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龄期枝条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抗病性研究

2013-09-28 01:33程自振董向丽王彩霞刘晓凡李保华
植物保护 2013年1期
关键词:轮纹病富士龄期

程自振, 赵 旭, 董向丽, 王彩霞, 刘晓凡, 李保华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9)

苹果枝干轮纹病[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x Fr.)Ces.et de Not.]俗称粗皮病,是苹果枝干上发生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削弱树势,甚至造成枝干枯死[1]。近年来,随着‘富士’品种的大量栽培和套袋技术的应用,枝干轮纹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据2008年国立耘等调查,我国苹果枝干轮纹病总体发病率达77.6%[2]。作为苹果树三大病害之一,轮纹病发生的轻重,成为影响我国苹果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轮纹病,目前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研究枝条的生长发育期和龄期对轮纹病菌侵染的影响,可以明确轮纹病菌在枝条上的侵染期和侵染部位,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轮纹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抗病品种的鉴定和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

试验所用轮纹病菌于2009年采自山东莱阳水沐头村的商用苹果园,为‘富士’苹果枝条病瘤上的单孢分离菌株,活化前在5℃的冰箱内保存。

接种前,先在PDA培养基上活化菌种,并接种‘富士’苹果的幼果,繁殖分生孢子[3]。将新鲜的分生孢子用纯净水配制成孢子含量105个/m L的悬浮液,加入0.1%的吐温20后备用。或将活化菌种继代培养5 d,用直径1.2 cm的打孔器从菌落边缘打取菌饼,直接用于枝条接种。

1.2 当年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性

为了明确当年生苹果枝条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轮纹病菌的抗性,2011年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果园内5年生的‘富士’苹果树上,用轮纹病菌分两批接种当年生‘富士’苹果枝条。接种时,选取10枝30~60 cm长的当年生、长势旺盛的健壮枝条,并标记。病菌接种采用喷雾法。用手持喷雾器将孢子悬浮液均匀地喷洒到接种标记枝条上,直到枝条上有孢子悬浮液流下为止。接种后迅速套上塑料袋,保湿24 h后解袋。接种后将接种枝条按长度均匀分成10段,从基部到梢部依次编号为1~10。

11月份,待接种枝条发病后,调查记录每一段枝条上的皮孔总数和发病的皮孔数。由于不同枝段上皮孔的密度差异较大,本研究以皮孔的发病率作为枝条抗侵入能力的评价指标。皮孔的发病率(%)=100×该段发病皮孔数/该段总皮孔数。

1.3 不同龄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性

为了研究不同龄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性差异,2010年7月中旬和8月中旬,用轮纹病菌分两批对1~5年生的‘富士’苹果枝条进行了接种。接种试验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果园内6年生的‘富士’苹果树上进行。接种时,分别选取1、2、3、4年和5年生枝条各10枝,并标记。每个龄期枝条要求长势旺盛、表面无病瘤和病斑,且接种点处粗度基本一致。接种前,在每个枝条的中部选取2个接种点,其中1年生枝条接种位置在枝条的中下部,两接种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 cm,对接种区域表皮用70%的乙醇擦拭消毒,待乙醇完全挥发后,在两个接种点上分别用菌饼和蘸有孢子悬浮液的脱脂棉接种。其中上部接种点上粘贴菌饼,菌丝面紧贴枝条的表皮;下部接种点放蘸有孢子悬浮液的脱脂棉球。接种后立即用保鲜膜将菌饼和蘸有孢子悬浮液的脱脂棉球包严。5 d后去掉保鲜膜,解除保湿。

次年6月,待接种枝条全部发病后,在菌饼接种的部位,以接种点为中心,选取直径1.5 cm圆形区域用记号笔标出,调查该区域内皮孔总数和产生轮纹病瘤的皮孔数。在用分生孢子接种的部位,以发病最严重的区域为中心,对于1年生的枝条,量取2 cm的枝段,对2~5年生枝条量取2 cm×2 cm的正方形区域并标记,调查该枝段或区域内皮孔总数和产生轮纹病瘤的皮孔数,计算皮孔的发病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年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性

2011年6月下旬接种的当年生枝条自8月中旬开始发病,潜育期为50 d。7月下旬接种的当年生枝条自8月下旬开始发病,潜育期为30 d。进入11月份皮孔的发病率不再增加。两次接种枝条的皮孔发病率见表1。结果表明,在用轮纹病菌孢子接种的当年生‘富士’苹果枝条上,从基部到梢部,皮孔发病率逐渐升高,差异显著。其中,6月下旬接种的8个枝条中(2个接种枝条被折断),基部皮孔的平均发病率为37.51%,梢部皮孔的平均发病率为84.44%,从基部到梢部皮孔发病率有显著增加(P<0.05)。7月下旬接种的10个枝条中,调查只剩8个枝条,8个枝条基部皮孔的平均发病率为32.38%,梢部皮孔的发病率为58.57%,皮孔发病率的增加趋势没有6月下旬接种枝条的增加趋势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下旬两次接种枝条皮孔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6.51%和43.64%,两者差异显著(P<0.05)。

