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超声造影多指标联合应用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分析

2013-09-12 09:32王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稳定型节段均值

王欣

心肌超声造影(MCE)因有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成本较低,可以床边检查,可重复性好、无辐射污染等优点,使该技术在血液灌注评估中明显优于其他成像技术,且不可取代。本研究通过实时心肌超声成像(RT.MCE)定量分析和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gated-SPECT)检查,把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联合应用RT-MCE许多指标来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临床32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列入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42~81岁,平均(58.74±10.03)岁。其中隐匿型冠心病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肥胖8例,吸烟史者14例,饮酒史者9例。高密度脂蛋白(1.24±0.38)mmol/L,总胆固醇(5.08±1.12)mmol/L。32例患者都进行了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RT-MCE检查后两到四天,行经静脉RT-MCE检查,三天左右后进行gated-SPECT检查,1周内行CAG。以CAG为金标准,把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RT-MCE检查:造影剂为声诺维(SonoVue,Bracco);使用Philips iE33型实时三维心脏超声诊断仪,配有频率为1~5 MHz的二维$5-1探头。

1.2.2 方法 ①采用InfiniaⅡ型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仪,对Gated-SPECT检查②RT-MCE定量分析: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左室16节段划分法进行定量分析。③由经验丰富的心导血管医生利用Judkins方法进行多方位冠状动脉造影。

2 结果

2.1 RT-MCE检查结果 32例患者,总计心肌节段512个,RT-MCE检查中,除了因显影不良40个心肌节段排除无效,472个有效心肌节段被获得,占全部心肌节段的92.2%)。其中左回旋支供血的心肌节段共145个,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节段共152个,前降支供血的心肌节段共175个。按心肌范围划分,心尖段心肌节段127个,基底段心肌节段174个,中间段心肌节段171个。472个心肌节段定量分析指标:A均值为(6.23±3.14),β均值为(0.53±0.23),A×β均值为(3.85±3.22)。A值、β值及A×β值在各心肌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32例患者中被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为22例(占65.6%)。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第一对角支病变6支[平均狭窄(68.81±20.35)%],左回旋支病变11支[平均狭窄(83.01±15.48)%],钝圆支病变4支[平均狭窄(81.68±14.92)%]以及右冠状动脉病变11支[平均狭窄(87.01±10.32)%]。左主干病变1支(平均狭窄60%),左前降支病变16支[平均狭窄(88.28±10.24)%]。

2.3 RT-MCE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表1 Gated SPECT对缺血心肌节段检出率(例)

Gated-SPECT计分在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ted-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8%和83.6%。4RT-MCE多指标联合与gated-SPECT对比分析β与A×β及β与A×β、A与β联合诊断敏感度增加,分别为89.2%、90.5%及96.2%,特异度无明显下降,诊断准确度增加,以β+A×β诊断准确度最高,优于gated-SPECT。

3 讨论

诊断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虽被公认为“金标准”,但这种技术对大部分<100 μm侧支血管显示不了,显示的仅是直径>100 μm的血管,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冠状动脉壁的变化信息比较少[1],当局部管壁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扩张时,斑块不会造成冠状动脉内腔的变化,这样冠状动脉造影就不会发现。上述研究表明,心肌超声造影多指标联合应用对冠心病诊断很有优势,加之超声造影空间及时间分辨率较高,有利缺血心肌的检出,也为临床在无创伤下对心肌缺血进行评价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具有推广意义。

[1]李东野,梁力,夏勇,张辉,王晓萍,李承宗,潘德峰,徐通达.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多指标联合应用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7(5):566-570.

猜你喜欢
稳定型节段均值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