器质性病变;④曾在其他医院接受过针刺或其他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参考文献[2]。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文献[3]制定。

1.6 观察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针刺选穴:患侧阳白、太阳、鱼腰、迎香、合谷、承浆、地仓透颊车。30 min/次,行针1次/10 min,平补平泻手法。

1.6.2 试验组 除同对照组治疗外,用注射针管抽取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 H20083224,简称神经节苷脂)2 ml(20 mg)/次,分别注射于上述穴位中。两组均10次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1。

表 1 两组面瘫患者治疗效果

2.2 对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见表2。

表 2 两组面瘫患者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s)

表 2 两组面瘫患者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检测内容 试验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管袢形态积分 2.2±0.24 1.0±0.22* 2.0±0.12 1.0±0.10*血液流态积分 2.1±0.16 1.2±0.12* 2.2±0.20 1.6±0.12袢周状态积分 2.2±0.42 1.0±0.24* 2.3±0.14 1.2±0.13*总积分 6.5±0.82 3.2±0.26* 6.5±0.46 3.3±0.35*

2.3 对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 见表3。

表 3 两组面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 讨论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中经络”范畴,一般经药物或针灸治疗多能治愈[4,5]。但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失治误治,导致未能痊愈或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6]。此时虽可继续进行针刺等药物治疗,但往往收效不大。随着现代医学对神经损伤研究的发展,已经证实损伤的细胞经过治疗可以或部分恢复[7]。神经节苷脂是由猪脑提取生产的对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修复作用的物质,作用机制是促进“神经重构”,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损伤。根据面瘫的发病机理,近年来,笔者探索运用神经节苷脂穴位封闭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已经超过最佳治疗时间的面瘫患者。将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运用到传统的针刺治疗中,效果满意。

本文结果显示(表1),针刺加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难治性面瘫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本文患者均已分别接受过药物、理疗、针刺等治疗,疾病已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重复以上已经做过的治疗患者大多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对治疗不主动配合,治疗效果必定会受影响。而将一种全新的方法提供给患者时,必将重新燃起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事实上神经节苷脂确实可以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恢复。临床症状如口角歪斜是患者最痛苦,也最为重视的客观指标,能否尽快的改善这些症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尤其是经过多种疗法治疗后的患者。本文结果表明(表3),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外周甲皱微循环是衡量微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中医血瘀证的主要指标之一,面瘫的主要发病机理在于气滞血瘀,脉络失养,所以笔者把它作为观测指标。结果表明,患者甲皱微循环有明显改变,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提示,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和单纯针刺均可改善“血瘀”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氧状态,而加用神经节苷脂后能提高单纯针刺的效果。

总之,对于顽固性或久治不愈的面瘫患者,采用针刺加神经节苷脂注射的方法,较单纯针刺组疗效显著,应适时采用,以免贻误病情。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0-315.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8-282.

[4]李 翔,吴 雷.粗针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J].中国针灸,2012,32(9):858-859.

[5]丁 敏,蒋亚秋,冯 骅,等.微创特点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62 例[J]. 中国针灸,2009,29(12):965.

[6]陈惠姗.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35例[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3):222.

[7]倪晓风.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杂志,2002,11(13):1210.

猜你喜欢
神经节面瘫顽固性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