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景照明——以南京南站地区夜景照明设计为例

2013-09-16 00:50
照明工程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站夜景景观

陈 荃

(南京市路灯管理处,江苏南京 210013)

1 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1]。在当今世界,由于全球化历程的加快,外来文化对地域文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城市特色日渐丧失。保持城市个性特色,展现城市深刻人文景观,挖掘地域文化是创造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

1.1 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根本所在

对于城市特色,不能单纯地从所谓的“符号”上寻找地域文化因子,而应该从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只有将地域文化内涵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创造真正的城市特色。只有创造出这种源于当地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人们才会产生对城市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夜景照明中地域性的构成

自然和人文是构成城市地域性特色的要素。前者指城市的自然条件,包括城市的气候、地形、地貌、动植物等;这是构成城市地域特色的本底。后者则包括城市的地方历史、传说、名人及其故居、历史街区、古典园林、古建筑以及现代人为活动的结果,是形成城市市地域特色最活跃的因素。夜景照明设计应该着眼于当地的建筑与景观并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2]。在夜景照明设计的时候,如果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抽取地域文化的基因,并通过光的语言,合理利用照明器具加以刻画与表现,就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夜景意象,创造良好的夜景效果。例如哈尔滨在进行夜景照明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该城市的特征:即地域文化浓厚,城市中汇集了多种风格的建筑,与之对应的是,照明采用了大量的彩色灯光,使得城市更具异国情调。同时,对建筑立面、柱、窗等建筑的细节部分进行了重点照明,强调出了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并反映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2 夜景照明中地域文化表达的载体探究

在城市夜景照明中该如何表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种载体去考虑:

2.1 建筑

建筑是城市中最能凸显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时,其呈现出的风格也大不相同。如我国江南水乡的建筑与北方黑土地的建筑无论在色彩,构造形式及造型美学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建筑的结构和细节一般都在白天显现,在夜间,需要灯光才能实现其可视性,而要能很好地表现其文化底蕴,就需要我们借助夜景照明的手段来实现。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立面照明来营造建筑及周围空间的夜晚光环境气氛,同时尽可能的展示出建筑关键部位的结构和装饰细部特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建筑的文脉,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体量、高度、外观、色彩、风格、材料质感及沿街后退等二次表现。

2.2 植物景观

植物是城市夜景中的自然形态景观,随着地域的不同,各地生长的植物是不同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的色彩和外观也是变化的,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城市景观生命力的一种体现。针对景观植物,使用几种光源搭配进行多角度重点照射,能够丰富城市夜景照明的内容,也能增加夜景照明的层次。重点景观植物的重点光照主要采用埋地灯向上照射,某些特殊形态的树冠可以采用在树干上安装光源的方式进行重点的分层次照射,以突出其艺术感受[3]。

2.3 色彩

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城市居民心理对色彩的偏爱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审美情趣与时代特征、地域特征、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得色彩成为地域文化的又一载体。夜景照明设计中用光有单色光和多色光之分,而在色彩搭配方面,则通过色彩的亲切、热烈、庄重、远近、轻重等视觉、心理感受作用,对应于各种不同需要的夜景环境氛围。例如对政府机关、国家代表性建筑及风格特点明显的大型建筑,可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泛光照射,然后在局布点缀少量的彩色光,以突出建筑物威严耸立的整体形象[4]。

2.4 灯具造型

灯具造型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具有白天与夜晚双重景观的作用:白天,它的造型、高度、色彩对提升城市的景观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夜晚,灯光又勾勒出了城市的第二形象,使城市以特有的方式展现在众人的眼前[5]。灯具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夜间城市标尺与特色的活跃因子,只要将城市文化内涵融入灯具的造型就能够很好的传达城市的地域文化。灯具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承载不是以体量取胜,而在于更深层次的一种文化寓意的反复暗示。

2.5 夜晚行为活动

当今社会,城市夜晚生活繁荣发展,人类的夜晚活动已经不是白天生活的补充,发展成为一天中必要的、独立的活动。而夜晚活动因各地民俗不同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北方的秧歌,少数民族的篝火舞蹈等等……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因此,在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时,可适当加强这些有特色区域的照明从而增强夜间地域感。

3 南京南站地区夜景照明设计

3.1 设计背景

南京南站地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南部,以新建的南京南站为中心,地处江宁区与雨花台区交汇处,是城市南扩的重要节点,是未来南京“金三角”中心系建构的重要一环。本次规划设计是需要制定出一个符合南京南站地区的实际情况,凸显南站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夜景照明规划。

3.2 整体规划设计介绍

3.2.1 规划设计主题

通过对南站地区整个形态和人文历史各个方面特征的提炼和筛选,总结出南站地区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活力,生态,文化,休闲。

