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初报

2013-09-25 06:43郭树杰宋建昌杨培华刘永红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母树种源天然林

郭树杰,徐 华,宋建昌,杨培华,刘永红

林木种质资源是重要战略资源,是林木种苗生产发展的基础,对于促进林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了6个树种的国家级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其中油松国家级种质资源保存库在陕西建设。2007年~2009年,陕西省林木种苗工作站按照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技术要求,组织开展了油松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现将调查收集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油松分布情况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快,材质好,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营造林生产的重要树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油松天然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辽宁、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等14个省区市,全国油松天然林面积约为88.4万公顷,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0.51%。其中陕西39.1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44.2%;山西 22.9 万 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5.9%;甘肃、内蒙等省26.4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9.9%。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油松天然林分受到破坏,油松种质资源在不断流失[2],亟待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1.2 项目情况

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了国家油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研报告,项目要求在陕西、甘肃、山西等油松天然分布重点省区,调查收集油松种质资源750份,建设油松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60公顷。负责建设单位为陕西省林木种苗工作站,科技支撑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组织和准备

2.1 组织

国家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为了做好调查收集,我们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在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的协调指导下,统一组织调查收集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抽调专家组成了项目专家组,对调查收集进行现地指导。2007年和2008年共抽调30余名技术人员,组织了7个调查组,对陕西、山西、内蒙、甘肃4个省的油松天然林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天然林分90多处,累计出动人员180人次、工作天数200多天。

2.2 准备

2.2.1 确定调查收集地点 2006年,对建国以来油松种源试验、油松天然林分布等技术资料进行了查阅,通过实地踏查,按照油松分布情况和种子区划初步选择陕西、甘肃、山西、内蒙4个省区的20个县(区、旗、局)作为调查收集种源区。2006、2007年对初选的种源区进行了实地踏查,根据林分状况和结实情况确定了16个种源区,以1个县(区、旗、局)为1个种源,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2.2.2 技术准备 根据技术要求编写了油松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技术方案、采种技术要求、种实调制及储藏技术方案等技术资料,印制了现地调查表格[3]。

每年在调查开始前,对调查收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林分选择、调查母树选择、采种技术要求、表格填写等。

2.2.3 设备准备 统一定制了采种母树标志牌、种子收集袋和标签。购置了数码相机、GPS定位仪、测高仪、围尺、皮卷尺等设备。

3 调查及收集方法

3.1 调查

3.1.1 林分选择方法 选择林相比较整齐,郁闭度在0.6以上,单株分布比较均衡的中壮龄林;面积不少于7hm2,林分组成油松占6成以上。不宜选择次生萌芽林、经择林或林相遭受过破坏的林分及幼龄林与过熟林。

3.1.2 单株选择方法 每一种源区选择30~50株。单株母树间距离一般应为树高5~10倍,最少不少于50m。尽量不选择孤立木、散生树、林缘木及林分内天窗周围的林木。采用3株对比法,在同等条件下,与10~15m半径范围内的3~5株对比木相比,目测选择树高大于对比木平均值5%,胸径大于对比木平均值20%的为调查母树。

形质指标的选择标准为:干形通直圆满;树冠匀称,侧枝较细,顶端优势强;主干单一,自然整枝良好,枝痕平滑,树皮裂纹较直;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结实情况较好[4]。

3.1.3 调查

3.3.3.1 林分调查。目测林分面积、地形地势、林分状况、郁闭度,调查土壤及植物种类。现地进行调查表填写。

3.1.3.2 母树调查

(1)对选定的母树,逐株测量树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描述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并填入调查登记表。

(2)拍摄母树照片,记录照片编号,在调查登记表上登记编号。

(3)用GPS定位母树,绘制位置示意图,注明明显的地物标志。

(4)在母树1.5m干高处用彩色磁漆涂环,钉挂标志牌。

3.2 收集

根据油松的生物学特性,以球果为种质资源收集对象,分单株采集种子。

(1)单株单采,每单株收集球果2.5kg;每处种源区收集混合球果2.5kg。

(2)采集时保护母树,不得伤毁树皮、树干、枝条和翌年成熟的幼果。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身安全。

(4)采集的果实分单株装入采种袋,并挂附采种标签。标签内容包括采种地点、母树编号、采种日期。每件包装袋有两张标签,分别附在包装袋内外,标签由调查小组技术人员填写。

3.3 种子处理及内业

3.3.1 种子处理 每个调查小组完成外业工作后,及时把采集的球果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项目专家组按照技术方案集中进行晾晒、净种和储藏保管。

3.3.2 内业 外业工作结束后,按照技术要求归纳和完善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归档管理。形成了林分状况、单株调查表、照片及调查总结等技术资料。

4 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收集结果

通过两年的工作,共调查收集4省区16个市、县(区、旗、局)油松天然种质资源847份(详见表1)。

表1 油松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汇总表

4.2 分析

4.2.1 不同地区油松天然群体生长量分析 对16个天然群体中所选的调查母树生长量进行分析,由于不同群体间的林龄和树龄的差异,生长量差异十分显著。平均生长量可以直观的反映群体生长的快慢,通过调查分析表明,陕西洋县和周至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大,达到0.45m以上,山西广灵和陕西府谷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较小,仅为0.17m。陕西洋县和甘肃麦积的胸径年生长量大,达到0.85cm以上,而山西广灵和陕西府谷种源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小,不足0.4cm。表明秦岭地区油松生长好于黄土高原地区。

4.2.2 不同地区油松果实表型多样性分析 在调查地点中选择了10个油松天然群体,分别测量了球果长、球果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球果长/球果径、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等8个种实性状。对油松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的形态变异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表型分化系数在群体间的变异为51.86%,大于群体内变异(48.14%),是油松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油松种长、种宽、种厚和千粒重与纬度、经度呈正相关,与纬度的相关系数较大[5]。

5 讨论与建议

(1)本次调查收集的4个省,其油松天然林面积占全国油松天然林总面积的76.7%,经选择确定的17个县(区)涵盖了油松中心分布区的大部分,基本代表了该地区油松天然种质资源状况。但是由于项目资金所限,未能对油松全分布区进行调查收集。今后应继续开展油松全分布区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以更全面的保存遗传基因。

(2)由于近年来全国油松普遍结实不好,造成调查收集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原计划调查收集地点经实地踏查,种子结实很差,只好放弃收集。针对油松结实差和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今后应加强油松天然林分的抚育管理,并分区域开展全国性的油松病虫害联防联治。

(3)本次调查对采种母树进行了GPS定位和挂牌。应将其列入国家种质资源保护范围,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做好防病、防虫、防火和防人为破坏。

[1] 徐化成.油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8-40.

[2] 顾万春.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与对策研究[J].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2002,(4):93-106.

[3] GB/T 14072-1993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4] 国家标准局.LY/T 1344-1999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A].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5] 刘永红 高桂琴 崔嵬,等.油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J].种子,2010,(9):44-48.

猜你喜欢
母树种源天然林
鹿芯壹号梅花鹿种源检测芯片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黄檀不同母树种子发芽试验初报
闽楠幼林不同地理种源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