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节选自《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年鉴》

2013-09-20 03:00季北慈BatesGill丁江伟
决策与信息 2013年2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维和平民

季北慈(Bates Gill)丁江伟(译)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创建于1966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就有关对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冲突与协调活动展开独立研究,定期发布权威研究报告。2012年6月,来自17个国家的39位专家共同完成了《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2012年年鉴》。专家们一致认为:过去的一年,全球安全秩序正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

首先,维系现状的大国面临更多的约束。美国及其跨大西洋两岸的主要盟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议题上,如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爆发的动乱和政权更迭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国际社会也相应采取了一些干涉行动,最典型的是利比亚危机,联合国安理会、北约都参与到了危机干涉行动中去。传统的维和行动正面临更多的约束,维和行动要想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愈加困难。

其次,新兴大国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不断上升。在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大西洋体系之外的世界,一些新兴大国正在崛起,无论是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有着显著的增强,对地区事务,甚至在某些领域,对全球安全秩序都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世界各地非国家行为体深深卷入到一些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和军事冲突之中。

最后,现有的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遭到更大挑战。国际社会缺乏足够团结的政治意愿和必需的经济资源去迎接挑战,迫切需要新成员和更加有效的机构来填补国际安全存在的漏洞。

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国际安全受到挑战时,要努力减少对军事手段的依赖。要抛弃传统的军事干涉,就需要创新手段、整合方法。

一、对暴行的回应:地缘政治视角下国际干预的新形式

人类今天所生活的时代,依然充满了各种挑战,有伦理危机、政治危机、制度危机等,但没有哪个领域要比对平民的保护这个议题更为重要了,平民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

1、新世纪诞生的新范式

对于平民的保护在范式上有了重大进步。首先,自1999年以来,国际社会逐步构建了在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2001年,“拥抱地球倡议”首次被提出,并于2005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支持,该倡议的核心理念就是责任与保护。

当前,世界各国在保护平民的这一议题上,几乎已达成了一项共识,即主权并不能被当作迫害本国人民的借口,各国都有义务保证平民免遭伤害。国际社会也对帮助各国人民免遭迫害负有神圣使命。在必要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可以在联合国宪章的指引下,采取集体干预行动,来履行应尽义务。

2、利比亚危机及其影响

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授权对利比亚内乱进行军事干涉,是对上述针对平民的保护原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军事干预的实施提供了先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3、平民保护的前景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保护平民而采取军事干涉行为的模式能否在今后持续下去。毕竟军事行为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同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还会重塑一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究竟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国际社会存在较大争议。

二、全球爆发的武装冲突

2011年,一股来势汹汹的动乱席卷了中东和北非的部分国家,一系列动荡引发的政权更迭被西方世界称为“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所爆发的冲突并不仅仅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前世界局势的一个风向标。

1、“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初

“阿拉伯之春”在爆发后,迅速蔓延,从一国扩散到另一国,北非和中东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未能幸免。出现动乱的国家存在许多共同的特征,包括大规模的民众游行、非暴力的抗议行为、国家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在主要城市的中心广场上所发生的各种暴力冲突等。

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基本没有发生致命的暴力冲突;在巴林、埃及、突尼斯和也门,冲突就要严重得多;暴力发生最为严重的是利比亚和叙利亚。

“阿拉伯之春”爆发的头一年,产生了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其中,既有政权的更迭,也充斥了血腥的冲突。但不管怎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因为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冲突而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非洲之角所发生的有组织暴力

过去数十年来,非洲之角始终陷于有组织暴力的漩涡之中,被卷入的国家包括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据统计,2001~2010年,该地区总共发生了77起非政府武装冲突行为,占到了同一时期全球非政府冲突总数的35%,国家间的战争只有5次,国内的动乱则发生了6次。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还不断卷入到邻国的军事冲突中去。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都曾经派出军队为正在与激进伊斯兰组织青年党作战的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提供支持,而前者却得到了厄立特里亚的援助。

3、2001年来有组织暴力事件的各种形式

为了对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将有组织暴力进一步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国家为行为体的战争,二是非政府冲突,三是国内暴乱。

2001年以来,全球各地总共发生了69起战争,221起非政府冲突,以及127起国内暴乱。综上所述,全球共计发生了超过400起暴力事件,而因此导致的遇难人数则更加触目惊心,在某些年份,几乎每一起暴力事件都导致至少25人死亡。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在过去的10年中,有组织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还是变小了,尽管暴力事件发生的次数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减少。

三、维和行动和冲突管理

过去的一年,对维和行动而言,是充满争议的一年。一方面,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维和使命后,无论是人员部署的数量还是维和行动的次数,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维和的经费开销也日益上涨。2011年以来,国际社会对于维和行动使命的认识开始发生了转变,对平民的责任与保护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科特迪瓦、利比亚和叙利亚发生暴乱之后,国际社会将有关理念转化成了切实行动。

1、全球态势

2011年,全球范围内总共开展了52次维和行动,数目与2010年持平,也是自2002年以来维和行动开展得最少的年份之一,反映了维和行动总数在逐渐下降,这一趋势自2009年就逐渐呈现。

其中,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20起,仍然是国际社会部署维和行动的主要机构。

2、维和行动的新形式

2011年,维和行动的开展方式也出现了创新,出现了4种全新的形式,南苏丹出现了两种,利比亚和叙利亚各出现一种。

2011年末,阿拉伯国家联盟首次尝试部署维和行动,即驻叙利亚阿拉伯联盟观察行动。

3、地区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维和行动发生地点最集中的是非洲。非洲的维和行动主要集中在非盟在索马里的联合行动以及联合国在科特迪瓦的临时维和行动部署,后者主要目的是逮捕独裁者洛朗·巴博。在亚太地区,联合国在尼泊尔部署的维和行动已经在1月份顺利结束。在阿富汗和东帝汶的维和部署也呈现减少的趋势,国际社会正逐渐从当地撤出军事力量。

四、全球军事开支

2011年,全球军事开支未保持增长的态势,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回落。2011年全球军事开支总额达到1.73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5%,人均开支为249美元。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危机,导致了大多数的欧洲国家不得不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经济政策。

1、欧洲军事开支缩减带来的影响

在西欧和中欧国家,政府采取更加紧缩的政策,军事开支被大幅削减。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社会失业率大幅攀升,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于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援助,而援助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这些受援助国要大幅削减财政赤字。

2、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造成的经济代价

在过去的10年,主导国际安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及影响很多国家军事开支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美国在2001年“9·11”恐怖事件后所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美国在受到袭击后,选择用武力加以还击,具体的行为包括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入侵,单军事上就花费了l.2万亿美元的巨额军费,整个反恐战争所牵涉的其他花费累计可能超过4万亿美元。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给所在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包括军事开销,资本和商业的破坏,当地经济活动的毁灭,人员伤亡以及教育的缺失,国外投资和旅游业的损失等等。当前,对战争造成的破坏还很难作出完全的评估。

3、非洲的军事开支

2011年,非洲是全球范围内军事开支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增速达到8.6%。这其中有44%的增长都是阿尔及利亚贡献的,该国已经成为非洲大陆军事支出第一大国。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开支之所以大幅增加,是与该国源源不断的石油出口分不开的,该国还存在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从而为该国军事开销的增长提供了合法的理由。事实上,阿尔及利亚在地区中正试图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才是军事开支大幅上升的真正原因。

尼日利亚军事开支的增加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该地区始终活跃着博科圣地组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导致国内局势陷入动荡。与此同时,尼日利亚石油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为该国军事开销的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在考虑军事开支时,经济因素始终不能被忽视。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维和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维和亲历记
维和女兵
海外维和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