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2013-09-28 01:33张鲁豫任金龙艾买江玉素因
植物保护 2013年1期
关键词:噻虫嗪吡虫啉若虫

范 毅, 赵 莉*, 张鲁豫, 任金龙, 艾买江·玉素因

(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轮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轮台 841600)

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turanicus(Arch.)]又称吐伦褐球蚧,属于半翅目,蚧总科,软蚧亚科,褐球蚧属(Rhodococcus)[1-2]。主要为害杏、李、桃、苹果、梨等,是新疆林果业重要害虫之一。吐伦球坚蚧主要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枝干和叶片上以口针刺吸汁液为害,造成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枯死,致使花芽分化不完全或形成不了花芽,结果枝营养不足,严重影响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在新疆轮台县杏树种植面积达1.3万hm2,其中有大约80%的果园都被吐伦球坚蚧为害,尤其是老杏园100%发生为害。目前防治吐伦球坚蚧的措施仍以化学防治为主[3-5]。筛选出对吐伦球坚蚧防效显著且对环境友好的药剂、确定最佳防治时机及最佳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于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在室内采用浸液法比较了不同杀虫剂对吐伦球坚蚧各龄若虫的触杀毒力,在室外以田间喷雾和树干注药两种方法对吐伦球坚蚧不同时期的若虫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效试验。以期为更好地防治该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家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家Table 1 The pesticides tested and the manufacturers

1.2 室内毒力测定

1.2.1 供试虫源

在轮台县轮台镇依更巴格村6小队,选取树龄大小均匀、未打药、间作物一致的杏园内的吐伦球坚蚧若虫作为试虫。

1.2.2 试验方法

各供试药剂首先进行预试验,初步确定对供试害虫的毒力,然后根据预试验结果,将供试药剂用蒸馏水稀释为5个浓度梯度的药液,并分别盛入500 m L烧杯中。采用浸渍法,将清点过防前虫口总数的供试虫源(带虫叶片或枝条)浸入药液1 s后取出,待晾干后置入培养皿中并以蘸水脱脂棉进行保湿。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室温放置,越夏1龄若虫药后24 h记录死亡虫数,越冬2龄若虫48 h后检查死亡率。

1.3 田间防效试验

1.3.1 试验地

喷雾试验地设在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卡西比西村,杏园面积为6 670 m2,树龄为8~10年,主干周长为40~50 cm,树高为4~6 m。树形较为一致,间作物为春小麦,夏季播种玉米。

注干试验设在轮台镇依更巴格村,杏园面积为6 670 m2,树龄为6~8年,主干周长为20~40 cm,树高为3~5 m。间作物为春小麦,夏季播种玉米。

1.3.2 喷雾试验方法

吐伦球坚蚧1龄若虫涌散期(6月8日)、越夏固定期(7月22日)和2龄若虫越冬期(11月23日)采用背负式喷雾器(6 HWF-20)进行药剂处理,各供试药剂的稀释倍数参照张滋林[5]方法。试验前调查虫口基数,每种药剂处理3株树,重复3次共9株,以喷清水做对照树,对每株树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挂牌标记20 cm长枝条为调查对象,对供试树进行常规容量喷雾(4L/株),均匀喷于树枝、叶片和小枝芽腋处,以树皮湿润为准。药后观察若虫死亡情况。

1.3.3 注干试验方法

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任务,昆明市局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四有两责”要求,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公共安全体系、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权重提高到3%,实行“一票否决制”。2013年以来开展了50多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全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每年专项经费超过2000万元。

通过预试验确定树干注药对树体没有影响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分为两种:一种将试验药剂以清水稀释为80倍,按树的主干周长注药(15 mL/10 cm),另一种将试验药剂按高、中、低稀释为3个等比浓度的药液,按树的主干周长注药(15 m L/5 cm)。注药时,在树主干距地面40~100 cm处以不同方向,用(MOSTA-DVD9SA)电钻在树主干斜向下45°钻入直径4 mm,深度3~4 cm的注药孔,每注药孔注入15 m L药液,之后用泥封口。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每种药剂处理2株树,重复3次,注清水作对照,对每株树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挂牌标记20 cm长枝条为调查对象,药后4、9、15 d调查若虫死亡情况。

1.3.4 调查方法

调查均借助于10倍扩大镜进行,以虫体尾部上翘、干瘪,颜色变黑、变褐视为死亡,用细针拨掉死体,统计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对照树观察自然死亡情况。

1.4 数据处理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6]:

用DPS软件计算试验药剂的LC50和毒力回归方程,并对田间防效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以浸渍法对吐伦球坚蚧各龄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3。啶虫脒对越夏、越冬若虫毒性最强,其LC50为22.06 mg/L和31.27 mg/L。其次噻虫嗪LC50为53.53 mg/L和40.36 mg/L,吡虫啉LC50为81.23 mg/L和90.87 mg/L。

表2 5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越夏1龄若虫的24 h LC50及毒力回归方程Table 2 24 h LC50 of 5 pesticides against the 1st-instar oversummering nymphs of R.turanicus and regression equations

表3 4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越冬代2龄若虫的48 h LC50及毒力回归方程Table 3 48 h LC50 of 4 pesticides against the 2nd-instar overwintering nymphs of R.turanicus and regression equations

