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3-10-09 04:00
风景园林 2013年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

事件热点

李克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图08)

据ifeng.com讯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李克强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会的主要外宾。

李克强提到,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促进绿色发展是各国利益汇合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他还指出,朝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中国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之中,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共赢。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能,欢迎各国投资者到中国兴办生态产业。他希望新一届国合会成员为中国的环发事业提供更多真知灼见。

国合会执行副主席肯特表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对全球环境与发展事业的一大贡献。作为外方委员,将进一步为中国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咨询献策。(李璇/摘编)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在京发布

据ce.cn讯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天发布《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指出,可持续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关键,更多措施可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报告发现,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已经超过自身生物承载力一倍。碳足迹是中国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的部分,碳足迹大部分来自于人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中所隐含的能源消耗。转型中的中国能否及早推动产品与服务市场走向低碳、树立适度和可持续的消费观、政府与企业能否为这种消费转型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技术支撑,成为降低生态足迹的关键。报告还指出,快速城镇化给中国生态足迹带来影响,规划合理的城镇化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密度、发展公共交通来减少直接能源消耗。而农村地区则有可能面临来自交通网线效率(低)、基础设施占地与能耗日益增长等方面的挑战。报告建议转变消费模式,推广产品可持续认证,加强考虑生态理念,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划定和落实特定区域的生态红线,加大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政策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吉姆·利普提到,“中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格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今天我们对于消费、生产、投资贸易以及自然资本的决策和选择,将会深刻地影响未来。” (李璇/摘编)

住建部:国家将加大风景名胜区投入

据《中华工商时报》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十二五”规划、年度计划以及风景名胜专项投入都将加大,使各级财政投入基本满足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需求,逐步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对门票收入的高度依赖问题,降低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

住建部称,目前全国经国家级评审通过的风景名胜区有225个。由于风景名胜区多位于偏僻地区,常面临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的困难,所以,门票收入成为地方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将风景名胜区当作地方经济的“聚宝盆”,进行违规开发。然而,风景名胜区具有生态保护、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和区域促进等多种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今后要逐步实现由注重视觉景观保护向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综合保护的转变。风景名胜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门票免费,回归公益性。我国“十一五”用于风景名胜区保护专项规划的资金为4.5亿元,“十二五”该专项资金投入为7亿元。

同时,建设部也将加大规划、监管力度,加强筛查和考核。今年5至10月,各地已经按照建设部统一部署,组织对48个风景名胜区进行抽查。(冯璐/摘编)

住建部发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

据landscape.cn讯 1月10日,住建部发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用以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规划、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技术指南》涵盖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路线、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城镇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方案、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维护、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风险管理等内容。

《技术指南》详细介绍了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风险管理中强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必须保证再生水水源水质水量的可靠、稳定与安全,水源宜优先选用生活污水或不包含重污染工业废水在内的城市污水。再生水的主要用途包括工业、景观环境、绿地灌溉、农田灌溉、城市杂用和地下水回灌等。

《技术指南》指出工程建设包括再生处理设施、再生水储存设施及再生水输配管网的建设。污水再生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加强对来水水质的日常监测,应依据污水排放——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三者之间的水质关系,以及再生水用途和水质要求,建立水源水质控制目标。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是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重要内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考虑再生利用的需求,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对于暂时没有再生水需求的地方可以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过程中预留深度处理设施位置和接口。(吴丹子/摘编)

我国将实施十八个国家级滨海湿地保护项目

据《法制日报》讯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近日出台。《规划》计划实施18个国家级滨海类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对7个重点滨海湿地进行恢复与综合治理,设立1个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和1个滨海湿地能力建设项目,共27个项目。

《规划》确定了包括滨海湿地区在内的8个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规划》提出,在滨海湿地区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河口湿地和鸟类迁徙重要驿站进行重点保护,逐步恢复我国的红树林湿地资源;评估油气田开采、盐田和农业开发,对湿地的潜在影响和威胁,加强该区域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保护。此外,建立具有良性循环和生态经济增值的湿地开发利用示范区,对退化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恢复与重建。

