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室速电风暴28例

2013-09-14 03:44董十月沈贵林
中国药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治疗室室速室颤

董十月,沈贵林,程 东

(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 湖州 313300)

室速电风暴又被称作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等,指的是24 h内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自发的室速或者室颤,且需要进行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室速电风暴是一种最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主要发病原因是心室电活动的极度不稳定,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2]。室速电风暴的治疗是一个很棘手的临床问题,一般包括针对基础心脏病及诱因的治疗、发作时的治疗以及稳定期的治疗[3]。室速电风暴的急救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非药物治疗即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植入;另一种是药物治疗,如维拉帕米、胺碘酮、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近年来,在室速电风暴的药物治疗中加用咪达唑仑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多。笔者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室速电风暴,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6月至2012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及心内科住院的室速电风暴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59.8±6.9)岁;冠心病24例,心力衰竭27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ICD植入后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以及原发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除行针对原发病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艾司洛尔首剂20mg,静脉注射后以20~50μg/(min·kg)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咪达唑仑2 mg静脉注射,随后以2mg/h速度静脉泵入。患者治疗期间均行持续性心电监护,待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并且无室早、室速出现48 h后,停止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终止室速、室颤成功率,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运用SPSS软件16.0,采用 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不良反应发生后经调整用药剂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对症处理后均得以缓解。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遗传性心律失常都可以发生室速电风暴,而器质性心脏病是室速电风暴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心室电风暴的可能发生机制有以下几种: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β2受体的反应性增高;希氏浦肯野氏系统传导异常。交感神经在促发室速电风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发作、手术应激以及情绪激动等原因均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神经末梢会释放高剂量的儿茶酚胺,然后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改变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构型,造成离子通道功能失控,钾、钙、钠等离子大量外流,造成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会进一步加剧脑缺氧,引起中枢交感神经兴奋,接着室速电风暴加剧,呈现恶性循环现象。

室速电风暴往往发病突然,病情恶化迅速,常出现发作性晕厥,并伴有心率快、血压高、呼吸急促等,床边的心电监护或者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在发作过程中出现的室速或室颤[5]。除此之外,患者还伴有原发病引起的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电解质紊乱、脑颅损伤以及内环境紊乱等。心电图显示发病患者主要为自发性的室颤或者室速,多数为反复发作的室速,少数为室速或者混合形式。

室速电风暴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救、稳定期维持以及针对基础病症的治疗。电除颤和电复律是电风暴发作期使血流动力学恢复的主要措施,但过度使用电除颤容易加重心功能衰竭或者心肌损伤,恶化心律失常[6]。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将电复律与药物治疗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考虑基础病症的情况下,选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艾司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竞争儿茶酚胺的结合位点以抑制β1-受体,有着降低血压和心肌耗氧量,减缓静息和运动心率的作用[7]。咪达唑仑是苯二氮类药物,药效远强于安定,具有抗焦虑、镇静、安眠、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通过上述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具有减少室颤或者室速的再次发作、恢复窦性节律的作用,并且作用快、持续时间短。在常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咪达唑仑能有效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并且减少室颤或室速的再次发作。

本试验结果显示,咪达唑仑联合艾司洛尔治疗的患者和单用艾司洛尔的患者在治疗后均恢复了窦性心律,但是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加用咪达唑仑后加速了药物的作用,使患者得以尽快的恢复,这个结果也与目前研究报道的结果相似。另外,单用艾司洛尔治疗后有8例发生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而采用咪达唑仑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后3例发生呼吸抑制,2例发生过度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用咪达唑仑还可降低患者的不适应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综上所述,用咪达唑仑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室速电风暴,患者心律恢复快,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崔文建,刘 野.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室速电风暴一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1(19):147-148.

[2]宋旻枫.咪达唑仑对治疗室速电风暴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7):754-755.

[3]王晓莉,柯元南.咪达唑仑和艾司唑仑治疗高血压患者长期失眠的临床疗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4):338-340.

[4]秦艳平.术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0.

[5]鲁 洋.恶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研究及艾司洛尔对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0.

[6]肖煜东,郑秀峰,刘 飞,等.艾司洛尔在心室电风暴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5):95.

[7]费 翔,袁沃亮,王景峰,等.艾司洛尔成功治疗交感风暴并严重心力衰竭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3):282.

猜你喜欢
治疗室室速室颤
皮肤科性病治疗室院感管理分析
探讨病区治疗室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外科治疗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效果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的基质标测及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