2.2 不同龄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性

2010年7月中旬接种的枝条于9月开始出现病瘤。8月中旬接种的枝条于10月开始出现病瘤,但当年形成的病瘤数量很少,大部分病瘤都在次年5月产生,6月病瘤数量基本不再增加。2011年6月中旬调查接种枝条的皮孔发病率见表2。7月中旬,用菌饼和分生孢子接种的1~5年生枝条上,皮孔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75%和26.90%,不同龄期枝条上的皮孔发病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1~5年生‘富士’苹果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侵染能力在7月中旬病菌接种时没有显著差异。8月中旬,用菌饼接种的枝条中,1年生枝条上的皮孔发病率为68.30%,显著(P<0.05)高于4年生和5年生枝条上的发病率31.77%和27.23%;用分生孢子接种的枝条中,1年生和2年生枝条的发病率分别为66.04%和64.40%,显著高于5年生枝条的发病率30.89%。说明1年生‘富士’苹果枝条在8月中旬病菌接种时比5年生枝条更敏感,不同龄期的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侵入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表1 用轮纹病菌分生孢子接种当年生枝条的皮孔发病率1)Table 1 Percentage of diseased lenticels on new produce‘Fuji’apple shoots inoculated with conidia o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表2 在不同时期用孢子和菌饼接种‘富士’苹果1~5年生枝条的皮孔发病率1)Table 2 Percentage of diseased lenticels on 1-5 years’old‘Fuji’branches inoculated with conidia and mycelium of B.dothidea

3 结论与讨论

轮纹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接种结果表明,当年生的‘富士’苹果枝条对轮纹病菌从皮孔或气孔侵入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新生枝条抗侵入能力差,对轮纹病菌敏感,随枝条的生长发育,抗病性逐渐增强,新生枝条生长至2个月后,达到成年枝条的抗性。从不同龄期的枝条接种轮纹病菌后皮孔的发病率可以看出,7月份,‘富士’苹果1~5年生成年枝条对轮纹病菌抗侵入的能力没有显著的差异。但8月份,1年生的低龄枝条对轮纹病菌的侵染比5年生的高龄枝条更敏感。

苹果轮纹病菌主要通过皮孔、伤口或表皮缝隙侵入枝干[4]。气孔和皮孔是轮纹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从气孔和皮孔侵染的病原菌量约占轮纹病菌在枝干上总侵染量的92%,通过伤口及表皮缝隙侵染菌量,仅占轮纹病菌总侵染量的8%[5]。轮纹病菌在健康的枝条上主要从皮孔和气孔侵染,气孔和皮孔是阻止轮纹病菌侵染健康枝条的第一道屏障。

而新生枝条和幼果上只有气孔,没有皮孔,皮孔是在枝条或果实的生长后期由气孔发育而成。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内部为薄壁细胞。这一结构难以抵御轮纹病菌的侵染。发育成熟的皮孔有三层结构:上层覆盖死细胞层,其下为2~3层木栓化的细胞,内层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组织。轮纹病菌只有穿透皮孔结构的木栓化细胞才能侵入皮层内部[6]。皮孔的发育是渐变的过程。皮孔发育初期,木栓组织还没有形成,对轮纹病菌的抗性较弱。皮孔发育中后期木栓层才形成[7],皮孔的抗病性也逐渐增强。幼嫩枝条经2个月左右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成熟枝条的抗性。

苹果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侵染能力主要取决于皮孔的结构,如木栓化细胞层数、细胞大小和排列致密的程度等。对于同一苹果品种,无论枝条的龄期大小,成熟枝条上的皮孔结构基本一致,对轮纹病菌的抗侵入能力也不会有显著的差异。

然而,枝条为了保持正常呼吸,皮孔细胞就需要不断更新,而且随枝条的生长而扩大。皮孔内部的分生组织能不断地分化产生新的细胞,更新其木栓化细胞,而原有的木栓化细胞死亡脱落或覆盖在皮孔表面。皮孔细胞的更新,对其抗性影响不大。但是皮孔的生长与扩大对其抗侵染能力影响较大。8月份,1年生枝条比5年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侵染更加敏感,可能与皮孔的生长发育有关。8月份,当枝条迅速加粗生长时,皮孔自边缘产生新的薄壁细胞,并木栓化。在薄壁细胞完全木栓化之前,皮孔对轮纹病菌的侵染较为敏感。枝条加粗生长速度越快,皮孔新增面积也越大,对轮纹病菌的抗侵染能力就越差。与5年生枝条相比,1年枝条皮孔的结构变化更大,也就更容易遭受轮纹病菌的侵染。

本试验采用了孢子和菌丝两种方式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用孢子接种的枝条发病率更高。在自然条件下,轮纹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侵染,用孢子接种更接近于轮纹病菌的田间发病规律。用孢子接种用于抗性鉴定,更能准确地反映不同苹果品种对轮纹病菌的抗性。

苹果树的大部分枝条都在5月形成,7月以后逐渐成熟。因此,5-7月是当年生苹果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最敏感时期,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这一时期枝干轮纹病的防治。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抗病性的变化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有待于深入研究。在苹果枝干上,只要有皮孔存在,就存在轮纹病菌侵染的可能,就不能忽视对轮纹病的防治,尤其是8月枝条迅速加粗生长期。

[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53-256.

[2]国立耘,李金云,李保华,等.中国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J].植物保护,2009,35(4):120-123.

[3]冷伟峰,李保华,国立耘,等.苹果轮纹病菌诱导产孢方法[J].植物病理学报,2009,39(5):536-539.

[4]陈策.苹果果实轮纹病研究进展[J].植物病理学报,1999,29(3):193-198.

[5]李广旭,高艳敏,杨华,等.轮纹病菌在苹果枝干上侵入途径的扫描电镜观察[J].果树学报,2005,22(2):169-171.

[6]张高雷,李保华,董向丽,等.苹果轮纹病瘤组织形态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1,41(1):98-101.

[7]李广旭,沈永波,高艳敏,等.皮孔组织结构及密度与苹果枝干粗皮病发生的关系[J].果树学报,2004,21(4):350-353.

猜你喜欢
轮纹病富士龄期
塑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研究
富士苹果价 将低于往年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砂梨果实轮纹病识别与防治
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
3种中药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
早龄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富士苹果大小年树的修剪
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
富士X-T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