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综合教学在乡村医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作用

2013-09-12 03:15孙秀荣赵旭杰戴振顺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10期
关键词:心肺电脑心脏

孙秀荣 赵旭杰* 戴振顺

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病例中,心脏性猝死为主要死亡原因,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1-2]。当心脏骤停患者处于“临床死亡期”,如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其存活率可达70%~80%,否则可迅速死亡[3]。目前,国内外猝死的院前复苏成功率总体水平不高,如何提高其成功率是急诊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4]。我国乡村医生是医疗卫生行业最基层的医疗群体,众多乡村患者需经乡村医生的诊治,因此乡村医生掌握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急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5]。为此,本院采用多媒体结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对62名乡村医生进行了CPR培训,在帮助乡村医生掌握CPR技术的同时,探讨研究出了有效提高乡村医生CPR培训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安排培训了62名乡村医生,其中男性38名,女性24名,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为(25±22.6)岁;文化程度为大专10名,高中及中专29名,其他23名;从事医疗工作时间1~3年10名,3~5年18名,5~10年22名,10年以上12名。

为提高乡村医生的素质及从业质量,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第386号令“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乡村医生每2年至少培训1次[6]。在培训前对62名乡村医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测试,其理论成绩为(36±12.5)分,操作成绩及格率为3.2%。对乡村医生的考试和测试结果表明,加强乡村医生CPR培训非常重要。

1.2 方法

(1)对62名乡村医生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设立试验组与对照组,单号为试验组(31名),双号为对照组(31名),每组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对试验组乡村医生采用多媒体结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版书教学法,对两组培训后成绩的进行比较。

(2)以培训后的理论考试和CPR操作考核为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5.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两组在年龄、学历、从医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乡村医生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培训后成绩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培训后操作考核成绩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P<0.01),多媒体结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版书教学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操作考核成绩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培训后操作考核成绩情况

(2)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理论考试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7]。因此,乡村医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非常重要,探讨有效的提高乡村医生CPR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在培训中由4名优秀的医务人员组成专业组,对62名乡村医生分4次进行培训,将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标准应用到培训中,使学员掌握新的CPR的理论及技术[8-9]。张波等[10]认为,培训的师生比例为1∶5最适当。本次培训的师生比例为1∶3.9,保证了充足的师资力量,使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媒体结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法的具体方法。①采用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常用50项护理操作技术》中的CPR基本生命支持术作为视频资料让学员观看50 min,增加学员学习的兴趣,使学员有一个整体印象;②教员利用CPR电脑教学模拟人边操作边讲解两遍;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CPR练习,促进学员CPR知识的进一步提高。CPR电脑教学模拟人在美国40多年的CPR培训中一直是作为一项成功经验和指南[11-12]。CPR电脑教学模拟人较为直观,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而且带有语音提示和亮灯显示,便于教员及时发现学员的动作是否正确,可正确指导学员练习。利用CPR电脑教学模拟人进行考核,以能正确判断心脏骤停、正确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正确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及掌握复苏的有效指征为考核合格,不及格者由教师再次进行培训,直至合格即可。

(4)培训操作内容:主要为心脏骤停的判断、如何扪及颈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气道的打开、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的有效指征及复苏后的观察7方面的内容。理论方面的内容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现场CPR的适应证、现场CPR的禁忌证、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终止CPR。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中将单人CPR时,所有年龄的患者按压与通气比为30∶2。CPR流程从A→B→C改为C→A→B,2010年指南最大的变化为:对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新生儿除外)将CPR流程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改为C→A→B(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这样能明显缩短从判定心脏骤停到第1次按压的时间,绝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为成人,且最初心律是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心动过速,在这些患者中,CPR的最早部分是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除颤。而新生儿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原因所造成,CPR程序仍然是A→B→C(除已知是心脏原因引起以外)。简化了BLS程序,删除了视、听和感觉程序,强调了对无意识、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叹息样呼吸的成年患者快速激活急救反应系统,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高质量的CPR的方法备受关注。良好的胸外心脏按压要有足够的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最少5 cm,频率最少100次/min,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重点强调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通气过度[6]。

综上所述,多媒体结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法的应用,在对乡村医生的CPR培训考核中具有显著效果,应予以推广。

[1]卢迎芬,卢开林,李伟.院前急救死亡157例病例分析及病因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328-1330.

[2]陆再英,钟南山.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9.

[3]周秀华.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

[4]王庸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9.

[5]高辉,齐晓娜.运用数字模式在2010成人CPR指南培训中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940-9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6号.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08-05.

[7]李春盛,季宪.2010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253-256.

[8]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1.

[9]倪爱娟,田丰,孙秋明,等.医疗培训模拟人技术的现状及其在战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4-5.

[10]张波,朱秀梅,刘淑英,等.护士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6):468-469.

[11]李玉肖,陈实娥,朱琼.培训警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58-160.

[12]孙文会,付杰,李海军.利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普通群众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观察其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1):1040-1042.

猜你喜欢
心肺电脑心脏
电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脏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