《规划》明确了湿地保护体系、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湿地可持续利用和能力建设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规划期内,将选取我国最为典型的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长江口,闽江口湿地以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红树林集中分布区,共5个区域开展面积达28 130hm2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恢复和综合治理工程。(冯璐/摘编)

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

本刊综合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美丽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以下称三部门)就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明确基本原则和任务;三、继续做好传统村落调查;四、建立传统村落名录制度;五、推动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六、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七、改善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八、加强支持和指导;九、加强监督管理;十、落实各级责任;十一、加强宣传教育。

该意见体现了三部门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重视,这对日益衰败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随后出台的189号文件公布了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并要求各地要继续做好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对经评审认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三部门将分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三部门将予以监督指导。(冯璐/摘编)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图09)

本刊讯 中共十八大报告确立了未来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要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一伟大号召,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行业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专业理论前沿方向,凝聚行业力量攻坚克难,为引领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美好家园建言献策,2013年1月2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承办的以“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战略角度看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谢凝高、李炜民、贾建中、王磐岩4位主任和副主任委员,李金路秘书长,徐波、凌铿、李欣、唐艳红、孟鸿艳、李翅、陈耀华、张同升8位学术委员,以及北京林业大学杨赉丽和刘晓明、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叶枫、中国建筑设计集团环境艺术研究院李存东、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李延明、北京山水心源规划设计院丘荣等6位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言,《风景园林》杂志编辑杜婉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白伟岚、周洋、朱婕妤等6位列席会议。会议议程安排紧凑,讨论气氛热烈,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从六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一是生态文明是指符合生态学规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占国土面积2%的风景名胜区和占城市建设用地30%以上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生态和谐的空间表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们的追求。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不可忽视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为此不应照搬西方制度,而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二是中国风景园林行业规划、管理、执法依据仍然为“条例”,没有上升为“法”的层面,建议抓紧组织专家撰写有关风景名胜区、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生态文明立法提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予以讨论,推动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进程。三是风景园林同住房一样,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行业。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强化自身机构机制建设,提升管理规格,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保护资金,完善风景园林从业人员执业资质制度。建议在现有部委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有风景处、园林处及有关管理资源,成立风景园林司,强化在城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导和资源统筹。四是加强多学科交流,深化研究内容,尤其要加强国家政策和实践需求联系紧密的低碳生态城、风景名胜区、生态控制线、生态红线、城市绿线、生物多样性等基础性研究,建立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高效的数据平台。五是在规划实践中注重综合思维,关注政治、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的社会矛盾需求,强调规划成果的实施应用价值。贯彻减耗、节约、低碳、循环原则,提倡生态战略规划先行,增强科学含量。六是学会组织要继续强化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责任感,加强对行业工作的社会监督职能,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普及教育职能,引导政府科学决策。(张同升/图文)

美国调查显示2013年行业经济状况将改善

据asla.org讯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2012年第三季度的季度调查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潜在客户的数量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其中71.5%的调查对象工作时间都有稳定的增加,74%的调查对象表示工作需求有所上涨。与往年同期相比有了显著的改善,和今年上一季度相比,第三季度工作时间略有下降,工作需求却有所增长。

第三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了相对上一季度和前几年所取得的进展。在拥有10名或以上员工的公司中,有42.4%表示他们在2012年第四季度有人才招聘计划。在拥有10到50名员工的公司中,超过1/4(26.2%)表示下一季度将招聘设计师,无论有经验与否。

“我们很高兴看到就业状况在下一季度将有所改善。”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南希·萨默维尔说道,“很多企业都深切关注经济形势,而这些数据确实表明我们的行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弹性。”

即使在就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目前的经济形势仍然对风景园林设计公司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调查中的另外一个问题表明95.6%的企业十分担心当前的经济状况。即使有这样的忧虑,64.9%的受访者仍预测明年商业前景将有所改善。(王春晓/编译)

