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培养: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发展的引擎

2013-09-17 02:01邓勇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渭南实训室技能

邓勇勇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1 问题的提出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简称国发41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们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意味着,旅游业发展正在融入国家战略体系,中国旅游业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旅游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旅游人才的机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在社会就业中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严重矛盾.据有关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当中有60%以上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与此同时,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现象,即旅游管理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大专生的怪局.归根到底是旅游行业对于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与高等学校旅游管理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的现实脱节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多为大中专院校发展而来.现实中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往往仅以本科院校的标杆定位自己,未能考虑学校办学层次、学校地理区位及旅游市场需求状况等因素,依旧走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之路,大搞课内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培养,造成了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在就业中逐渐被边缘化.一方面,与重点高校相比,在校企合作、办学条件、实验设施、思维视野上具有较大差距,学术理论研究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与职业技术学校相比,在实践技能培训、服务意识上又存在明显的差距,加之我国传统思维对服务行业的歧视与不重视,成为摆在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中的难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抓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形成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体系.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果,探讨了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旨在为同类院校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2 旅游管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为了培养更加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思路上,渭南师范学院紧密结合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办学层次、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等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管理实践技能培养思路.

首先,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该体现地方性.渭南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定位为立足渭南、服务陕西.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以地方旅游发展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1]

其次,渭南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理念:修学储能,先博后渊.“修学储能,先博后渊”意在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习,就要贮备各种知识与才能,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先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广度,当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钻研知识的深度.“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先博后渊”是顺应规律.[2]旅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作为关联性很强的行业,涉及的相关领域非常多,需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创新产业、朝阳产业,需要不断更新思想、拓展知识领域.从旅游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看,“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理念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 “三步走”战略实现实践技能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注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粗略认知或仅培养学生某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3],无法引领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又难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及综合性.

3.1 “三步走”战略的内涵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的实践技能培养,笔者在渭南师范学院提出“三步走”发展策略,即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渭南.

走出课堂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日常的上课之外,要多参与校园的实践活动,包括专业方面的实践技能活动,也包括学校举办的各种校园活动.

走出校园要求我们的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视野,加强人际沟通,提高审美能力.

走出渭南,要求我们的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树立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重视区域旅游之间的合作,对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能够从长远、全局、可持续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想见解.

3.2 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3.2.1 从面上看,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发展规划,落实“2+2”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实践技能的探索应该本着专业发展,规划先行的宗旨,做好实践技能的长远规划,如旅游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旅游管理见习实习规划、旅游管理校内专业活动开展规划等,并进行详细论证,为未来实践技能的培训提供理论支持.学校通过采用“2+2”的培养模式,在后两年按学科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未来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3.2.2 从线上看,构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式

校内专业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形成专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展多项专业实践活动,不仅为专业品牌建设奠定基础,也可以丰富学生业余兴趣,提升实践技能水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主要依据旅游管理发展的三个方向(景区、酒店、旅行社)实施建设,与星级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大型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2.3 从点上看,主要在于具体落实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内容

(1)校内专业实践活动项目

建设专业导游队.宗旨:立足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际,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人际交往及随机应变等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及专业实训平台,从中发掘人才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常规活动:在每年的迎新期间,为学生及家长导游讲解渭南及学院特色,使之成为学校服务工作的重要宣传窗口;同时为我院兵马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史馆进行义务导游讲解.

开展导游模拟大赛.宗旨:主要为了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业余生活,展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才能的平台,切实注重他们实践技能的发展.常规活动:每年下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导游模拟大赛.比赛项目:现场导游模拟讲解、知识问答、才艺展示.

成立生态旅游协会.宗旨:生态旅游协会的成立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协会这个平台树立“低碳生活,绿色旅行”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通过制订协会LOGO(见图1),凝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向心力和团结力.常规活动:一是每年组织一次学生回归大自然的野外实地踏青活动,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提升专业认识水平.二是举行环渭南自行车旅游,宣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图1 渭南师范学院生态旅游协会LOGO

(2)校外实践活动项目

景区方面: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将秦始皇兵马俑人文景观、朱雀国家级森林公园、韩城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教学实践见习基地.围绕见习基地主要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提升审美能力.二是做好沿途以及景区现场导游模拟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完成见习参观心得.四是通过做展板的形式,逐步提高旅游管理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酒店及旅行社方面:将渭南光明大酒店、祥龙宾馆、如家酒店以及渭南本地旅行社(康辉旅行社渭南分公司、中国旅行社渭南分部)作为本专业酒店与旅行社方向的实践见习基地.

4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技能未来发展规划

4.1 指导思想与专业目标

专业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技能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思路.在指导思想上,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为契机,以学院“十二五”长远规划为指导,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做好旅游管理专业未来专业实践技能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专业目标上,未来10年,加大专业活动的开展力度,拓展实习见习基地,完善实验实训室的建立,补充教学师资,积极申报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以旅游、酒店、会展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管理品牌.

4.2 未来实践技能发展思路

4.2.1 形成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产品

完善的旅游管理实践产品应该包括校内业余活动的开展、校外教学参观、校外见习活动、校外实习活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等.目前我校在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上相对还比较落后,未来应逐步建成酒店前厅与客房实训室、餐厅模拟实训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形成完善的旅游管理实验基地,丰富实践产品.

4.2.2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结合所学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酒店、景区、旅行社三个教学实践方向,并选择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在未来发展思路上,应注重校外教学基地选择的优化组合,明确教学参观目的,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服务于专业实践技能发展.以景区方向为例,注重自然景区与人文景区的结合,注重景区级别之间的差异,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不是以点取胜,而是以慢旅游为理念,重视深度体验,为学生与景区之间创造深度访谈的机会,通过寻找景区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3 重视校企合作,加强联系与沟通

校企合作是扩大教学和学生实习空间的有效手段[4],地方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校由于教学体制及学校经费等方面的制约,旅游管理存在与业界沟通较少,校企合作项目较少且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在未来实践过程中,首先从领导层面到一线教师应增强校企合作意识,重视校企合作项目.其次,应在坚持“双赢、多赢”的原则下,采取多种方式建立灵活的合作方式和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5]合作方式上可以进行如下考虑:一是选择让学生进入企业观摩、见习或实习,直接提升实践技能.二是通过聘请企业精英讲学,讲授旅游行业的前沿及最新动态.三是通过派出教师进入企业学习,从而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1]刘佳雪.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0):13-14.

[2]李弘.一个人和他影响的青春背后——《恰同学少年》的文化、教育反思[J].传承,2007,(9):44-45.

[3]何天祥,钟志平.基于校企互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2):120-124.

[4]李光梓.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人力资源,2012,(6):141-142.

[5]何红.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56-58.

猜你喜欢
渭南实训室技能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劳动技能up up!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三国渭南之战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画唇技能轻松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