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梅 (浙江省萧山医院放射科,浙江 萧山 311200)
脊柱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肿瘤骨转移的靶部位,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脊柱的转移,脊柱转移瘤可合并疼痛、骨折,当肿瘤压迫到患者的脊髓时可导致多种神经压迫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减轻患者脊柱方面的损伤。因此,本文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74例,用以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采用的临床研究资料为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74例,其中男 46例,女 28例,年龄 47~76岁,平均(61.96±5.63)岁,入组的74例均有恶性肿瘤史,原发肿瘤为肺癌的35例,结肠癌、直肠癌17例,肾癌13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食管癌2例,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其中经病理确诊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为59例。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由GE公司生产的1.5T超导MRI扫描仪进行扫描,均为常规平扫增强。患者均进行横断位的T2加权序列(T2WI)进行扫描(FRFSE序列)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为SE-EPI),其中FRFSE序列重复时间为6 500到8 000 ms,层厚为6 mm,层数在24到40层之间,SEEPI序列重复时间为4 420到4 730 ms,层厚为6 mm,层数在24~40层之间。
1.3 观察指标:对磁共振两种不同序列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13.0,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敏感性为89.83%(53/59),特异性为73.33%(11/15);横断位T2加权序列的敏感性为79.66%(47/59),特异性为60.00%(9/1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敏感性(χ2=4.873,P=0.029)和特异性(χ2=5.139,P=0.024)均高于横断位T2加权序列。
表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横断位T2加权序列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例)
目前临床用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方法通常是MRI,其敏感性较高,可以通过椎体信号的改变、跳跃征、椎体的形态改变、附件是否受累、椎旁的软组织是否出现肿块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提供参考[2],但是临床上仍然需要对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脊柱压缩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位于脊柱的原发性肿瘤进行鉴别[3]。因此,寻找一种更高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于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目前较多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无创疾病检查技术,其优势是可以较为直观地反应人体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关的功能状态[4],钟群等[5]在研究中发现,相比于传统的脂肪抑制T2加权序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噪声比相对较高,可以敏感地监测肝癌肝脏移植术后肿瘤是否复发。朱向帜等[6]在研究中发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对鼻咽癌靶区的范围进行准确地判断,从而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参考。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序列,这说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更为准确地对脊柱转移瘤进行诊断,这可能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性疾病中信号较传统序列更高,而在非肿瘤性疾病中信号较低有关。
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对脊柱转移瘤进行更为准确地判断。
[1] 李 晔,赵 宏,王以朋.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治疗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3):2372.
[2] 刘金有,唐广山,周光礼,等.磁共振成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7):5175.
[3] 刘耀升,刘蜀彬.椎体转移瘤的诊治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12):2002.
[4] 刘静静,王 劲,单 鸿,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591.
[5] 钟 群,陈自谦,陈锦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4):228.
[6] 朱向帜,康 铮,何 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靶区勾画和复发转移预测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