ASLA发布关于美国财政新政策的声明

据asla.org讯 华盛顿特区,2013年1月2日,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称赞了美国政府为避免财政危机所付出的努力。

现有的一些财政政策给即将继续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公司的人提供了信心,在这些公司中,98%都是小企业。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持地方小企业减免税等,这些都推动了风景园林企业的成长,为就业提供了空间。

“此次财政和解对风景园林设计公司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站在专业的角度倡导,呼吁并帮助国家的立法者了解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的好处。”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南希·萨默维尔说道。(王春晓/编译)

备受争议的“2060巴西利亚规划”项目(图10)

据archdaily.com讯 由建筑师尼迈耶规划建设的巴西利亚,是一个非凡而著名的城市,但城市自身仍存在问题。尽管尼迈耶的设计以人为本,但缺少了适宜人体尺度的空间、混合的邻里社区以及充满生气的街头生活。

城市需要革新。巴西利亚的政府选择与一个总部设在新加坡,名为句容(Jurong)的咨询公司签约。这个公司将负责推动一个名为“2060巴西利亚规划”的总体规划项目。此举动受到包括巴西利亚当地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出席第24届泛美建筑师大会(XXIV Pan American Congress of Architects)中大多数来自美国、欧洲的专家的质疑。

巴西利亚政府与句容公司签署了价值220万美元的合同,并认为选择句容公司是因为它拥有区域分析的创新技术,并且在其世界范围内完成的1 700多个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合同中指出,句容拥有20个月的前期准备时间并承诺至少进行6次巴西利亚的现场调研。此项规划更关注经济的生长和发展多过城市本身,其最重要的任务是招商引资。

然而国际建筑师联合会主席艾伯特认为巴西利亚政府目前的想法和正在进行的项目非常荒谬。他提到,“任何大规模的城市规划项目中,社区民众的参与都非常重要。一个不了解巴西利亚的新加坡公司无法代替民众参与到这个城市的规划中来。”(周叶子/编译)

雷姆·库哈斯被任命为2014年威尼斯双年展总监(图11)

据oma.nl讯 由保罗·巴拉塔担任主席的威尼斯双年展委员会成员于近日在总部朱斯堤尼亚酒店(Cà Giustinian)进行会议。委员会在就第13届国际建筑展的优异成果向大卫·奇普菲尔德表示肯定与感谢之后,委任雷姆·库哈斯为2014年第14届国际建筑展的总监,专门负责此次展览的组织工作。

委员会主席保罗·巴拉塔在会议尾声说道,“建筑双年展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增强。我们的时代中最具个性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凭借他所有热情而认真的研究工作,如今赫赫有名。现在他已经开始投身于另一项研究——反思”。

雷姆·库哈斯表示,“我们希望借此重新审视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被任何建筑师所用的建筑基本要素,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发现一些建筑领域的新内容。”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生于鹿特丹,早年有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的经历。1968-1972年在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李璇/编译)

美国纽约大学举办论坛探讨气候变化的未来(图12)

据urbanomnibus.net讯 2012年12月5日,纽约大学公共知识机构召开论坛,多学科的自然和社会学家就热带风暴桑迪后纽约及其气候变化的未来发表看法。

参加论坛的有纽约大学公共知识机构主任和社会学家艾瑞克·克林恩伯格、气象中心气象学家以及气象频道的首个直播气象专家海蒂·卡伦博士、纽约大学环境研究室主任戴尔·贾米森、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和地震学家克劳斯·雅各布,论坛由切尔西·克林顿主持。

