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是振兴民族教育的百年大计

2013-09-26 07:07金洪源何竟轩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金洪源 何竟轩

心理与教育构筑的宫殿,走进去的人,才能感受其辉煌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的联姻,有收获的人,才能享受其跳动的惊喜。

——题记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多年来,学校一直进行着教育改革的探索,寻找着教育的真谛。学校在“厚德启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长足深入的教育实践研究,开拓了一条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引起了教育界极大的关注。人们驻足沉思: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在这里搞得轰轰烈烈、卓有成效?因为,这里进行的心理教育技术化的建设,硬化了德育,优化了智育,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极大的提高。可以说,它找到了教育的根脉,它是振兴民族教育的百年大计。

1 “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内涵

我们始终在思考着教育的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那么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让学生未来能够幸福地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未来能幸福地生活?我们认为,应该是让学生今天能获得感悟生活的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具有感悟生活的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和拥有阳光般的心态。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那么,我们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我们感到,这不但需要前瞻的思想,还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技能,更需要摒弃自私,真正关爱学生的胸怀——一种教育的大胸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流出来,才会流入心灵的深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教师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去呼唤学生的感恩心、自信心、进取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感;就是以教师高超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技能去点拨、指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行为、健康的人格,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简而言之,就是用教师的“德行”规范学生的“品行”,用教师的“技能”培育学生的“智能”。也就是以“师心”育“生心”,收获健康幸福的“师生心”。这就是我们的“厚德启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2 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的实践探索

我们进行的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就是立足心理教育技术,硬化德育,优化智育,塑造学生高效学习状态和优秀人格,建设心理教育技术化课程,打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着眼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目标,坚持“整合资源,开发渠道,课题引领,全员聚焦”的心理教育工作方针,借助元认知技术,进行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教育探索。

其实,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组织一支心理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团队,进行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掌握可操作性的心理教育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化的手段进行心理教育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借助心理学技术,塑造学生高效学习品质和优秀人格,硬化德育工作,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聚焦课堂,充分发挥心理教育技术功能,建设心理教育技术化课程,打造有效教学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果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健康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其技术路线可表述为下面的图表:

元认知“五二五原则”,即行为、认知、暗示、情绪学习等原理主:一层:最高目标;二层:基本技术;三层:心理结构观;四层:理论基础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呢?

第一、心理教育技术化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有效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进行的心理教育技术既关注学生行为,重视效果,又深入学生的思维和潜意识,它抓住了问题的杠杆解。它能让学生“三想三能”——想做能做到,想学能学进,想放能放下。它是对认知的认知,对情绪的认知,对潜意识行为的认知。它能培养学生元认知智慧,使之反审、监督、调控自己潜意识现象,实现高效学习,获取优秀成绩。它能把德育落到了实处。技术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人格。我们之所以要弘扬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就是要利用一个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为武器的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民族整体素质。

像这样的元认知能力及其个性品质一旦形成,对于其未来成功、成才、成为大器有作为之人,是十分宝贵而关键的。宏观地说,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一个顾大局,成大业的民族文化取向,在全社会普遍形成尊敬和崇尚诸葛亮式人格,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意义重大的。

第二、心理教育技术化使我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和团中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在推动我校心理教育特色建设中,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

作为检验教学水平重要指标的高考,我们突破了历史记录。2011年,我校通过对21名学生进行元认知心理干预提升学习成绩的实践,高三学生在全市一摸没有一本上线学生的情况下,结果打造出了7名突破一本的学生。取得了二本上线人数由去年的66人提升到94人的好成绩。2012年高考,我们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本上线17人,二本上线137人的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学生的心智和人格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探寻出了利用心理教育技术塑造优秀学生的有效途径,实践和推广心理教育技术,开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道路,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健康优秀的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促进德育高效化,实现教育质量最优化的振兴之路。

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我校心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改革的思想航标,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有30多篇深刻认识的研究论文在省级及国级报刊发表或获奖,产生了教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也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效学习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更多的做法与经验在“学校心理教育技术网”(www.xljyjs.com)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有意义的探索引起了多方媒体和报刊杂志的关注。2011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我校心理教育技术化的特色建设进行了为期4天的深度采访和专题报道。2011年10月31日《中国教育报》也对此进行专题报道。2011年9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集中发表6篇研究文章,进行了专题成果展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求实》杂志、《经济》杂志、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对我校心理教育特色建设进行深度报道。

