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013-09-20 10:06林淑芳陈求扬郑金凤魏淑贞戴志松林勇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结核病福建省肺结核

林淑芳 陈求扬 郑金凤 魏淑贞 戴志松 林勇明

肺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由于福建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起步迟、基础差、投入少、专业队伍薄弱,因此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98年11月李岚清副总理对福建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1],从此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自2002年起,福建省先后引进“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下简称“卫十”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全球基金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结核病防治项目(简称”中央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及中央政府投入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规划的落实,10年来我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核病防治服务逐步趋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现就实施效果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患者发现与管理信息资料来源:2001—2010年福建省结核病控制规划工作的常规监测报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

经费投入、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人员配备与人力资源信息、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信息资料来源于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简称“规划”)[2]终期评估调查数据。

由于2001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队列分析报表、2001—2004年非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制度尚未执行,故相应年份无数据统计。

二、规划政策

结核病诊治单位对所有就诊或转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实行免费3次痰检;对确诊患者实行9次痰检,2次摄X线胸片,并提供免费抗结核病药品;设立综合医疗机构转诊和报病补助激励等综合措施。

三、质量控制和统计方法

采用由国家级设计的评估方案和调查表格,并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等收集的资料,同时为确保工作质量,对评估人员进行逐级培训,并通过逐级督导和现场抽查的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

采用EpiData双人录入核实后,数据导出后用Excel 2007和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并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趋势性分析,检验水平α=0.05,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评价指标和定义

文中患者发现与治疗管理的相关指标定义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3]执行。社会经济学评价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与《结核病控制经济与管理学评价》[4]执行。

结 果

一、经费投入

2001至2010年10年间全省共投入经费共18 677.59万元,从2001年的66.11万元到2010年的3048.32万元,从中央到县级的财政及全球基金项目投入的经费都呈逐年增加趋势(经趋势性卡方检验,P值均<0.05)(表1)。

二、结防机构人员配备及能力情况

到2009年底,全省各级结防机构专职人员共527名,其中省级20名,市级66名,县级441名。各级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占55.0%、31.8%、17.0%;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20.0%、25.8%、10.9%,如表2所示。与2001年相比,全省结防人员从379名增加到527名,增加了39.1%,主要是县级人员增加了174名(65.2%)。结防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体现在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了118.4%,中高级职称人员增加了69.4%。

三、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情况

2002年福建省启动66个县实施DOTS策略,到2004年全省86个县(市、区)已全部覆盖DOTS策略,DOTS覆盖率达100.0%,受益人口达3627万人。

表1 2001—2010年福建省各类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万元)

表2 2001年与2009年全省省、市、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情况

四、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

2001—2010年全省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实行免费检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20 351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110 343例。如图1所示,2001—2006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均呈上升趋势,2007—2010年3种登记率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及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平均分别为63.9/10万和32.0/10万。

图1 2001—2010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趋势

五、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

2002—2010年,全省登记满1年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共有101 906例,共治愈92440例,治愈率达到90.7%,每年治愈率都在85%以上,实现规划的目标。各年的失败率及病死率基本不变,分别在1.0%及1.7%左右(表3)。

六、非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

从2005年开始执行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制度,到2010年,福建省非结防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和(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共148 944例,转诊到位的患者60 336例,平均转诊到位率为40.5%。结防机构及定点医院对未转诊或转诊未到位的患者开展追踪。追踪到位的患者57 239例,追踪到位率从2005年的47.0%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91.0%=4.86,P=0.027)。由于转诊和追踪工作不断完善,6年期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从63.1%逐年提高到93.6%=4.96,P=0.026)(表4)。

七、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2001—2010年10年期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20 351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27 461例,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策略进行规范治疗,根据《结核病控制经济与管理学评价》[4]的方法计算,可使114155例患者恢复健康,减少了54 264例结核病患者死亡,避免了742202名健康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和74 220例新发结核病患者的产生,减少医疗费用5056万元的直接社会效益,挽回社会经济损失154亿元。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上每投入1元钱,能产生98元的经济效益。每挽回1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政府仅需投入160元。

讨 论

政府重视,是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实施规划期间,省卫生厅每年制定并下发含经费预算的《福建省结核病防治年度工作计划》,下达各年度工作任务指标。为了加强医防合作,督促医疗机构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省卫生厅制定《福建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任务书》,将结核病发现率和转诊率纳入医疗机构工作考核内容。各级政府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并引进国际政府组织和NGO援助项目等多渠道筹措经费,各类专项经费从66万元逐步增加为3048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金除3个经济发达市按80%,其余的市、县100%由省级财政支持,从而保证了全省结核病患者的发现与治疗管理各项指标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全省结防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结防人员的数量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县级结防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5]。但也面临着国际援助项目的结束,结防专项经费投入减少的问题,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是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表3 2002—2010年福建省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满1年转归队列分析

表4 2005—2010年福建省非结防机构报告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

建立健全结核病患者发现与治疗管理机制成效显著。从2001年开始全省实行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县级疾控中心为主体的肺结核门诊归口管理政策措施,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2004年起,全省通过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建立健全了医疗机构与结防结构结核患者转诊和追踪机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协调下,将医疗机构纳入结核病防治规划,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利于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6]。非结防机构加强了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和转诊,平均转诊到位率为40.5%,提高了患者的发现水平。结防机构患者追踪工作不断完善,追踪到位率从47.0%逐年上升到91.0%,总体到位率从63.1%逐年升高到93.6%,说明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顺畅,这与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二者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7]。

由于发现和治愈涂阳肺结核是控制结核病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治愈率高低反映了当地结核病防治效果[8]。10年间全省发现、治疗和管理了22万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涂阳肺结核达到12万例,转诊、追踪、接受治疗和治愈肺结核患者的例数均显著增加。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在不同阶段反映结核病疫情和患者发现水平。数据分析显示,福建省2001—2006年间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规划实施前期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如期实现了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规划》目标,而且为全国乃至全球结核病控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7—2010年期间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可能与结核病疫情下降有关[9]。

积极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不仅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1—2010年期间,全省有114155例患者恢复了健康,减少了54 264例结核病患者死亡,避免了742202名健康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和74 220例新发结核病患者的产生,减少医疗费用5056万元,挽回社会经济损失154亿元,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上每投入1元钱,能产生98元的经济效益。每挽回1个DALY,政府仅需投入160元,与国内相关报道相近[9]。因此结防工作是一项低投入高收益为民办实事的工程。

虽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加快了福建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全省各地结核病防治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结防机构能力(人员、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大挑战(流动人口、耐多药和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仍然是目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纵深开展的瓶颈。为了保证结防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承诺,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现行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来满足新形式下的工作需要。

[1] 陈文加.福建省防痨志.福州:福建省防痨协会,2007: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 7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2001-1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4] 龚幼龙,万利亚,武桂英.结核病控制经济与管理学评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3-72.

[5] 林淑芳,陈求扬,杜永成.福建省实施DOTS策略对结防机构及其人力资源的影响.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3):68-69.

[6] 李雪,刘小秋,张慧,等.2001—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2,34(9):592-595.

[7] 黄飞,王黎霞,成诗明,等.医防合作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影响.中国防痨杂志,2010,32(7):361-365.

[8] 闫蓓,蔡凤珠,白云,等.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2年效果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1,33(3):139-140.

[9] 肖东楼.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10-55.

猜你喜欢
结核病福建省肺结核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