热带风暴桑迪使得人们开始反思气候变化和纽约的未来,此次论坛为寻找具体的解决办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会上专家主要就社会学方面和自然科学方面提出见解。社会学家表示,国家应该将气候变化提上官方议程,强调其存在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并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性。自然科学家表示应该核查处于危险区域的居民并做好迁移准备,而防御工事终将不能解决问题,长期的解决途径仍依赖于节能减排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如克林恩伯格的提醒:“许多人相信城市化的未来是可持续的,所以我们需要建设更大、更厚、更密集的城市,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确保这些城市面对灾难是有弹性的。”(冯璐/编译)

AECOM采取平衡资本分配策略推动有机增长

据aecom.com讯 AECOM继续成功地执行其盈利增长的战略,平衡的资本分配方式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约翰·M·迪奥尼西奥,AECOM主席兼行政总裁,将在纽约该公司的年度分析师大会上进行介绍。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还包括AECOM的高层领导团队的其他成员:总裁迈克尔·S·伯克,首席运营官简·赫梅林斯基,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总裁佛瑞德·沃纳和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总监史蒂芬·M·卡迪纳西。

主席迪奥尼西奥说:“公司成立22年来,我们已迅速成长为值得广大客户信赖的建筑师、工程师、施工经理、操作和维修专家。我们是世界第一的全球性设计公司,我们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无论是在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我们都有充足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该公司的长期增长计划的重点集中在有机的扩张,通过跨国公司高利润的技术和施工服务获得更大的收入和利润,开发非洲、中国、印度、中东、东欧与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总裁伯克说:“我们专注于不断增长业务盈利,提高投资回报,并为我们的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在未来5年,我们预期将产生至少1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这将支持我们的平衡资本分配的优先权,包括有机的投资,收购和股票回购。”(李璇/编译)

科学技术

数字园林系统理清城市绿化脉络

据chla.com.cn 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强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于2011年研发出了“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以下称“数字园林系统”),并在广东省阳江市和浙江省丽水市开展试点工作。如今该系统已基本成型,并在试点城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在阳江市召开的全国园林数字化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多个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参与了探讨和经验交流。

之所以选择广东省阳江市和浙江省丽水市作为试点城市,是因为:两个城市规模适中;都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都在逐步开展城市数字化建设,城市中园林类型和自然环境多样,并拥有多种类型的公园。

依靠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的“数字园林系统”形象、全面、快捷、先进,彻底告别了复杂低效的传统的城市园林管理方式,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各项工作提供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日常化管理的丰富信息。“数字园林系统”实现了城市绿地信息提取和分类、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园林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类绿地参数,查看古树名木、公园等详细信息。该系统的运行,对原有的管理模式、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整合创新,提高了园林绿化的综合管理能力。(李璇/摘编)

世界首个污水处理大型试验将在香港开展

据landscape.cn讯 世界首个创新污水处理“杀泥技术”(SANProcess)将于2013年4月在香港沙田污水处理厂开展大型试验,香港科技大学研发主创人员表示,希望未来可以将该技术引入内地,与内地环保部门及环保公司合作。

“杀泥技术”由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陈光浩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发,陈光浩当日在科大举办的记者会上表示,该技术打破了过去100多年污水处理技术的瓶颈。据介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但由于微生物生长速度过快,大量新生的微生物最终会变成污泥,而污泥进行堆填后被烧毁,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陈光浩介绍,“杀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港独有的海水冲厕系统,并以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媒介氧化并消除污染物,期间只产生少量微生物,从而有效降低了污泥的产生。该技术的研发始于2004年,并于2007年至2010年在香港东涌污水泵房进行先导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杀泥技术”有效减少90%的污泥产生,降低50%的污水处理费用,减少3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节省了50%以上的用地。

科大将于2013年至2015年在沙田的污水处理厂针对该技术进行大型试验,试验成功后将考虑在其他污水处理厂应用相关技术。(周叶子/摘编)

生物混凝土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建筑外墙(图13)

据archdaily.com讯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种适宜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生物混凝土,能够支撑和促进多种特定生物如某些微藻、苔藓、地衣等在其表面生长。

