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2013-09-12 09:32张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心衰

张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多,心力衰竭做为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近来一些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可以评定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程度和预后[1]。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对心衰患者的心衰分级,来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伴心衰患者120例为实验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岁数49~74岁,平均年龄为55岁,然后随机选择我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不伴心力衰竭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男性70例,女性50例,岁数47~75岁,平均年龄为58岁。俩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分级测定 采用NYHA分级法,就是1964年纽约心脏学会根据诱发心力衰竭的症状(疲乏,心肌,气短等)所需的的活动量将心功能进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为:心功能Ⅰ级,即心功能代偿期,患者表现为无明显的症状,体力活动和正常人基本一样;心功能Ⅱ级,即一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较重的体力活动就会有症状,体力活动稍微受限制;心功能Ⅲ级,即二度心功能不全,患者活动后症状明显,休息后减轻,体力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心功能Ⅳ级,即三度心功能不全,在安静状态既有明显的症状,体力活动完全受到限制[2]。

1.2.2 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患者晨起后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然后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采用全自动生化仪,使用酶法检测血清中的血清总胆固醇量,甘油三酯量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库,运用t检验公式对治疗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运算,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分析当P值小于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量,甘油三酯量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比见表1,实验组患者心衰分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各含量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各含量对比()

项目 例数 总胆固醇量(mmol/L)甘油三酯量(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mmol/L)120 4.56±0.89 1.93±0.93 2.92±0.56 1.18±0.36实验组对照组120 4.35±0.91 1.94±0.98 2.71±0.63 0.98±0.25

表2 实验组患者心衰分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之间的关系()

心功能分级例数总胆固醇量(mmol/L)甘油三酯量(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mmol/L)26 3.86±1.12 1.42±0.63 2.39±0.97 0.89±0.31 48 4.47±1.02 1.86±0.89 2.46±0.86 1.09±0.41Ⅲ46 4.23±1.10 1.64±0.78 2.54±1.02 0.98±0.35ⅣⅡ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要低于高血压不伴心力衰竭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心衰严重程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

3 讨论

高血压易引起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近几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诱因,因此研究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发现,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心衰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越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①一般患者确诊为高血压以后,患者就会被叮嘱要保持低盐饮食,而人体内盐量减少,会直接影响脂质的合成,这样合成的脂质减少,就导致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低。②对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代谢功能一般都会有障碍,会直接影响血脂的代谢,这样就会减少脂蛋白的生成。③心衰患者的血液循环存在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这样直接导致患者会减少对动物性食物的消化,这样就直接导致患者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低④患者的心衰程度越重,上面的代谢障碍越严重,患者的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越低[3]。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偏低与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较高的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与门诊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死亡率密切相关,患者的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可以很好的改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晚期心衰患者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会加重其病情,使患者的预后更差[4]。

本文通过研究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关系,表明随着患者心衰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也随之降低,所以患者的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同时可以很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戴敏,杨俊华,周炳元,等.应用心袁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1972-1974.

[2]TsarouhasK,Tsitsimpikou C,Haljassos A,et al.study of in一sulin re sistance,TNF-a.total antio xidant capacity arld lipid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under exercise.InVivo,2011,25(06):1031-103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4]Lizak MK,zakliczynskjM,Jrosz A,et a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Iesterol 1evtls and risk of death in chfonic heartfailure patients referred for heart transplant evaluation.J Hean Lung Transplant,2010,29(23):386-387.

猜你喜欢
高密度脂蛋白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