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水面蒸发研究

2013-09-13 02:52朱文升周军亭
治淮 2013年6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蒸发量蒸发器

朱文升 周军亭

一、水面蒸发

1.蒸发能力

蒸发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大小用蒸发能力来表示。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一般通过水面蒸发量的观测来确定。

2.选用站及资料情况

(1)选站原则及站分布

尽量选取资料质量较好、面上分布均匀、蒸发器型号一致的站点,作为主要站。同一站不同年份使用不同型号蒸发器时,要统一换算为E601型。

本次评价共选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蒸发代表站10个,其中气象资料站6个,E601型观测站3个,Ф20cm观测站6个,Ф80cm观测站1个。

(2)蒸发资料系列

不同类型观测器(皿)的观测值统一转换为E601水面蒸发量,采用逐年、逐月换算,然后分析计算1980~2005年系列的均值和其他统计参数。

(3)蒸发观测器使用情况

平顶山市水面蒸发观测仪器主要有三种:E601型蒸发器(简称E601)、80cm口径套盆式蒸发器(简称Ф80)和20cm口径小型蒸发器(简称Ф20)。E601与Ф80多用于非冰期,而Ф20既适用于非冰期,也适用于冰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平顶山市水文系统的蒸发观测器以Ф80cm蒸发器为主,80年代以后,逐步采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但少数站仍采用Ф80cm蒸发器观测,到90年代后已全部换成E601型蒸发器。气象部门主要应用Ф20cm蒸发器进行观测,系列较长。

由于观测器(皿)的口径不同,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也随之不同。本次评价要求不同口径蒸发器的观测值,统一换算成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E601与Ф20的折算系数,影响因素较多,除口径、仪器材料、观测方法及资料精度等因素外,观测场地的代表性,仪器安装形式,地温、气温、气压、风速和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也非常重要。所以短时期的比测成果,折算系数较难稳定。特别是安装形式,E601埋入地下,Ф20均暴露于空气中,同一条件下的气象因子作用不同,地温、气温对三种仪器的影响差别较大,且气象因子也存在梯度变化,致使Ф20与E601的折算系数产生较大梯度的时空变化。

本次评价,Ф20与E601水面蒸发量综合年折算系数采用0.62,Ф80与E601水面蒸发量综合年折算系数为0.84。

全市蒸发观测站点较少,不能满足绘制全市蒸发量等值线的需要,本次评价未绘制全市蒸发量等值线。

二、水面蒸发分布特性

1.水面蒸发的地区分布

水面蒸发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与水汽饱和差、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分布相一致,呈现自南往北、自西向东递增的规律,即较干旱的平原水面蒸发量,大于较湿润的丘陵与山区的水面蒸发量。

2.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

(1)年际变化

水面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及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为了消除不同型号蒸发器折算系数的影响,选择同一口径蒸发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选取沙河流域3个具有长系列(资料最长系列为41年)和相同型号Ф20蒸发器的水面蒸发观测资料,对1971~1990年与1991~2011年两个系列进行对比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1991~2011年水面蒸发量比1971~1990年明显有所减少。

图1为叶县、宝丰、鲁山站的1971~2011年系列按5年滑动平均水面蒸发量过程线比较,可以看出,代表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面蒸发量总体上呈现平缓的下降趋势,虽然各站的水面蒸发量波动幅度不同,但减小趋势是一致的。

(2)年内分配

年内水面蒸发量受气象因素年内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纬度、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水面蒸发年内分配也不一致。一般是山区变化小,平原变化大。

水面蒸发量受湿度和温度变化影响,年内最大水面蒸发量主要发生在5~8月,少数站集中在4~7月。最大连续4个月的水面蒸发量一般占年总量的50%左右,在地区分布上比较稳定。平顶山市1971~2011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见图2。

平顶山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71.6mm,全市最大月蒸发量出现在6月份,最大月蒸发量与年总量的百分比一般为15%左右。最小月蒸发量多出现在1月,占年蒸发量的4%左右。最大与最小月蒸发量的比值为3.4~4.1。

夏季(6~8月份)蒸发量最大,占年总量的35.8%左右,春季(3~5月份)占30.1%,秋季(9~11月份)占20.8%,冬季(12月~次年2月份)最小占13.3%。平顶山市水面蒸发季节分配见图3。

三、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是反映地域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标,在气候学上一般以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表示。年蒸发能力与E601蒸发器测得的水面蒸发量存在着线性关系,所以本次多年平均干旱指数采用多年平均E601年水面蒸发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比值。当干旱指数小于1.0时,降水量大于蒸发能力,表明该地区气候湿润;反之,当干旱指数大于1.0时,蒸发能力超过降水量,表明该地区偏于干旱。干旱指数愈大,干旱程度愈严重。根据干旱指数的大小,可进行气候的干湿分带,其划分标准见表2。

平顶山市代表站1971~2011年多年平均干旱指数见表3。

干旱指数小于1.0的湿润区主要分布舞钢市区,其余地区的干旱指数在1.0~2.0之间,属于半湿润区分布区。其中干旱指数最大为汝州1.52,最小为舞钢0.87。

四、结语

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顶山市水面蒸发量总体上呈现平缓的下降趋势,这与近地面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有关,风弱的时候,气流慢,蒸发面的水汽不易被带到大气中;而日照减少时,蒸发面接受的能量少,水分子动能减弱,水汽扩散也就减慢,水面蒸发量就减小。分布上,平原地区大于丘陵与山区的水面蒸发量,夏季蒸发量最大,占全年蒸发量的40%。平顶山市南部比较湿润,北部(汝州、郏县一带)相对干旱。现在西部、南部有大型蓄水工程(孤石滩水库、燕山水库、石漫滩水库等),空气相对湿润,可以在此开发旅游项目和水产养殖等,使之成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北部由于多年平均降水相对较少,蒸发量较大,容易发生干旱,加之缺少大型水利工程及用水量的增加,应当加强建设引水、节水工程,以满足人们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需求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蒸发量蒸发器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贵州清镇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空调三蒸发器制冷回路的充注量研究
脱硫废水浓缩系统中烟气蒸发器的管内模拟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平顶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喷射式蒸发器与降膜式蒸发器效果比较
平顶山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威果苗培育基地
小型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的分析比较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