新型生物混凝土与以往的垂直花园和植物外墙区别于,它是直接构成建筑结构的一部分。这种生物混凝土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是防水层,作用是防止结构层因渗水而破坏;第二层是生物层,能够收集雨水以供植物生长;第三层是覆盖层,能够让雨水通过这一层渗入生物层,并可防止水分流失。生物混凝土具有很多优势: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可美化墙体,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

科学家利用两种以水泥为原料的材料研发出这种新型的生物混凝土。一种材料是利用通用硅酸盐水泥研制的,pH值约为8;另一种材料是利用磷酸镁水泥研制的,无须进行任何处理以降低其pH值,因为这种材料是弱酸性的。磷酸镁水泥具有速干性,不会对环境构成任何危害。除了pH值,科学家还对这种生物混凝土的其他属性,如多孔性和表面粗糙度等进行了调整。

该发明已申请专利。科学家的下一步目标是加速植物在这种混凝土中的生长速度,将其生长周期缩短至1年内,以便使建筑物的外墙能够随着不同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色彩的外观面貌。(吴丹子/编译)

谷歌地球发现芝加哥的隐藏农场(图14)

据npr.org讯 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生产更多粮食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现在,社区和园丁们都在关心城市中的闲置用地。在芝加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表象—从地面看起来—可以具有欺骗性,尤其当它涉及到粮食生产的时候。

伊利诺伊大学的农业科学家萨拉·泰勒·洛弗尔(Sarah Taylor LOVELL)的实验室发现,在芝加哥有4 648处有农业生产迹象的场地,如成排种植的植物,总面积超过65亩(约4.3hm2)。实地考察其中一些后发现,这些场地中有86%实际是作为农业用地在生产粮食。这些场地中,大部分是宅院的后花园或者空地,这类用地在绿地统计中并没有被计算在内。

“都市农业是有时会被认为是新潮和时尚的东西,但事实上,在几代人之前,人们就开始在自家后院以及空地种植粮食。”泰勒说,“从规划和政策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考虑多种尺度的粮食生产。”

泰勒的数据也为芝加哥城市农业测绘项目(CUAMP)提供了帮助。CUAMP项目目前还在试验阶段,旨在“作为一种强大的资源,告诉人们社区中正在发生着什么”。人们可以将农场和想要从当地购买食材的饭店联系起来,同时也更方便与园艺师们寻找设计的空间。(王春晓/编译)

评奖获奖

英国设计博物馆公布2013年度设计奖提名名单(图15)

据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讯 英国设计博物馆近期宣布了参选第六届年度设计奖的提名名单。作品囊括了过去12个月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设计,其中有7大类别:建筑、数码、服装、家具、图形、产品和运输。

共有3个风景园林设计作品被提名。一是 BIG、TOPOTEK1和Superflex事务所共同设计的SUPERKILEN城市公园(建筑类别)。这个大型项目长约1km,坐落于哥本哈根城市中心北部,是哥本哈根和Realdania基金相互竞争形成的结果,该项目成为创建当地尺度、全球尺度的城市空间的模式。二是建筑师路易斯·卡恩设计的纽约四大自由公园(建筑类)。他早在1973年就被任命实施重塑罗斯福岛计划,但随后不久,由于纽约经济困顿,该项目被停滞。时隔38年后,2010年纽约公园这一项目又被重建。三是狄克逊·琼斯设计的展览路(交通类)。展览路是一个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项目,由肯辛顿和切尔西皇家自治区主导,并与威斯敏斯特城和伦敦市长建立伙伴关系,在2012伦敦奥运会前完工。

评委组由各行业的杰出人士组成,该奖项旨在选出当今世界中,最新颖且激动人心的设计和设计师,被选中的设计将在2013年3月20日到7月7日之间在设计博物馆进行展览。被提名的竞赛作品有超过90个,获奖者将在四月份宣布。去年获得杰出奖的是巴博·奥斯科比(Barber Osgerby)工作室设计的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火炬。(王春晓/编译)

