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研究

2013-09-12 09:33雷立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抗菌药不合理内科

雷立锋

抗菌药物在我国的应用非常普遍,在许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无法替换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抗菌药物的品种也是层出不穷,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却带来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诸多问题,进而又会引发患者对于住院时间过长或者治疗费升高的质疑,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头疼问题。在我国医患问题尤为突出,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一直存在,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仅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帮助,也是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一个方法。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的应用具有代表性,因此是探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一个突破口,本文采用了干预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进行干预实验后的2012年2~10月份的100名呼吸内科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0.12±20.78)岁。2012年2月份以前出院的100名呼吸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5~81岁,平均年龄(52.01±23.24)岁。对100名干预组的患者进行我院制定的系列合理干预手段指导临床用药,主要依据是《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对照组的100名患者不采取干预措施。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回顾性方法,即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设计规划好数据信息采集表,将采集到的200名患者信息对应填入表中,所需采集的信息有:患者病历号、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住院信息(入院、出院时间)、入院所得诊断、给药规律、使用药品情况及费用等。将所获信息统计好并建立数据库。其次,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参考《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评价指标有抗菌药物使用率、是否存在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联合用药的比例、住院时间长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的费用情况等[1]。

1.2.2 干预措施 ①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干预,首先要主动分析病历数据,找到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成立医生干预小组共同探讨用药方案和审核抗菌药物处方,充分掌握干预工作的主动性。②使用改善处方行为的策略干预。首先从教育入手,对呼吸内科的医务人员进行用药知识的相关培训,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以及演讲、知识问答、编写用药指南、提供阅读材料、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渗透合理用药知识,让合理用药观念深入人心。在管理方面,还可以通过考核上岗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检验,若考核不合格则调换岗位。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违规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直至停止处方权。在监督方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2]。

1.3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中的信息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用到的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t检验表示组间比较;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采用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00名患者全部治愈后出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是否存在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联合用药的比例、住院时间长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的费用情况等见下表。从表中可以得知预组具有更为合理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较低的不合理用药比例、较低的抗菌药费支出、较短的住院时间等,干预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抗菌药合理性应用指标对比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种类之一,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开放式的生理解剖特点,通常发生病变的位置有气管、肺部以及胸腔。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轻者咳嗽、呼吸有影响,重者呼吸衰竭而死。随着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加重以及老龄化加速等变化,呼吸系统疾病有增无减。由于呼吸系统的高感染率因而导致了在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也受到了医药界的关注,甚至是社会关注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中,约六成处方含有抗菌素药物。对于抗生素泛滥的现象,一些患者的就诊意识需要改变,偏向大医院就诊,而且乐意使用见效快的抗生素药品。此外,基层医生的观念也要改变。部分医生认为用好过不用,也有医生迫于压力,为维护医患关系,担心患者病情不好转而找茬等原因,而使用抗生素。鉴于以上原因我院开展了抗菌药合理使用的干预策划,通过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4]。

总之,在改善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进行的干预实践是可行和有效的,完全可以应用于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次的干预研究也为以后提高用药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有用基础。

[1]董央庆,李略,朱泽浩,等.舟山市老年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耐药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0,22(8):878-879.

[2]郭秀芹,赵秀平,王超花.基层医院抗菌药物横断面调查.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235.

[3]罗林,邓继红,宋莉.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78.

[4]庄丽琼,徐峰.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今日药学,2010,20(8):35.

猜你喜欢
抗菌药不合理内科
内转科型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