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高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

2013-09-12 04:24李秀云
电子测试 2013年20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劳务流动性

李秀云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0 引言

建筑工人不仅为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也为我国的建筑业走出国门而融入世界的竞争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建筑业农民工有4000多万人。但建筑工人高流动性的现状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和生产效率,是施工企业施工安全水平和利润的无形杀手。

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于流动性的研究一般是从全社会角度出发,鲜有学者站在某个特定行业这一角度,分析农民工在该行业内部的流动及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因此,高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的影响路径及应对是农民工流动性和建筑施工安全课题中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1 建筑工人流动行为的分类与现状分析

1.1 建筑工人流动行为的分类

本文所研究的流动行为是指建筑工人在建筑行业内部的流动行为,不考虑其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流动行为:跨项目流动、跨企业流动和跨专业流动。跨项目流动是指建筑农民工在当前项目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因为薪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原因而导致中途离开去其他项目工地工作的情况。跨企业流动是指建筑工人在一个项目工作完成之后,没有继续在该项目施工单位或其劳务分包公司工作,而去其它项目施工单位或劳务分包公司工作的情况。跨专业流动是指建筑工人在项目工地的工作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从事一个工种的工作,而是在同一个项目工地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工作工种或在不同的项目工地从事不同工作工种的情况。跨项目流动、跨企业流动和跨专业流动并不是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关系,建筑工人的一种流动行为既可以是跨项目流动,又可以是跨企业的和跨专业流动,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工人流动行为分类示意图

1.2 建筑工人流动行为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150位建筑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得出有跨项目流动经历的58人,占总数38.6%;有跨企业流动经历的101人,占总数67.3%;有跨专业流动的68人,占总数45.3%,可以看出建筑工人群体有较高频率的流动行为。同时,通过对江苏34家建筑施工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江苏很多的施工企业都在为建筑工人的频繁流动而苦恼。此外,梁雄军等在调查1550名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时得出农民工不易“换地区流动”的行业排序是餐饮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建筑施工业,即建筑行业是流动行为出现频率最高的。

2 建筑工人高流动性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路径

2.1 拖延施工进度,降低现场施工安全水平

建筑工人的高流动性会造成“民工荒”,经常性的建筑工人短缺必定会拖延建筑项目施工进度。工期压力上升时,设备加速磨损对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工期拖延过长时,季节转换带来的不利自然因素将造成部分施工的难度增加,加大了施工安全风险。同时,工期拖延也可能带来新的经济风险,譬如物价上涨、进度款回收推迟等。经济风险往往会致使施工方忽略安全资金“软投入”。

2.2 提高施工成本,压缩现场施工安全投入

建筑工人的高流动性,一方面会不断的使施工企业陷入招聘建筑工人的漩涡,连续的付出对建筑工人的取得成本和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建筑工人在做出流动行为决策后必然会带来怠工成本,离开之后也会有相应的空位成本。以上都会导致施工成本的提高,从而间接压缩现场施工的安全投入。

2.3 中断安全信息沟通,降低施工安全管理的持续性

建筑工人与项目部经过一段磨合期,会逐步建立一种常规化的安全信息沟通模式。但是,建筑工人过高的流动性一方面影响着安全信息沟通模式的稳定性,譬如安全会议的氛围改变、频率的浮动等;另一方面相对于老建筑工人,新建筑工人需要额外的时间适应该安全信息沟通模式,不利于其及时准确的获取安全信息。因此,安全信息沟通会因建筑工人高流动性而中断,导致施工安全管理的持续性大打折扣。

2.4 减少安全教育培训频率,不利于改善建筑工人的安全操作水平

鉴于施工场地的相对固定和施工人员相对流动的特点,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之间往往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再加上建筑工人频频跳槽和快速的流动,施工企业面临着建筑工人培训后的流失风险。因此,施工企业从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普遍缺乏对建筑工人进行真正意义上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的兴趣,而一些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应付监督检查和申报资质。这种行为选择在整个建筑业处于不断的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项目现场施工安全水平得不到提升。

综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的影响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工人流动性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路径

3 建筑工人高流动性的应对策略与解决对策

3.1 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降低建筑工人的主观流动意向

建筑工人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水平,譬如劳动强度、生活设施配备等,都对其流动意向有直接影响。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管理者,是建筑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水平的主要主导者,应立足长远,加大安全文明施工费投入,将改善建筑工人工作和生活水平纳入项目部的管理目标之一。

3.2 采用成建制劳务用工方式,客观约束建筑工人的流动行为

零散用工和以“包工头”为核心的劳务用工方式会带来建筑工人的无序流动,很难对建筑工人进行统一管理,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建制劳务用工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约束建筑工人的流动行为,还可以从客观上降低建筑工人流动行为为施工企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3.3 建立“施工企业-劳务分包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美国建筑业有关资料统计,与建筑供应链上下游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施工企业总成本下降10%,工期缩短25%-35%。劳务分包公司作为建筑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工人的主要供应方,对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水平及建筑项目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作用。施工企业都希望与有信誉、高素质的劳务队伍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施工企业与劳务分包公司可约定,当其提供安全意识好、操作技能优、稳定性高的建筑工人,施工企业可给予其一定的报酬作为奖励,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1]李少彬.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J].工程质量,2006(07):29-31.

[2]梁雄军.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 2007 (3):13-27.

[3]王春超.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49-57.

[4]周大鸣,周建新.建筑散工的群体特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05):28-30.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劳务流动性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建筑工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建筑工人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泸州市建筑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