AECOM城市设计学生竞赛入围名单公布(图16)

据archdaily.com 讯 AECOM公司第4届年度“城市救援”学生竞赛公布入围结果。鉴于全球化背景下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地缘政治的转变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城市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城市救援”学生竞赛呼吁设计、建筑、景观、规划、工程和环境专业的学生对城市中贫困地区进行真正意义上跨专业的可执行干预。

今年竞赛的主题定义为“边界”。全球的AECOM设计师、规划师和工程师,从来自60多个国家的数百份学生参赛作品中,最终选取了三组入围作品。第一组入围作品的主题是“不再贫困的基贝拉”,选址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基贝拉地区,四名来自美国和肯尼亚的设计和规划类大学生共同完成了这一项目。第二组作品选址于哥伦比亚,主题名为“绿色梯田”,设计者是三名来自哥伦比亚的大学生。第三组作品是由一名来自加拿大的学生设计的主题为“污水生态/经济”的项目,选址于墨西哥。

入围作品于1月16号在纽约中心建筑展出,并向公众开放,入围团队分别阐述其设计理念。之后由评审专家评审出最后的获奖方案,并在随后的“城市救援”前沿展览的开幕酒会上公布结果。除此之外,获奖者将不仅夺得15 000美金的奖励,AECOM公司还将组织慈善捐款帮助获奖方案的实施。(周叶子/编译)

风景园林新青年

风景园林新青年成立志愿者联谊会

本刊讯 风景园林新青年成立志愿者联谊会,为青年设计师提供专业讨论和业务交流的平台。联谊会首次专业考察活动于2013年1月13日举行。来自不同风景园林设计单位和院校的20多名网站志愿者共同参观了由朱育帆教授设计的五矿万科如园住区展示区景观设计,并同该项目的主要设计师进行了现场交流。风景园林新青年志愿者联谊会还将为广大青年设计师和学生陆续推出系列专业交流活动。(李家鹏/文)

规划设计

West 8 赢得梅森堡中心设计竞赛(图17)

据worldlandscape.com讯 经过13个月的决选,West 8 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事务所设计的方案从20个受邀方案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2012年梅森堡中心的设计竞赛大奖。

梅森堡中心位于旧金山海湾内,占地面积13英亩(约5.3hm2),是国家公园管理处的金门国家娱乐区的一部分。35年来,梅森堡中心利用旧金山北部的秀美滨水景观和历史悠久的建筑与码头,在旧金山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举办艺术文化活动和项目的艺术区。这次竞赛的目的是寻求设计方案,通过重新调整过去的军事用地和建筑为当代人所用,将其用作博物馆、展示空间等,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与文化展览活动的区域。

West 8的设计方案将充分开发梅森堡中心的潜力,使其成为刺激艺术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场所,并成为当地极富吸引力的娱乐场所。其设计方案运用7个主要策略来保护和支持梅森堡中心的历史遗存和海军特征,同时活跃水岸,发展步行和停车系统,为公共活动和艺术活动提供空间。码头被重新改造成以艺术为导向的可达性很高的酒店,而其他的建筑以多样的设计形式创造了一个被富有活力的公共广场环绕的艺术胜地。另外,水岸的设计引入了桥梁、木质的甲板和漂浮的平台来把人们吸引到水边,并极大地展示了水岸美丽的景色。(冯璐/编译)

萨拉热窝法斯迪那 · 兰特桥建成(图18)

据archdaily.com讯 位于萨拉热窝的由3名波斯尼亚的产品设计系大学生5年前设计的桥梁近日建成。这座名为法斯迪那·兰特(Festina Lente)的小桥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放慢速度”,其设计初衷是联系世俗和心灵,并平衡河两岸的景观。设计者形容这座桥“轻质、灵巧而灵活”,很快吸引了媒体的注意。