骄人的成绩引来了社会各界聚焦的目光。大连市心理教师在我们进行了现场观摩。我校也多次在大连市心理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介绍。

3 心理教育技术化是振兴民族教育的百年大计

我们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学生最缺少的是什么?学生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前不久,辽宁省下了一个文件,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文规定取消晚课和周六补课。我想,这是一次教育观念的进步。我们是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放手去让他们去想一些问题,承担一些责任的时候了。否则,长此以往,学生们只知道高考,高考,还是高考,等他们高考之后呢?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前方一片的茫然。其实,我们一切包办代替的所谓关怀,实际是害了学生们的未来。学生们是到了认识自己,反观自己,拷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学习,我要为自己的一生负什么责任的时候了!

想想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那么多人很自我,很自私?为什么那么多人很厌学,很没有责任心?或许,我们很多人都会归因为是他们没有动力,没有信仰,不会感恩,甚至价值观迷失。的确如此。但是,静而思之,社会是否也应承担一些责任?教育是否也不应推卸责任?那么,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生和成长的。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做的大量专门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学校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各阶段开展心理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否则,学校交给社会的将是不合格的产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他们个性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心理健康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基础作用,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中小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各种心理品质都处于十分迅速活跃的发展过程之中。针对他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形成和提高性的,而不是矫正和治疗性的,具有鲜明的建设性,预防的意义格外突出。中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不仅有助于他们今天的生活,对于他们明天的生活也将产生久远的影响,乃至关系着他们的一生。而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实施,又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客观上成为普及性的、全民性的,能够对所有的未来公民发挥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

未来中国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谦虚好学,敬爱权威,顾全大局,热爱集体,凝心聚力的优秀人格。近十年来的新中国青少年的这部分人格成份已经所剩不多,大多为西方后现代的自我中心、我行我素、我快乐就行的基本人格框架所代替。未来的中国人还会不会像上几代人那么崇高、优秀,未来的中国人还会不会有前几代人那样的责任心、进取之心,事关我们的民族的明天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优秀人格品质的获得,大多通过儿子观察、效仿父母或其他人的尊重、崇拜、敬爱、服从、支持权威人物共成大事的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近十来年里,在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地渗透着西方后现代文化的民主、平等、反传统、反权威、自我中心等思潮以后,孩子的亲自观察和体验这种敬爱权威行为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孩子在“充分尊重”教育中形成的是所谓80后、90后现代青年所谓“自信、平等、自我”等时代人格特点。不在乎权威和极少会崇拜权威的现象,起初被认为是新一代中国青年自信了,所以自我了,因此也容易有创造精神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并非如此。因为凡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对权威、成功者、优秀者、优势者尊重爱戴、服从配合、崇拜学习的青少年,大多不能虚心学习,而且时常表现为知识越少越自负,对父母、老师、上级等权威的不服气,不虚心,不配合,渐渐转化成为对其反感、抵制、恐惧甚至仇视。而且此种心态或性格常常是来自早期教育,来自潜意识世界,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难以逆转。此种倾向的日益增长和蔓延,势必影响中华民族谦虚、不耻下问,见贤思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延续。那么,明天的中国社会将如何?企业将如何?政府将如何?中华民族在世界的竞争力将如何?前景令人堪忧。这是当今中国学校教育面临的巨大的德育漏洞,它必须通过心理教育技术化来解决。实践证明,心理教育技术能深入学生潜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动力源,培植信仰,建立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塑造优秀人格。那么,及时补上这些人格漏洞的学生,都很可能就是明天撑起这个国家的栋梁。因为只有这种品格的人,才会继承中华民族勤劳、自强、向上、顾大局等一系列优秀的民族性格,才会使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成就民族伟业。我们的心理教育任重道远。

当然,心理教育只有学校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高度的关注与重视。我们感到,很多地区或很多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甚至有的部门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表面上应付,骨子里却是抵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到家庭、社区,大到国家、社会,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关系着我们的民族素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关系着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可以说,心理教育技术化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振兴民族教育的百年大计,值得我们每个人倾情投入,献策献力。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