2.2 田间防治效果

2.2.1 喷雾防治试验

2010年6月8日-8月6日,对吐伦球坚蚧越夏若虫涌散期与固定期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见表4、表5。涌散期,药后第7天各药剂防效均达到75%以上,其中95%机油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防效无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96.37%、92.59%和98.33%。药后第15天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的防效为99.60%和99.90%,99%烷类矿物油乳油和95%机油乳油均为矿物油绿色制剂,防效也分别达到84.41%和98.88%。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效为93.04%。固定期,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药后第2天防效达到89.24%,药后第7天防效达到97.59%。95%机油乳油防效可达95.54%。药后第15天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95%机油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及24%螺虫乙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 99.59%、99.34%、98.44%、52.27%。

2010年11月20日,5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越冬若虫喷雾防治,药后3 d 5%啶虫脒乳油防效为10.48%。药后15 d 5%啶虫脒乳油和95%机油乳油的防效为43.61%和39.41%。药后114 d即越冬后,5%啶虫脒乳油、20%吡虫啉乳油、95%机油乳油的防效分别为98.76%、97.91%、93.12%(表6)。

表4 5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1龄若虫涌散期的喷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0年6月8日)Table 4 Spray results of 5 pesticides against the 1st-instar nymphs of R.turanicus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Application date:8 Jun,2010)

表5 4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1龄若虫固定期的喷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0年7月22日)Table 5 Spray results of 4 pesticides against the 1st-instar nymphs of R.turanicus during fixed period(Application date:22 Jul,2010)

表6 5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2龄若虫越冬期的喷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0年11月20日)Table 6 Spray results of 5 pesticides against the 2nd-instar overwintering nymphs of R.turanicus(Application date:20 Nov,2010)

2.2.2 注干防治试验

2010年6月7日-7月29日,5种内吸型药剂以1∶80倍浓度配比对吐伦球坚蚧若虫涌散期及固定期进行注干防治试验,结果见表7、表8。涌散期注干试验,药后4 d 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防效达53.76%,药后15 d 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吡虫啉乳油及24%螺虫乙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3.93%、79.81%、72.36%、63.03%和56.57%。固定期注干试验,药后4 d 20%吡虫啉乳油防效达53.33%。药后15 d防效达到70%以上的药剂分别为20%吡虫啉乳油、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011年6月3日-8月7日,吐伦球坚蚧若虫涌散期和固定期注干防治,涌散期注干试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倍液和20%吡虫啉乳油50倍液对涌散期与越夏期若虫的防效,较相同药剂其他配比浓度的防效显著,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倍液药后15 d防效为90.46%和92.51%,20%吡虫啉乳油50倍液防效为94.16%和82.57%。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100倍液对涌散期与越夏期若虫防效为分别77.65%和66.72%,相比之下对涌散期若虫的防治更为有效(表9、10)。

3 结论与讨论

吐伦球坚蚧在寄主植物上营固定生活,雌成虫有介壳作保护,一般药剂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啶虫脒、噻虫嗪和吡虫啉3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各龄若虫均具有较好的室内触杀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其中啶虫脒对吐伦球坚蚧若虫的触杀作用最好。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混剂和20%吡虫啉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和内吸性,田间喷雾或注干防治对吐伦球坚蚧若虫均有较高的防效。

表7 5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初孵若虫涌散期的注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0年6月7日)Table 7 Injection results of 5 pesticides against the newly-hatched nymphs of R.turanicus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Application date:7 Jun,2010)

表8 4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若虫固定期的注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0年7月14日)Table 8 Injection results of 4 pesticides against R.turanicus nymphs during fixed period(Application date:14 Jul,2010)

表9 3种药剂不同浓度对吐伦球坚蚧初孵若虫涌散期的注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1年6月3日)Table 9 Injection results of 3 pesticide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gainst newly-hatched R.turanicus nymphs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Application date:3 Jun,2011)

表10 3种药剂不同浓度对吐伦球坚蚧若虫固定期的注药试验结果1)(施药日期:2011年7月23日)Table 10 Injection results of 3 pesticide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gainst R.turanicus nymphs during fixed period(Application date:23 Jul,2011)

通过2010-2011两年对吐伦球坚蚧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研究,再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7],作者认为防治吐伦球坚蚧在冬前、早春针对越冬期若虫以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维盐、5%啶虫脒乳油和20%吡虫啉乳油进行田间喷雾,防治时期最佳而且防治效果显著。虽然越夏期若虫以喷雾防治效果最为明显,但张滋林[8]研究表明,春季杏麦(棉)间作环境下的节肢动物种类少、种群数量小,夏季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尤其是天敌种类和数量均占较大比例,所以不建议夏季喷雾防治。若吐伦球坚蚧大发生,夏季防治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粉剂200倍或20%吡虫啉乳油50倍对涌散期若虫注干防治更为稳妥。刘文芳、贺虹等认为注干防治不仅可保护天敌、而且对环境无污染且低成本[9-10]。

[1]梁爱萍.关于停止使用“同翅目 Homoptera”目名的建议[J].昆虫知识,2005,42(3):332-336.

[2]汤祊德.中国蚧科[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1-545.

[3]谢映平.蚧科昆虫的蜡泌物超微结构和和化学成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74-75.

[4]邢新生,李军如,张建强,等.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果树,2007(3):35-38.

[5]张滋林,刘长月,赵莉,等.不同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越冬代若虫的防效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0):2011-2016.

[6]赵善欢.植物化学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张滋林,赵莉,张鲁豫,等.几种药剂防治吐伦球坚蚧若虫的药效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4):326-328.

[8]张滋林.杏麦(棉)间作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2011.

[9]刘文芳,张万旗,谢毅璇.打孔注药法防治芒果壮铗普瘿蚊试验[J].华东昆虫学报,2006,15(1):75-77.

[10]贺虹.树干注药杀虫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1998.

猜你喜欢
噻虫嗪吡虫啉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