桥梁的外观简洁独特而富有吸引力,能够唤起联想和引发新的思路。桥上的环形卷曲如同标志性的大门,表现出进入古代城门的历史感。桥梁创造了一个真实版的“神圣轨迹”,与美术学院前的环境相适宜。美术学院的前身则是建于维也纳分离派时期的教堂。跨越桥梁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当人们走进桥中央的环形卷曲时,独特的布局和外观造就一种“准备进入另一种维度”的感觉。桥梁的主体是用钢材建造的,配以铝制装饰物和长38m的玻璃挡板。木质长凳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这种技术特点和现代的设计风格使法斯迪那·兰特桥成为萨拉热窝的标志。

跨越在米加卡河(Miljacka River)上的这座桥梁优雅摩登,夜晚明亮的白色LED灯泡放射出光芒,显得更为别致。为了适应场地的不同条件,桥梁的两边也各有不同,一边是草坪,一边是石块,也增添了“另一种维度”的感觉。(冯艺佳/编译)

柏林创意团体设计韩国安阳“开放城市”项目(图19)

据raumlabor.net讯 柏林创意团体为第三届韩国安阳公共艺术节设计了“开放城市”项目。开放城市是一个自我学习的实验室,不断为新型社区的研究提供创新和改变的机会。设计主旨是要求建筑结构能够不断更新进化。微型建筑由当地和国际艺术家以及市民的共同研究成果构建,展现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变化及产生问题的思考。

为应对这一复杂的挑战,结合现存的城市和社会景观,事务所采用5种不同层面交织的设计策略,即探索、利用、建设、规划和空间塑造。公园可以满足人们休息、聚会、交流等需求,同时也可用作展览场地,可以促进社区的良好发展。公园中的别致的景亭作为公共客厅,也同样可以鼓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通过多方面的共同研究,建筑最终形成一个立体钢框架结构,包含了支持模拟原型建筑的平台,各个房屋都具有独特施工构造和建造目的,用以阐明一个问题或者为某个特殊目的而服务。这些房屋的集合体共同定义了一个运行中的微缩城市,构成了功能重叠、协同运行的超现实形象的建筑。几百名艺术家、建筑师和社区居民构成的团队参与到该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来,共同修建房屋、设计家具、制造标识模具并讨论未来可能的使用方向。(冯艺佳/编译)

荷兰柯克普莱恩广场的灯具雕塑(图20)

据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讯 近日荷兰北部城市阿森市的柯克普莱恩(Kerkplein)广场的灯具雕塑完成建设,并向市民开放。温柔的灯光照亮了广场上热闹的夜晚,明亮的广场增加了市民娱乐活动的空间。该灯具雕塑由荷兰的MD 风景园林建筑事务所设计,该事务所一直专注于城镇、乡村的空间发展和城市更新战略。

为荷兰柯克普莱恩广场专门设计的这座灯具雕塑,因其惊人的外观、建造的位置和奇妙的构成,强调了照明辅助城市更新的作用,并为该广场树立了一个新形象。首先,这座灯具雕塑替换了之前广场上用于夜晚照明的各种灯柱。由此,广场既可以保持其开阔的视野,又可以使视线完整地沿着那萨奥拉恩博士大道(Doctor Nassaulaan)和多仁拉恩大道(Torenlaan)延伸下去。另外,约瑟夫克尔克(Josefkerk)教堂地处柯克普莱恩广场的核心位置,而这一盏灯具雕塑可以为教堂构建一个视觉上的对应点,为这个广场注入一种平衡感。与此同时,该灯具雕塑给予教堂对面的建筑很少的控制,保持了建筑的完整性。灯具雕塑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形状和结构被设计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即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起来都不同,并随观者步移景移,穿行广场的行人对这点感受尤为突出。最后,该灯具雕塑作为柯克普莱恩广场最显眼的标志物,成为更新后的道路结构的一个重要要素和主要的城市中心入口。(吴丹子/编译)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中国风景园林月“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安全”云端论坛胜利闭幕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风景园林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实践途径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讨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低碳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试析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