综合考虑这四方面特征,将南站地区夜景照明的主题定位为:光影塑新城,灯彩绘陆港。

具体来说,南京南站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名副其实的“陆港”;而整个南站地区又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在夜景照明设计中要突出其作为新城及陆港的特点,同时融入南京的历史文脉,整体照明需要体现庄重典雅、简洁明快的风格,更要显现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气势。在照明布局上通过点、线、面灯光的结合,明与暗的对比,产生一道奇妙的风景线,是为“光影塑新城 ”;而通过多种照明手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动态照明及大型景观灯柱的运用,创造一种美好的氛围,是为“灯彩绘陆港 ”;力争将一幅最美的南京南站地区夜景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图1所示)。

图1 南站地区夜景照明整体鸟瞰图

3.2.2 照明架构分析

将南站地区夜景照明框架概括为“一轴两带,八线数节点”,“一轴”指中央景观轴,也为本次夜景照明方案的重心;“两带”指秦淮新河、农花河景观带;“八线”指需要重点打造的八条主干道及次干道;“数节点”指南京南站地区内地标性建筑物及广场,街边绿地和公园在内的各个重要节点。

夜景照明强化夜间景观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特色性,重视地区夜间景观的整体性,采用照明设计手法,总体上编织形成了“玉带,锦河,虹网,明珠”的夜景照明体系 (见图2)。具体如下:玉带——展景观中轴之夜魅 (中央景观轴);虹网——绘都市路网之光景 (路网);锦河——现秦淮暮色之风情 (秦淮新河、农花河景观带);明珠——呈新城明珠之璀璨 (社区公园,街边绿地)。

图2 照明架构示意图

3.2.3 照明光色及氛围分析

夜景照明规划基于片区主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从光色上进行整体控制,从而形成以南京南站、南北广场、中央景观轴为中心,发散式的夜间亮化效果。以实现整体和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南站地区夜景观 (见图3)。具体为:光色绚烂——设置灯光秀,动静结合,打造窗口景观效果;光色不限——商业展示灯光为主,局部灯光小品,营造现代商业氛围;局部彩光——对绿地植被进行灯光塑造,实现生态照明;暖光为主——以人为本,严格控制光污染和眩光。

图3 照明光色示意图

3.2.4 重点区域详细设计

中央景观轴:与站台建筑对应的中央景观绿轴,由北广场、南广场、中央景观带、水景公园组成,是最能展现南站地区夜间城市门户形象和城市综合夜景风貌的重要景观轴线。

夜景照明强化了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地块景观载体,从对比,材质,结构,色彩几个方面出发,营造出景观大道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展示出南站地区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气息 (见图4,图5)。

图4 中央景观轴俯视效果

图5 中央景观轴局部效果

北广场:具有浓郁的金陵地域文化特征,即广场具有“折扇”放射状的布局。结合各种照明手法,从结构,材质,对比,色彩几个方面出发,通过光影和色彩重新塑造大乔木围合空间、几何式栽植、花灌木、绿篱,以及景观小品,形成层次丰富、简洁大气的广场夜景空间,体现山水画、折扇画艺术的景观创意 (见图6,图7)。

秦淮新河风光带:围绕秦淮文化游赏主线,结合滨河小品,利用对比、色彩的照明形式来展现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集趣味性、展示性与景观性于一体,打造夜色宜人、环境优雅的公共游赏活动带。(见图8,图9)。

3.2.5 灯具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图6 北广场夜景效果1

图7 北广场夜景效果2

图8 秦淮新河夜景效果1

图9 秦淮新河夜景效果2

为了彰显南京南站地区浓郁的地域文化,在灯具的选用时对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利用灯具造型,色彩对整个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10~图12)。

图10

图11

图12

4 小结

城市夜景照明的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应该为城市自身的特色,夜景照明是对城市形象的展现,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也是对城市独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解读。

在进行南京南站地区夜景照明设计时,通过夜景照明来强化南站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我们的根本目标。遵循“统一、人本”的总体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南站地区作为古城南京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城,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地域文化,形成了其从内涵到外在形象的统一,通过简洁、理性的照明手法加以忠实地呈现,是对“统一”原则的最好诠释;同时,通过设计和使用形式统一的路灯,风格相似的步道灯,进一步强化了南站地区夜景照明在外在形式上的统一。对于“人本”原则的落实既体现在力求为人们创造一个视觉舒适的照明环境,同时在照明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南站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是对人本原则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现。此外,我们还对中央景观轴,北广场,秦淮新河风光带等南站地区极具特色的区域进行重点照明和选用造型上能呼应建筑风格的照明灯具,以及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照明手法,从而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景照明。

[1]彭海英.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夜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37.

[2]王新军,孙忠伟,狄辉.夜景照明设计的地域性特质研究 [J].灯与照明,2009(33):30.

[3]王晖,张丹,孙晓茹.谈建设城市特色性夜景观照明一以青岛市莱阳路夜景观改造为例 [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下):67.

[4]安秀,王宝.浅析城市路灯设计与人文化研究 [J].中国轻工教育,2010(5):18.

[5]王莉.城市夜景照明与城市文化特色塑造 [J].艺术百家,2011(4):235.

猜你喜欢
南站夜景景观
不妨写夜景
杭州南站上线“智慧平台”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张润秋北京南站有位好姑娘
孝南站SFM编码电路设计缺陷分析处理及建议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